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9 19:2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大顺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存在时间很短的是一个朝代,以至于后来人会形成一个错觉,是清朝覆灭的大明朝。其实大明朝是被大顺所覆灭的,只不过大顺朝的天下气数太短,李自成皇帝的宝位没坐几天,就被清朝替代了。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大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关键是一个人没有选择投靠大顺,导致了后来大顺的灭亡,这个人就是吴三桂。

吴三桂是一个勇将,是名门之后,更是袁崇焕的带出来的部将。

《吴三桂纪略》记载:孝闻九边,勇冠三军。

那么为什么说吴三桂没有投靠大顺,导致大顺的失败呢?这事还得从明朝末期的乱局开始说起。

明朝末年的三方混战的局面

明朝末年天下的混乱,其中一半的责任在崇祯皇帝身上。在后来的历史评价中,对崇祯皇帝的褒贬不一,有评价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因为王朝已经到了尽头,他已经无力回天。也有人评价他是一个昏君,在执政时刚愎自用,不能任用贤人,杀掉了袁崇焕。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崇祯遗录》记载:“鸡鸣而起,夜分不寐。”

《清史》评价晚明就比较客观:“重病之人,庸医乱治,以致身死。”

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比较片面,我们可以从崇祯皇帝的作为上来进行分析,尽量客观地对他进行一个评价。从客观上来说,崇祯皇帝是想做一个好皇帝的,从他除掉魏忠贤,能够节俭、杜绝铺张浪费的一方面来说,他并不是绝对的昏君。

但要是说从执政方式上来说,他可以说是促进了明朝的失败。很多人说明朝失败于崇祯皇帝的哥哥天启皇帝,但事实上天启皇帝在位时除了压制住了东北后金势力,还利用魏忠贤弹压官员与东南地区各个省的大户,在维持朝堂平衡的同时,还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收益。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但崇祯皇帝一上来杀掉了魏忠贤之后,并没有重新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势力,在任用兵部尚书上频繁换将,导致君臣失和,不信任感与日俱增。最后崇祯的失败,其实是他对谁都难以与之联盟,使崇祯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导致崇祯的最后失败。

李自成虽然是多次被明朝将领打败,但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没有魏忠贤这样的助手,他没法向东南沿海的富户和官员氏族家中收税。而为了筹集军队军饷,只能向平民收税,平民本来就生活艰苦,一收税之后生存困难,只能跟随李自成。

李自成能被多次打败之后,很快就又兴起,是因为明朝创造了李自成兴起的环境。而李自成在成功打下北京城之后,他也面临选择,要么留在京城,要么退回关中。其实这两个选择对于李自成来说都十分有利,只要坚持行动,就能稳定局势。

李自成要是留在京城,稳定住局势,阻挡住北方后金的进攻,有了京畿地区作为前沿,再加上有了关中地区作为保障,到时候两路进军夺取中原,是大势所趋。但这样做的要求是,不能在京城地区大肆破坏,要形成稳定的局面。李自成在刚刚进到京城的时候,也很好地维护了京城的稳定,还杀掉了几个劫掠的军官。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清史稿》记载,李自成进入京城曾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但随着事情的发展,李自成难以对下属进行严格管束,就只能放任他们对京城进行大肆掠夺。在大肆掠夺之后,李自成其实还有机会,那就是退回关中地区,等待机会。有了京城掠夺来的大量金钱作为基础,再加上关中地区优势的地理位置。

可以说关中是进可攻、退可守,一样可以在将来进取中原。但可惜的是,李自成在劫掠完北京之后,没有选择回到关中地区,最终造成了李自成之后山海关大战的失败。

大顺关键之战,山海关大战失败的3方面原因

从客观上说,李自成实际上轻视了后金军队的能力,他也太高看了自己军队的能力。但如果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看,在攻破北京城之后,李自成的军队已经难以被李自成所控制。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从前后李自成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他前期想要对军队进行严格的纪律管理,但由于难以控制内部,只能任由军队对北京进行劫掠。而他想要退回关中,又很难被下属所认同。所以,李自成在借助农民起义起事的时候,没有对内部进行控制与管理的能力,只是地方上各个势力的共主。

农民起义队伍在没有获得更多资源的时候,是最有战斗力的。战争失败的风险就是死亡所以只能拼命打赢,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而等到获得更多的资源之后,军队战争的决心就没有了,因为手中有了钱,就想要保住手中钱,去过安稳日子。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获得京城之后,军队战争的积极性其实已经很低了。

大顺军队山海关大战失败的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军队在劫掠之后,已经没有了的士气人人贪恋财物,贪生怕死。其二,军队想要获得战争的胜利,首先要保障的就是物资的供给,也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顺军进行战争,都是以流窜性战争为基础,也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在打下城市之后,通过劫掠来进行军队补给,城市物资被耗空之后,再攻打下一个城市。而等到北京城被耗空差不多的时候,进行了山海关大战。

从物资角度来说,北京城的物资很难被大顺军所用,首先是军队已经消耗了一部分,其次农民军的作战方式并不会在意后勤。再加上大顺军队在京城中的劫掠,使得大量的具有资源的人要么被逼死,要么逃亡,所以没有了基础,大顺军很难打赢这一场战争。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戚继光曾经在《出榆关》诗中写道:“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如果山海关守不住,京城也很难守住。

大顺军失败的第三点原因,是大顺军从根本上是一支农民起义军,其内部松散的架构,再加上纪律性很差。看起来是很庞大而军队,但实际作战能力其实跟正规军队难以抗衡,这也就是明朝军队能屡次打败李自成的原因。

而另一边的多尔衮带领的后金,能够打败大顺是因为长时间与明朝军队作战,后金军队已经形成一种体系,也就是“八旗制度”,内部军阵,势力的相互融合已经形成合力,所以后金最后能够打败大顺。

不过,后金军队之所以能够很快地打败大顺军队,还要得益于一个人的帮助,这个人就是吴三桂。

吴三桂的三种选择,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大顺和明朝?

吴三桂是明朝末年在北方对抗后金的重要将领,也是名门之后。他在明朝末年,在北方手握重兵,形成了一方势力。在明朝崇祯皇帝自杀之后,明朝虽然已经衰微,但并不说明明朝没有机会,明朝在南方还有一个陪都作为基础,而明朝皇室还有可以成为皇帝的人,官僚体系还在起着作用。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而北方的后金势力,也不一定会有机会。明朝在辽宁设置的城防体系一直在起着作用,吴三桂只要守住了“关宁锦”防线,后金就很难过“关”。而大顺是局势最好的一个,占据了重要的关中地区,进可攻,退可守。

再加上占据京畿地区,拿下京畿可以两路并进夺取中原。就是拿不下京畿地区,有关中地区作为基础,可以随时出击中原腹地。而大好的局面,最终却因为山海关一战最终葬送。其实山海关最重要的一战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吴三桂没有站在大顺一边。

如果吴三桂站在了大顺军一边,他只要负责守住“关宁锦”防线不崩溃,明朝已经形成衰微之势,那么大顺军很快就可以统一天下。而如果吴三桂不选大顺,选择大明,也是可以的,因为明朝虽然失去了北京,吴三桂坚持在辽宁地区,等待时机,明朝还是能够积攒势力打回北京。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当时中原地区实际上还在明朝手中。而吴三桂投靠后金,则要打败大顺和明朝两个大的势力,所以吴三桂帮助清朝夺得天下是最难的。但吴三桂偏偏选择了一个最难统一的势力进行投靠。

这并不是吴三桂的疏忽,更不是吴三桂一时糊涂,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吴三桂看似是找到了最弱的清朝,看起来清朝想要统一困难重重,但这恰恰是吴三桂最想要对结果。因为吴三桂并不在乎谁能坐天下,他在乎的是他能活多久。

吴三桂是袁崇焕的老部下,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杀死的时候,吴三桂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史记·越世家》,记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这是范蠡写信劝诫文种,赶紧功成身退,结果文种没听,但被越王杀掉。也就是说在混乱的时期,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风光无限。而一旦没有用处,就离死亡不远了。所以,吴三桂选择了一个最弱的势力,也就是后金。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吴三桂打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后金不统一中原,他就是安全的。不过,比较讽刺的是,吴三桂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走狗烹”的命运。

在明朝末年混乱的局势之下,吴三桂在面对人生的选择中,选择了一个对自己的最为有利的选择。但他看似聪明行为,其实最终也没能使得他逃避“兔死狗烹”的命运。

而吴三桂之所以没能逃过被杀的命运,还是因为他做的所谓的聪明的选择,其实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因为在中原文化中“为苍生”者得到拥护,“为自己”最终被抛弃。

张载《横渠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吴三桂只为自己的的结局就是被抛弃,然而,这样的结局,也是他应得的结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未能统一天下除了天时人和,还有哪些因素?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政治形势波诡云谲。李自成有幸成为了其中的弄潮儿,1644年3月19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城,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当天李自成进入北城,明朝灭亡。可以说此时
2023-09-06 00:06:00
刘宗敏:大顺朝的英勇将领与悲剧人生
说起李自成大顺朝的崩溃,很多人会把责任归咎于吴三桂:认为如果吴三桂没有请清兵入关,李自成的大顺朝不会被清军冲垮。当然,也有人认为吴三桂其实打算投降李自成的,是因为李自成麾下将领刘
2024-04-21 08:31:00
榆林之战,明军16位将领殒命,失去了关中
...击败八旗兵,入城防守。1631年,中原饥荒,天下大乱,李自成率兵纵横各地,洪承畴督师西北,尤世威追随。榆林兵骁勇善战,洪承畴让尤世威率兵进入河南,与李自成交战。尤世威连战连捷
2024-07-13 19:10:00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惨遭洪承畴和孙传庭的联手痛揍,仅率十八骑逃入陕西商洛山中。曾经统帅千军万马,如今却变成了游击队长,这种落差显然是让人崩溃且绝望的。不过,李自成的运
2024-07-23 17:34:00
李自成溃败的原因是什么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虽然明朝最终由清朝取代,但真正逼死崇祯、攻灭明朝的,却是李自成。然而,李自成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
2024-03-23 15:59:00
甲申之变的爆发,对明朝和清朝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年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节点,既是明朝灭亡的时间,又是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以及清军入关的年份,几乎所有的改朝换代大事件都在这一年中发生了,对于推动整个历史进程来看,这个时间节点算是
2023-01-08 14:28:00
李自成号称拥兵百万,为何被清军吊打
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为什么被清军吊打?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朝末年,天下起义军接连不断的出现,这时候的明朝已经走向了衰亡。即使是崇祯帝这样的皇帝继位,对
2024-01-05 21:17:00
崇祯为何不选择南迁,以图东山再起
...军中满洲八旗兵只有七万人,其他都是汉军和蒙古八旗,李自成的闯军虽号称30万,除去老弱病残,真正的壮年士兵也就十多万人,明朝军队在数量上依然占有优势,完全有可能东山再起。如果崇
2024-04-21 13:54:00
公元1631年,李自成在米脂县率领饥民起义,一路攻城掠地,无往不利,后跻身起义军闯王。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指挥大军,横扫大半个中原,攻陷大明王朝京师,崇祯帝自缢煤
2024-05-03 13: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