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
肠菌移植露头角 重塑健康微生态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广西首家拥有完全自主的供体库开展肠菌移植的三甲医院
市一医院消化内科的医师们在研讨病例。 (范洺瑄 摄)
张伟伟为患者做胃镜检查。 (范洺瑄 摄)
今年1月,市民李女士突发上腹疼痛伴有背部疼痛且有呕吐症状,到当地卫生院治疗后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随后转到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院评估判断其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医院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团队检查后发现,李女士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健康人明显偏低,肠道黏膜屏障损伤、肠道细菌移位、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团队在与李女士充分沟通后,实施肠菌移植治疗。治疗很成功,李女士腹胀、呕吐等症状完全缓解,人也精神了许多。7天后再做复查,CT和血液指标完全正常,第9天李女士就出院了。
什么是肠菌移植治疗?它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哪些病人可以实施肠菌移植治疗?近日,记者采访了广西首家拥有完全自主的供体库开展肠菌移植的三甲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团队。
肠菌移植历史由来
市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张伟伟介绍,肠道微生态是寄居在人体消化道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总称。一个健康成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有很多种,肠道内寄居着超过1000种人类目前已知的微生物,数量达到数万亿个。通常,人体中的肠道微生态长期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动态平衡对保障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参与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当某些细菌数量增多、减少或者缺失,人就会生病。大量的研究证实,约80%的疾病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肠道菌群移植即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通过智能肠菌分离系统制成混悬液或胶囊,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达到重建患者正常的肠道微生态进而治疗其肠道及肠外疾病的效果。”张伟伟说。
很多人可能难以接受从粪便中提取物质用于治疗疾病,实际上“粪便入药”是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古方,古医学家葛洪、李时珍均在其医学著作中有记载。来到现代,随着研究的深入,“粪便治病”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研究课题。2013年,美国医学指南将“粪菌移植用于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治疗”纳入其规范之中,代表着官方认可了这一治疗方式。随后,肠道菌群移植术逐渐成为世界医学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临床医生认可,肠道菌群移植的治疗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至少有上百家医院、研究机构尝试用粪菌移植治疗疾病。
新兴疗法受关注
市一医院消化内科的罗期博士是该医院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团队的组成人员,长期负责肠道菌群移植工作。“相比传统临床治疗,肠道菌群移植术在临床诊疗中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疗程短、复发率低等特点,这是它最突出的优势。”罗期告诉记者,肠道菌群移植术目前是备受医学界瞩目的新兴疗法之一,该疗法已被我国《生物医学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归为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同时,《肠道菌群移植供体筛选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肠道菌群移植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等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肠道菌群移植技术。
“市一医院从2018年开始筹备,2019年正式开始实施肠道菌群移植,至今已经开展了2000多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罗期表示,移植到病人体内的肠道菌群都来自健康者的供体,这些供体都经过严格筛选,而健康者都是18到25岁的年轻人,通过了全面的生理、心理、既往病史等方面的检测。供体的粪便经过智能化的分离系统处理后,又经过严格的质控检测,被制成一颗颗活菌冻干粉胶囊供给病人服用。“对供体的严格把控,加上人们对肠道菌群移植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目前这些活菌冻干粉胶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罗期说。
肠菌移植技术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移植不仅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在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领域同样有效,进一步扩大了肠道菌群的应用领域。
目前,市一医院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团队已发现肠菌移植对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放射性肠炎、炎症性肠病、急性重症胰腺炎、脂肪性肝炎、糖尿病、自闭症等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会根据患者的检测,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受体对来自供体的肠道菌群的接受度。同时,在服用胶囊后,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帮助菌群在肠道定殖,达到改善、治愈的效果。”张伟伟说。
据介绍,经过技术积累,市一医院正在积极筹建广西首家肠道菌群移植诊疗中心,中心配备标准微生物P2实验室及GMP胶囊制作间,将为广西的肠道菌群移植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李静
本版审核:张娜本版统筹:张美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