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崔仲杰在打理果树。 台传媒通讯员余丹华摄
台传媒记者钱 青
清理多余叶片、疏果、施肥……日前,记者走进天台县希望田野家庭农场,只见一个个玲珑小巧的奇异果挂满枝头,负责人崔仲杰仔细打理着,“现在正处于果子膨胀期,做好疏果利于营养吸收,果子长得更大、品质更高。”
“80后”崔仲杰原本从事汽车维修业。2012年,正处于创业摸索期的崔仲杰毅然转身当起“新农人”。“国家对农业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说起个中缘由,崔仲杰表示,大环境利好是重要前提,农业情怀是催化剂,“父母都是农民,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一直有做农业的想法。”
大胆闯 大胆试
一开始,崔仲杰便投资170多万元,承包了50多亩土地,进军高端水果市场。为集齐启动资金,崔仲杰卖掉了县城的一套商铺。
“大手笔”投入,崔仲杰哪里来的底气和自信?“我做过市场调研,高端水果很受欢迎,但当时在天台几乎还没有人种植。”在崔仲杰看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做长远。他率先在天台引进新西兰奇异果、金都火龙果,“这些品种产量稳定,口感细腻香甜,耐储藏。”
外地品种来到天台,会不会水土不服?为更好地培育新品种,崔仲杰几番考察,将承包地选址在始丰街道鼻下许村,这里气候、土质更适宜,而且背靠始丰溪,风景优美,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潜质。
敢于尝试,不惧挑战。“以前不懂,没用避雨棚,10亩新西兰奇异果产量损失了60%。”栽了跟斗的崔仲杰没有气馁,静心下来仔细观察、分析、思考,“雨水中含细菌多,如果直接浇灌,果树5年左右就会发溃疡病,成活率不高。”
2019年,崔仲杰从江苏购置了一批避雨棚,采用喷滴灌的方式灌溉。“一亩地平均成本虽然多花2.5万元,但很值,果树能健康成长几十年。”
专注“绿色”农业
不刻意追求产量,只专注做绿色精品,这是崔仲杰的市场定位。为提高种植技术,他特意跑到海南学习火龙果栽培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种植管理技术。在金都火龙果种植大棚,一张标有“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的认证标签分外显眼,上面标明了品名、管理要求、执行标准等信息。“这里采用有机种植、人工除草、自然授粉,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崔仲杰说,“我们接受不打农药引起的15%损耗量,这样的管理标准在全国都算得上‘模范生’。”
不仅在种植管理上独树一帜,崔仲杰的经营理念也先人一步。2013年,“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崔仲杰是天台第一个申请“家庭农场”的农民。“当时看到国家鼓励成立家庭农场,我就去申报了。”
天台县希望田野家庭农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获得金融等政策扶持,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辐射带动了周边闲置劳动力增收。
产品品质做优了,如何打开销路?“果子还没成熟,我们就开始宣传。”2014年,崔仲杰在水果上市前便通过微信朋友圈吆喝,吸引了一大批客流,“现在,我们50%产量用于观光采摘,30%通过互联网销售,20%对县内客户送货上门, 基本都是老客带新客。”
如今,崔仲杰的“希望田野”发展到了80多亩,产品种类也从最初的新西兰奇异果、火龙果发展为牛油果、茶叶等多元化种植,成为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是农业观光旅游、自驾采摘、研学的好去处,每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
逐梦希望田野,脚步永不停歇。在业余时间,崔仲杰不断学习,被评为天台县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农民大学生等。
“与父母相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爱学习、会创新。”崔仲杰说,“未来,农场会继续践行绿色生产理念,与乡村旅游进行更紧密链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