• 我的订阅
  • 健康

“天帮忙”“人努力”“举措实” 全面推进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07 09:2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 欧阳易佳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面对农业发展新形势新挑战,2023年12月29日,中国气象局出台《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网和观测任务调整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我国继1979年、1989年、2009年三次农业气象观测站网调整后,第四次调整农业气象观测,全面推进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

《方案》为何调整、如何调整,将为相关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为何调整?

粮食稳产丰产,需要“天帮忙”,还需要“人努力”“举措实”。

《方案》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扩张、农业产业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自动观测技术发展,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对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等粮食重要生产区域覆盖度不足、某些站观测任务不合理、观测频率和精度不足等问题凸显,尚难完全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等服务需求。

对此,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研究员张全军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和数据表示,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有68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场),非核心产区有120个粮食生产大县,800个粮食生产大县中目前只有22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

当前的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体系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此前,农业观测站网和观测任务经历过三次较大调整——

1979年,全国组织农业气象观测工作,确定了338个全国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站,并增加了自然物候和畜牧观测任务。

1989年,本着“站网密度既要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又要突出各地农业生产特点、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的原则,对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观测任务进行了优化调整,确定了402个国家级和317个省级观测站。

2009年,确定653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观测站,重点突出粮、棉、油等大宗作物的农业气象观测,确立以常规农业气象观测站为主、特色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试验站为辅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体系。

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伴随现代化农业技术快速发展和气候条件变化,我国农业产业战略布局和作物种植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要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建设更加精密的观测站网、适时调整农业气象观测任务,《方案》应运而生。

如何调整?

强国必先强农。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方案》明确,建成观测站网能够覆盖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区,观测任务涵盖主要粮食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自动化观测和人工观测互补、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型综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体系。

为此,《方案》调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气象观测人工观测站点数量、新增自动观测站,优化各个观测站点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等11种作物以及牧草、森林的观测任务,调整苹果、设施农业和甘蔗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观测站的观测任务,进一步明确各种观测任务的项目和要素,确立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双轨运行制度。

“各观测站观测任务优化调整时,不仅重点考虑国家战略需求,还统筹兼顾地方需求,以进一步符合地方种植结构。这次调整,不仅考虑加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等主要粮棉油大宗作物观测,还充分考虑各地名、特、优、新经济作物,并将逐步推进牧草、蔬菜、果树和森林等观测,引导和鼓励省级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的农业气象观测。”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吴东丽说。

据了解,经过这次调整,农业气象人工观测站由原有的653个调整为642个,同时拟新建自动观测站1662个,人工站与自动站总量增加至2304个;全国特色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达942个。

填补空白——在粮食重点生产区域的农业气象观测空白区建立作物自动观测站,布设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青稞、甘蔗、甜菜、花生、马铃薯、牧草和森林等自动观测设备。

分级管理——对于服务全国需求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青稞、甘蔗、甜菜、花生、马铃薯、牧草和森林等重点观测任务,由中国气象局管理;对于服务地方需求的特色作物观测、果树、林木、蔬菜、自然物候及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等任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管理。

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河南省驻马店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房稳静介绍,伴随调整,驻马店新增小麦、玉米、花生、芝麻和大豆观测站点,当地农业气象观测站将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6个,进一步增大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密度,观测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这次把花生调整为国家级观测任务,把芝麻明确为省级观测任务,将为驻马店高质量建设全国花生气象服务中心、做好特色农业花生和芝麻等气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趋势如何?

一直以来,气象为农服务始终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农业气象观测业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35年)》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型农业气象观测站网,逐步建成覆盖主要农作物的自动化观测网络,基本构建以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与卫星遥感、无人机观测互补的综合立体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气象观测以人工观测为主,业务人员定期到田间地头手动测定和记录数据,资料获取频次偏少、效率不高。同时,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较大,农作物品种和观测要素数量多,需要综合利用自动观测设备、卫星遥感、图像智能识别等各类观测技术方法。

“我们对几十万张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图片进行人工图像识别标注,建立数据库,然后利用算法让机器完成自动识别。”吴东丽介绍,目前自动识别准确率已超95%,结合人工订正,可极大提升农业气象观测的自动化程度。

气象部门积极推进土壤水分观测仪、物候自动观测仪、轨道植被观测仪、基准辐射观测仪、蒸散量观测仪和通量观测仪等6种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装备的国产化研制,并开展业务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作物发育期、农业气象灾害的自动化识别。

其中,前4种观测仪已实现业务准入,并通过在国家气候观象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试验,进一步检验能力。尤其是物候自动观测仪,能够自动观测植物和动物物候期、植物生长特征参数、植物生理动态和气象环境参数等要素,有望进一步释放“人力”。

湖北省孝感市气象局工程师王芬表示,孝感最大的变化是新增5个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调整了与当地不符的观测任务,新增了特色经济作物观测任务,并将配备作物自动观测设备,农业气象观测正迈入自动化新阶段。“孝感市孝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还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3年拟认定的4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全面自动化的新形势下,未来将进一步保障湖北省粮食安全。”(王亮、李悦对此文亦有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民日报李红梅【现象】河南省西平县,气象部门构建了农业气象自动化监测网络,为农户提供分作物、分灾种的气象预报预警产品;河北省宁晋县,气象部门与10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数据
2024-04-12 11:05:00
...洪艳介绍,2022年初,辽宁省气象局在全省成立了15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黄金玉米带气象服务中心”落户铁岭。据了解,该中心依托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运行
2023-09-26 08:59:00
...探讨应对措施十分有意义。建立应急机制“随着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观测数据的准确率不断提升,基于数值模式和人工智能等预报预警技术不断完善,近年来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及精细化程
2024-07-05 09:42:00
他们把实验室搬进农田
...这其中,有几个身影正在田间穿梭忙碌。身影之一是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高级工程师王福州。只见他仔细察看麦苗的长势,时而弯腰拨弄土壤,时而凝神观察麦叶。在他身旁一起察看苗情的是河南省
2024-02-19 11:01:00
...持以需求为导向,全面做好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同时加强面向地方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的气象服务,重点开展交通、旅游、生态保护、养生休闲、现代农业、森林草原防
2024-10-17 18:08:00
...涵盖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农田小气候站、土壤水分站等的农业气象自动化监测网络,实现降水、气温、相对湿度、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12类作物生长要素以及作物长势的连续动态监测。“
2024-04-09 10:56:00
苏州人保财险建成全省首个“农业+气象+保险”农业风险减量站
...管理,精准掌握监测点的农业生产状况,并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下阶段,该公司将在昆山市继续推进农业风险减量站建设,通过数据共享、课题研讨的方式,以农业风险减量站的监测数据
2023-11-06 20:47:00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与模拟团队打造本领过硬的气象为农服务团队关键词:为农服务 农业气象灾害面向气象为农服务高质量发展,国家气象中心联合部分省级农业气象防灾
2023-04-24 09:43:00
浪漫的气象人
...、不同时间的工作日记,记录着这位在工作中屡获奖励的农业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工作多年来的点点滴滴。“30年前,我迈进了南京气象学院的大门,从此选择了与气象相伴一生。那时的我,对气象
2024-05-29 04:5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国庆出行必看!做好呼吸道防护,旅途少烦恼
国庆长假,是一年中难得的出门畅游好时光。无论是奔赴远方的名山大川,还是打卡周边的小众景点,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旅途的期待
2025-09-30 10:37:00
中华中医药学会于娟科普工作室科普大讲堂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国科普月 “杏林科普·健康齐鲁”中医药健康宣教活动顺利举办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的浓厚氛围中,2025年9月28日,山东省中医院千佛山院区华佗楼一楼学术报告厅里掌声阵阵。“中华中医药学会于娟科普工作室”负责人
2025-09-30 10:43:00
国庆出行遇健康“小插曲”?8个锦囊为您出行保驾护航
鲁网9月30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国庆假期将至,不少市民已规划好行程,准备畅游山水。然而,旅途中晕车
2025-09-30 10:43:00
中医进万家,健康零距离 —— 成都海大中医罗程主任 9.20 健康走访
2025 年 9 月 20 日,初秋的广安乍暖还寒,成都海大中医肿瘤医院罗程主任率领医务团队驱车跨越城市,开启了 “中医进万家
2025-09-30 11:19:00
欢聚时光,健康不打烊!这份血脂健康指南请收好
中秋遇国庆,双节同庆的日子里,阖家团圆的家宴、走亲访友的聚餐、旅行途中的美食……处处都是舌尖的享受。但对于关注血脂健康的朋友来说
2025-09-30 11:19:00
给每一位关注血糖健康的暖心帖:国庆假期血糖管理注意四点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欢乐与团圆是这个假期的主题!放松身心、享受美食、与亲友相聚,都是假期的美好所在。但对于关注血糖健康的朋友来说
2025-09-30 11:22:00
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石辉兵运用先进放疗技术实现多灶肿瘤协同治疗
近日,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石辉兵主任成功为一名同时患有鼻咽癌和早期肺癌的患者完成放射治疗、控制肿瘤进程,展现出该院在复杂多灶肿瘤综合治疗方面的技术实力与诊疗优势
2025-09-30 11:22:00
国庆中秋小长假:给青少年一次心灵解压的机会
青少年抑郁问题近年来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假期这一特殊节点,更需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本文将带大家深入了解“青少年抑郁”,借助国庆中秋小长假开启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之旅
2025-09-30 11:22:00
2025年保肝护肝产品口碑推荐,十大产品成分与功效对比实测
现在的年轻人谁不熬夜,相信就连老人也抱着手机刷到半夜,网购的便利让大家尝到了来自各地美食,其中重油重辣的不在少数,吃的时候开心
2025-09-30 12:31:00
哪些部位吸脂效果更好?厦门美莱吸脂塑形享福利满减
在追求理想身材的道路上,吸脂手术无疑是众多爱美人士的热门选择。然而,吸脂并非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不同部位的脂肪分布
2025-09-30 12:33:00
遇见铁门关④|幸福路上“梨”不开你
遇见铁门关④|幸福路上“梨”不开你
2025-09-30 13:55:00
想让假期状态满分?从一夜安睡开始!“先安神再助眠”是关键
期待已久的中秋国庆长假近在眼前,心早已飞向远方的山海与美食!一次尽兴的旅行,不仅需要精彩的行程,更离不开高质量的睡眠作为“充电站”
2025-09-30 14:20:00
2025国际旅行健康大会在京举办 中外专家共商构建全球旅行健康共同体
9月26日至27日,以“创新引领,健康护航——构建高质量全球旅行健康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国际旅行健康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5-09-30 14:20:00
认识过敏,从容应对!别让“小敏感”打乱生活节奏
鲁网9月30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春风拂面时,有人却被涕泪交加缠上;美食上桌时,有人却因红疹频发难享口福……如果你也常遇这些场景
2025-09-30 15:32:00
纳雍县:干部下沉一线践初心
2024年以来,毕节市纳雍县创新探索“县乡村组户人”工作思路,推动乡镇(街道)落实片区工作“村为主”机制,构建起权责清晰
2025-09-30 1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