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滨城时报
■ 宁雨
“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双楼郭庄的人,把过年的程式编成顺口溜。其中,“蒸馒头”是为了说起来顺嘴儿。要蒸的内容挺多,若正经概括俩字,该是蒸“饽饽”。
蒸之前,先“发”。发,是个人缘极好的动词,发展、发财、发红包。这里专指发面。掌管这道程序的人,我想也可以给个职务——发面师。发面师听起来不如面点师专业、高级,但在双楼郭庄,一个家庭的发面师地位却是至高的,面点师一辈子未必能混到发面师的位置。有的大家庭,妯娌姑嫂,直系旁系,女人一大堆,其中往往有几个巧手的,掌家女人却只有一个。过年蒸饽饽的面,发多少,发几盆,什么时间发,掌家女人说了算。我家首席发面师,是我外祖母。后来,她连同掌家的钥匙和发面师的席位,一起转让给了我的母亲。
过年发面,有诸多讲究,在外祖母年复一年的叮咛中,这些讲究付诸一丝一毫不敢轻慢的行动:盆要净,手要净,心要净;面肥要掺兑得不多不少,还得把面和得比平时略软。
外祖母晚年常盘腿端坐在炕头上。年二十八,她还是那么端坐着,身后的被垛搬了,换成一大盆和好的面。面盆也端坐着,蒙着厚实的棉被。那边厢,灶屋与炕相通的灶火,要顿顿热着,最好饭后留下热乎乎的草木灰,好让那盆面舒舒服服、热热乎乎打盹儿睡大觉。这个节骨眼上,凉锅冷灶可不成。外祖母不负责发面的事了,好像她很享受一盆面慢慢发起来的过程。面在她的身后睡着,她也半闭着眼睛,快要睡着了。
热炕头上发面,约莫需要一宿的工夫。发好的面,长出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笑涡,膨满盆,飘散着微酸的气息。一掀篦帘,嚯,发得真好啊,这时母亲的脸上定然灿烂如花。谁家都担心面发不起来,甚至耐不住性子,一趟一趟掀起篦帘一角偷偷瞧看。外祖母问,“面起来了吧?”如果还没发起来,就要答“起着呢,起着呢!”如果老实答“没起呢”,老人家的脸色会瞬间暗一下。
面发好了,还要沏碱。碱小,蒸出来的饽饽酸不唧唧的;碱大,饽饽的色泽像黄梨,呲牙裂嘴面目可憎;如果碱太过了,就会硬得赛铁蛋儿,糟害一盆好面。碱沏得不偏不倚,饽饽才能蒸得暄腾,肥腴,福气,满含麦菽的香甜味道。再有经验的主妇,沏碱时也会诚惶诚恐。别人家沏完碱,经常揪一小块面,粘到铁钩子上,伸煤火炉子里去烤。烤得外表焦脆,哈着气儿掰开,你尝一点我尝一点,相当于做一个小实验,实验过关了,才正式揉面团,做成各色的花饽饽。我家不搞这样的实验,碱沏得好或孬,都骗不了我外祖母的鼻子。她老人家眼睛失明后,鼻子、耳朵都特别敏感。
沏好碱,再戗面,就是边揉面边往里掺兑干面粉。戗面饽饽,有嚼劲,口感好得多。如果用花馍模子刻制各种形状,比如鱼、羊、鸡、牡丹、石榴等,更得拼力戗进干面粉,梆梆硬的感觉才好。
郭庄有花馍模子,但女人们更信任自己的双手,手上的花样不比模子差。我们家最常蒸的是馒头、马生菜大饺子、黑糖包、红豆包、大花糕、甜枣花。馒头,是除夕午饭的主食,也是大年期间待客的饽饽,寓意“吉祥圆满”。大饺子,是一种饺子形状的菜包或肉包,象征“银角子”,最好吃是干马生菜、腌肉丁、黄豆碎、粉条馅的,叫长寿饺子。马生菜,学名马齿苋,红梗绿叶黄花黑籽白根,五行菜,鲜采,焯水后晾干,叫长寿菜。最要紧的是大花糕,“富贵花开年年高”,要用来祭祀祖先敬奉神灵。至于各式小面花,刺猬呀,葫芦呀,也有着各自的口彩,让年根儿下的蒸饽饽仪式,虔敬里妩媚着一份性灵。
外祖母蒸大花糕的手艺,传给了我的母亲,也传给了我。一口蒸锅从大变小,从郭庄搬到天下第一庄,花糕是年年蒸的,一座胖胖的花糕山里,隐藏着我郭氏的血脉传承。每年蒸花糕,一层红枣一层面叶和花朵,一招一式堆叠的过程,有种朝圣路上磕长头的心境。
比起这些仪式感太强的蒸活儿,我更喜欢蒸馒头。过年蒸馒头,最后两道工序,有点像变戏法,很好看。
第一是“熏”。大年下要吃白馒头,越白越好,白馒头就着炖好的肥膘肉吃,一口馒头一口肉,那叫香,嘴角都浸出油来。六五、七零面粉,城里人叫富强粉,馒头蒸出来肌肤胜雪,又白又暄,不用熏。我们村兴吃八〇粉,麸子多,面黑,这样的面粉还得掺兑白玉米面,又要馒头白,怎么办?脑袋灵的女人就想出一个办法,把蒸好的馒头按一定顺序摆在盖帘上,正中间置一个小碟,碟子里放硫磺,点着,迅速连馒头带硫磺灯一起罩起来,严严实实的。等馒头熏好,揭开罩盖,嚯,原本麦黄色的一群丑小鸭,成了白白胖胖的大天鹅。
第二是点红。筷子头儿蘸上澥好的红颜料,在馒头顶部正中位置轻轻一点,白白的馒头顿时生出无限的妩媚。俏媳妇给馒头点红,不用筷子头儿,人家使八角茴香籽,点出的图案有梅花的意思,像不像三分样,凭你去想。郭庄给馒头点红,在两种场合,或是小娃娃出生做满月,或是过年。除了给馒头点红,家里的小孩子也可享受这样的待遇。我小时候,穿了新衣新鞋,外祖母用筷子蘸红颜料给点个鲜红的红点儿,立马觉得自己跟墙上年画里走出的娃娃差不多了,那个高兴劲儿。
庄稼人过日子,要肥狗胖娃娃。过年蒸馒头时,就着点红的颜料,给娃娃来颗红红的眉心痣或八角茴香印的梅花妆,瘦娃娃也看着胖起来。有一屉肥肥的蒸饽饽,有一群胖胖的闺女小子,这年就是好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6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