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北运河两岸多盐碱地,这种地适合种高粱。
故乡村北那边都是盐碱地,上面每年都种高粱,有喂猪的多穗高粱,有蒸米饭的大高粱,还有蒸黏饽饽的糯高粱,这些都是红高粱,成熟时节,红彤彤的高粱穗儿映得村北那片天都是红的。
包产到户后,家家都有余粮,到了腊月二十八,北运河两岸的人家开始做过年吃的面食了——馒头、豆沙包、糖三角、两合面的发糕……蒸熟放凉后的面食都整齐地码进笸箩或面缸,放在不烧火炕的屋子里,能吃到正月十五。
每年蒸黏饽饽的人家在村里凤毛麟角,因为食材很难凑齐。黏饽饽是故乡过年时才蒸的面食,叫做饽饽,实际是年糕。食材由糯高粱面、黄黍米面、红小豆、花豇豆、红枣构成。进蒸锅前,要把食材处理一下,红枣洗净,用开水泡开;红小豆和花豇豆也用开水分别泡开了;糯高粱面和黄黍米面各用一个盆,分别用凉水拌成絮状,保持半干半湿,用手将其搓拌得干湿均匀。
蒸锅开锅后改小火,铺好屉布,开始往上撒食材,第一层撒红小豆,第二层撒黄黍米面,第三层撒花豇豆,第四层撒红枣,第五层撒糯高粱面,这时,要用筷子从上往下均匀地扎一些孔,一扎到底,最后盖上锅大火蒸半小时即成。出锅时,用蘸了凉水的刀把黏饽饽划成巴掌大的方块,整个放到冰凉处冻上。
黏饽饽有多种吃法。胃口好的孩子们直接吃凉的,从凉屋子或室外刚拿上桌的黏饽饽带着冰碴儿,咬一口,透心儿凉,吃着过瘾。一般人家是蒸一下吃,再次蒸过的黏饽饽更加密实滋润,赤红色、金黄色、花白色、粉红色、枣红色一层层色彩鲜明,十几厘米厚的黏饽饽放在菜浅子里,看着就想吃。生活条件好的人家,会把黏饽饽切成薄片,用油煎了,蘸白糖吃。那味道,香甜软糯,是黏饽饽吃法中的“奢侈版”。吃黏饽饽时,大人总是叮嘱孩子:黏东西少吃,窝心里不好消化。
父亲过日子是能不花钱就不花钱,他舍不得买家里没有的黄黍米面、花豇豆和红枣,所以记忆中我家从没蒸过黏饽饽。
房后的叔伯二婶家有枣树,她每年春节前都蒸黏饽饽。正月里去她家串门,赶上吃饭,一定让我吃一块尝新鲜。二婶能说会道,做事极有主见,是村里的场面人,她总夸我将来肯定有出息,她还说好东西就得给有出息的人吃。
最后一次吃二婶家的黏饽饽是我大学毕业前一年的寒假。她特意让二儿子喊我去她家吃,她说我毕业后就得四处找工作,天南海北去挣钱奔命讨生活,就没机会吃她蒸的黏饽饽了。
工作后,忙于在社会上瞎闯乱撞,回故乡的时间屈指可数,后来,二婶家也搬到了县城。还真被二婶说中了,自大学毕业前吃过二婶家的黏饽饽之后,我到现在都没吃过她家的黏饽饽了。别说二婶家的,就是老家的黏饽饽,我吃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1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