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周瑄璞:写作,便是在亲近故乡 完成着另一种还乡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12-17 08:25: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周瑄璞:写作,便是在亲近故乡 完成着另一种还乡

周瑄璞:写作,便是在亲近故乡 完成着另一种还乡

作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的一本小说,《芬芳》是目前为止第一部由女性作家创作、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芬芳》给作者周瑄璞带来很多荣誉,包括今年揭晓的“2023年度中国好书”,被认为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文学品质最高的作品。

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周瑄璞表示有此评价,她很欣慰。“每一部作品完成,作家有种如释重负又怅然若失之感,与笔下那么多可爱的人暂时告别了,但他们又永远属于你。”

周瑄璞在《芬芳》中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有的像在骄阳下坚挺的向日葵,有的像在夹缝中绽放的牵牛花,有的像在寒风中俏丽的红梅,有的则像寒冷季节里的一簇簇棉花。周瑄璞本人也像是一朵芬芳的花朵,从公交车售票员到著名作家,书写着自己和时代的传奇。周瑄璞说:“我们经常说书写时代,其实不用过分强调时代,写好了时光长河中的人,也就是写好了时代。”

命运和文学足够爱我我只有感恩

周瑄璞的作品中,有长篇小说《多湾》《日近长安远》《芬芳》等,中短篇小说集《曼琴的四月》《骊歌》《隐藏的力量》等,曾获得中国女性文学奖、柳青文学奖、河南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诸多荣誉。

与她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周瑄璞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高中毕业后做了6年公交车售票员,“在那里,人生百态、社会千面,都在小小的车厢里上演。”为了能在晚上上课以通过大学自学考试,周瑄璞在3年的时间里,固定上头班车,每天早上5点起床,5:40出车,中午1点下班,再回家吃饭、收拾、睡觉。晚上7点半赶到十几站之外的城里(西安人把城墙以内叫做城里)西大街夜校上课,晚上10点半下课回到家,读书、看报,收拾完第二天的东西,就赶快睡觉。

后来,周瑄璞到了机关工作,编辑八开小报的一个版面,半个月出一期报纸。自己也经常写点小文章,在报纸上发一发。几年后,她觉得人生这样可不行,必要有所追求,“我想要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总觉得有一个远方,在召唤我。我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幸福在彼岸,文学是船。’”

正式开始写作时,周瑄璞已经年近三十,且有了孩子,“孩子正小,我白天上班,晚上带着她写作。那时还没有电脑,我伏案在前,她站在身后,趴我背上,不停地捂眼睛、搂脖子、揉头发、要抱抱……终于我生气了,扯住孩子一把扔到床上。她大声啼哭,我默默流泪。后来我想了办法,晚上八九点跟她一起睡觉,定闹钟早上4点起来写作,写到7点,收拾出门上班。等到孩子大些了,她爸爸负责接送,我回家做饭,经常是步履匆匆,有时需要小跑,时间总不够用。我必须在晚上8点半之前收拾好家务,坐在电脑前,中间还要穿插着给孩子作业签字,招呼洗漱、睡觉。”

就这样,周瑄璞以家乡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多湾》,在2015年出版,荣获第五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也开启了她的“成名之路”。周瑄璞表示,写作对她意义重大,改变了她的命运,“通过写作,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我常常觉得,不是我在写作,而是文学塑造了我,改变了我。命运和文学足够爱我,我只有感恩文学。”

《芬芳》的书封上印着:“窘迫时不失自尊,自嘲中透着包容,艰辛里自寻幽默。那余味悠长而不张扬的,是泥土的气息,是岁月的芬芳。”这是《芬芳》里的芸芸众生,也是周瑄璞的自况。

写《芬芳》仿佛是和另一个自己对话

《芬芳》讲述杨烈芳等女性沉浮跌宕的命运,描绘了一个大家族中四代数十人的众生相,以充满美善的笔触书写了小人物的奋斗历程,记录其精神的蜕变;以元气淋漓的鲜活细节再现了中原乡村从上世纪70年代至当下的历史变迁。贾平凹评价说:“写活了时光,诉尽了乡情,描画出中原厚土的无穷魅力。一本书,留住乡愁。”

周瑄璞向记者介绍,《芬芳》创作于2022年,是她中年之后回望家乡,回忆童年时期所见的一些人物和故事而想要创作的一部作品,“基本是当成我的童年回忆录或乡村人物志来写的,所以从上世纪70年代悠悠缓缓地讲述。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开始回望生命,借着一些人物和故事的外壳,其实是想记录时光流淌以及中原大地上的草木风物,乡村经历过的一切,都想细细记录下来,我要书写大地上的芸芸众生,尤其那些女性。”

写作《芬芳》,周瑄璞未做特别的准备,“因为那些人和事都烂熟于心,他们都在这片大地上发生过,四面八方的故事,亲见的,听来的,真实的,演绎的,我把他们都集中在一条过道里,一个家族中。《芬芳》总体写得比较顺畅,尤其是写到乡村风俗风物、人情世故的时候,一切都是手到擒来,仿佛是和另一个自己对话,就像是从前的自己,走在村街里或者村后小路上。人到了一定年纪,好像体内的还乡意识慢慢苏醒,写作,便是在亲近故乡,完成着另一种还乡。当然,毕竟是落在纸上,要具体和准确,做到道具真实、情感真实、逻辑真实。于是我会时常打电话给老家的人,询问一些详细情况,比如当时的物价、人们的交往、婚丧嫁娶习俗等等。”

两年时间,《芬芳》先后修改了七次。周瑄璞介绍说:“有一些情节上的改动。因为我这部作品是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入选项目,所以写作之中一直和编辑密切联系,就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沟通,会听取她的建议。完稿后编辑通读,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出版之前又召开一次改稿会,专家们一共提出20条意见建议。我综合考虑后,又与编辑协商,修改了大约10条,除了个别导向方面的线索,总体还是坚持了我自己的观点。”

此外,七易稿件,周瑄璞说自己始终在做的,是打磨语言和落实细节,“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首先要做到语言过关,这个要求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施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保证你写的是文学语言,这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甚至不是几天能说清的,是在多年与文字的朝夕相处、长期浸淫,在一遍遍实际操作中摸索、领悟出来的。而且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前提,体现着作家的性情心胸,总之很复杂,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除了精准凝练的起码要求外,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独特的审美趋向,达到各美其美,于是就只能是一遍遍地修改、打磨语言。其实文学创作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除了一定的天赋要求外,没有什么捷径与窍门,就是业精于勤,功到自然成。”

我只有作家视角首先要写好作品

《芬芳》中有两处,让周瑄璞写作时心里很难过:一个是白氏死去,她是一个苦难母亲的形象,夫妻不和,穷苦潦倒,儿子接连高考失败,她连复读的钱也拿不出来,在儿子第二次高考失败后上吊自杀。第三年她的儿子考上了学,虽然是花钱的委培生,但总算是有了学上,可以走出农村,可儿女们再也无法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她。另一处就是素芬被转正招干、吃了商品粮的丈夫抛弃,刚出月子抱着孩子回到娘家。她的整个天塌了,生活给这个单纯的女子如此打击和屈辱。

说起《芬芳》中的众多人物,周瑄璞最喜欢的是杨烈芳和杨素芬,“杨烈芳除了长得不美,几乎占尽了我所欣赏的全部女性优点——她坚强不屈、乐观勤劳,对生活对亲人充满着爱,又刚烈又温柔,能吃苦也会享受,无私奉献却又有自我意识。她对哥哥的支持、帮扶,对家庭的操持,不是通过牺牲掉自己、放弃自己的前程来实现,也不是来自外部力量的劝导,而是自发提出。她只是辍学回家,但没有放弃学习,而是用独特的方式完成自我教育,她一直都在进步成长。当她发现婚姻里没有信任,便果断放弃,不贪图对方的钱财,因为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创造生活,不指望别人。”

杨素芬身上则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她美丽、单纯、善良,被抛弃后有泪水,有祈求,有幻想,发现挽回不了负心人,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她是鲜活丰满、自尊自爱、真实可亲的女性形象,伤痛之后,最终还是勇敢地担起生活的责任,独自抚养女儿长大成人成才。“当我写到她前去离婚的场景,‘素芬把孩子交给妈,挑门帘到里边换衣裳,走到镜子前梳梳头,决绝地跟着他一起出门,走出过道,在街里人的注视下,坐在姓王的自行车后座上。’我们仿佛看到一幅油画,一个哺乳期的女子,带有尊严,勇敢地放手。这个画面忧伤而美好,我发自内心地疼惜和祝福她。”

作为女性作家,周瑄璞坦承自己写作时很少考虑“女性写作”“女性视角”,“我只有作家视角,首先要是一个合格作家,达到文学标准,然后才是女作家,而不是什么男作家视角、女作家视角。这些命题是评论家研究的,而一个写作者,首先要写好作品。”

周瑄璞表示,自己写了多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是因为她是女人,最为了解女性,对她们的一切感同身受,以己为镜,写起来得心应手,“我愿意书写大地上的女性、生活中的女性。”

我是幸运小孩童年几乎是写作的来源

周瑄璞曾说童年几乎是她写作的来源,她在《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中写到自己今生最早的记忆,是一岁多。科学研究的结论是,儿童最早的记忆通常在三岁之后,为此周瑄璞还在网上搜过相关知识,“有少数儿童能在三岁前有记忆。我问过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有人说起自己一两岁时的记忆。我的的确确有文章中讲述的那样最初的人生记忆,也不知为什么会记得这一刻,而后来的很多事都忘记了。人生那么长,有那么多的日子,可是我们只是记住了某一件事、某一片刻,因为很珍贵,所以会去加工演绎,将它变为文学记忆。”

小时候,周瑄璞内心世界就非常丰富。她会和自己对话,激励、安慰自己,编织出许多语言,设计出很多场景,小小年纪就形成和运行自己的小宇宙。“随着年龄增长,总是想起小时候的事,我可以将30岁、40岁的事情忘掉,但童年留存下来的记忆,却一点点地去强化,去找寻,去重新建构。或许建构出来的,已经是另一个样子,但我一直不知疲倦地追忆似水年华。有时候回老家,会在我小时候走过的田间地头、大路小巷,再走一走,想到当时在这里做过什么,跟小伙伴怎么玩耍。如今他们都跑到别处,而我这个最早离开的人,又回来找寻。这可能是生命的本能,因为走向衰老,所以用幼年来补偿。文学就是回忆,我相信在每个作家心中,童年都非常重要。”

周瑄璞生于1970年,“母亲生下我后,就把我放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她去西安和父亲团聚了,干临时工挣点钱。条件有限,孩子不能带在身边。我的童年是和爷爷奶奶婶婶度过的。”

周瑄璞的父亲考学走出农村,是大单位里的技术人员,外貌英俊,年富力强。母亲是位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可是父母恩爱,齐心协力为家操劳,“我的母亲虽然一生操劳吃苦,但从没有受过来自丈夫的打击与伤害。婶婶过门后,待我像自己的孩子。这可能是一个大家庭的优良传统吧。我从小到大的健全人格、阳光心态、对人对事的善意和责任感,与童年的成长环境有极大关系,我从小感受的都是亲人之间的关爱和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力量。”

因为爸爸和叔叔都在大城市工作,时常给住在农村的周瑄璞或寄或带东西,以至于小伙伴们都羡慕她,周瑄璞为此很有优越感。“我以为这样的局面和感觉会伴随我一生,当我来到城市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但我还是想要那个‘我是幸运小孩’的后果,于是努力地去做很多事情,一直默默奋斗,就是想得到来自于生活和命运的奖赏,来自于别人的喜爱和羡慕。虽然获得的可能是嫉妒的眼光和恶意的回报,但我也由此知道,生活和人性复杂,世界不会一直宠爱你,你时常会有教训和伤害,这也算是一个人生收获吧。”

只要双脚踏上那片土地就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向我走来

周瑄璞跟着奶奶在乡村度过童年,“可以说奶奶开启了我的文学梦,伴随耳畔的是她老人家的故事、歌谣,我现在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还原她的音容笑貌。当然,或许是与生俱来的综合因素,使我注定要从事文学。”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周瑄璞和姐姐转学到西安,“一个乡下孩子初到城市,与父母颇为陌生,不愿与他们交流。外部世界所有的一切在自己内心聚集酝酿,总觉得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真正的情感,而外部,总有这样那样的虚假和不可靠。这或许是我写作后迷恋心理描写的原因。当我开始阅读西方名著,惊讶地发现,许多心理描写跟我的那些内心活动如此相似,原来这世上的人,无论外表如何不同,内心却是一样的。当时,我们姐妹几个没有城市户口,在那个一切凭粮本的时期,吃高价粮,生活困难。我能明显感到与班上同学的物质差距,从农村的幸运小孩变为城市里的灰小鸭,落差很大。敏感如我,种下了一颗‘别人有而我没有’的种子,好像后来的人生一直都在进行这种弥补,我将这一切都转化为文学。这或许就是海明威解释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原因吧——‘源于童年的自卑’。”

和童年时期相比,周瑄璞认为现在的家乡,相同的是大地、四季、庄稼、河流,不同的是经营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有专家评论说《芬芳》写到最后越来越快了,这很好解释,因为一切都提速了。从前坐火车回老家,漫漫长夜十来个小时,下了火车步行回村,要走半天;现在高铁3小时到达,再打上出租车,40分钟回村。交通、网络发达,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周瑄璞说,自己每回一次老家,都能写出一些文字,“或者是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或者是长篇小说的片段,只要双脚踏上那片土地,就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向我走来。”

《芬芳》中写道:“什么时候,人们不论住在农村还是城市,都不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命运前途,农民不一定非得出去打工,孩子不一定非得考学出去,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在自己的家园,有钱花有事干,也能幸福地生活,他这样走出去的人,也愿意回来,那才是真正的好生活吧。”这是周瑄璞的愿景:“我期待这一切早日到来,我也愿意一路书写这不愿掉队、时时变化着的乡村。”

《芬芳》通过讲述几个普通女性的命运,来展现时代变迁、山乡巨变。在周瑄璞看来,人的成长,人的巨变,也是一种变化。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每个人的道路和抉择都离不开时代的影响和政策的走向。

周瑄璞认为写作不难,只要有素材有故事,她就会一气呵成地先写下来,然后再慢慢修理、打磨、调整,将它们用在合适的地方。“我的焦虑从来不是来自于写作,我对写作永远充满热爱和向往。如果生活有焦虑,我会用写作来化解,这也就是‘悲愤出诗人’的道理。”

周瑄璞感恩、热爱着文学,“对于一个心怀热爱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是黄金时期,只要身体不出问题,我估计到七八十岁,还是会充满热情、如若初见地对待文学。一个作家的常态,就是写写写,其他一切行动,旅行、采访、读书、思索,都是为着这个基本点和中心服务的。我永远都在刚写完、正在写、将要写的路上。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根据地,那就是家乡厚土,美丽的中原大地,我会一直书写下去。”

文/本报记者 张嘉

供图/周瑄璞责任编辑:赵桂金(EK00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7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韵展童真 奕奕传芬芳——云岩区举办《外婆的月亮田》作品分享会
...求“诗与远方”,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那个远方就是故乡。人生路很长,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是坚定的信念,但绊倒我们的往往只是一很小的瞬间。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滤镜,过滤掉脑子里
2024-04-20 19:59:00
河南味儿,《芬芳》有味道
...乡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当下的历史变迁,文字中饱含对故乡热土深厚质朴的热爱与眷恋。方言都是古汉语,可以闻到泥土的芬芳气息这本书比较有意思的是,对故事发生地几十年发展历程的描绘中
2023-10-17 16:37:00
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侧记
...于后续的写作创作。湖北作家废斯人在花茂村小路上恍见故乡,更深刻理解“一户坚守就是乡村文明的火种”。黔东南作家石庆慧将梯田记忆与扶贫经历化作创作资源:“土地故事与乡村振兴实践相
2025-06-24 22:53:00
...、收获爱情、成家立业,后又毅然决然放弃城市生活返回故乡开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打造“金稻粳米”品牌等人生故事,展示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和村民精神
2025-09-09 23:40:00
“山乡巨变”引领乡土文学新风向
...间,有五六年时间是在山东度过的,所以山东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的印象中:“山东人热情、好客,非常有人情味儿,我很热爱山东”。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沂蒙精神”发源地,对“山乡巨变”这
2023-07-28 15:24:00
大江健三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
...江升学进入高中,母亲跟他说:“去看鲁迅老师的小说《故乡》!”——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大学毕业之后,马上回村里来,跟好朋友一起做事,建一个新村子。后来,大江考上东京大学的法国文学系
2023-03-14 08:06:00
火红的歌终于战胜了白色的水
...这记忆永远不会从我的脑子里溜走。1931年9月18日。”“故乡,仍在敌人的掌握之中,故乡的同胞,被嗜杀无忌的魔鬼生吞活剥了,开膛破肚,奸淫抢掠了!”作为共产党员,罗烽更多地站
2023-09-18 06:19:00
“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高邮市作协副主席秦汝璧:贵州的群山对我有着天然的诱惑力
...也分不清麦子和稻子的时节,这些“距离感”成为她回望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秦汝璧对故乡的认知也在变化。这次在贵州遵义的花茂村、苟坝村等地采风,也让她透过不同
2025-06-22 23:27:00
乡村振兴的芬芳力量
...放弃了财富盈盈的城市医药事业,和汉族丈夫一起回到了故乡、用科学的方法从事传统的种植业,使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作家不能只作看客,更不能置身事外。因为关注乡村
2023-02-02 05:06: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无极县金唛歌王争霸赛决赛精彩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金池、王迎坤)10月4日晚,石家庄市无极县太极湖生态休闲区舞台灯光璀璨,为期两个多月的“无极金唛歌王争霸赛” 迎来巅峰对决
2025-10-08 12:12:00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晋源区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热闹的群众文艺会演到趣味的科普实践活动,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2025-10-08 08:40:00
集美龙舟池\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立新 摄影报道)10月7日晚,厦门集美龙舟池畔上演浪漫一幕:皎洁圆月悬于南薰楼上空,与池边五月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标志性形象公仔“五彩球”同框亮相
2025-10-08 08:12:00
“乱世烽烟起 英雄叹红颜” 泗州戏《吕布与貂蝉》在安徽百戏城上演
大皖新闻讯 10月7日19:30,安徽百戏城地方戏剧场大幕缓缓拉开,由宿州市泗州戏剧团精心创排的泗州戏《吕布与貂蝉》震撼上演
2025-10-08 11:45:00
一街吃遍金陵味 市井烟火是茶南
10月7日,建邺区茶南大街热闹非凡,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大家打卡各类美食,在充满烟火气的街巷中,感受着浓厚的市井氛围与生活气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2025-10-08 08:06:00
红裙踏歌林海 《卡门》压轴终章5天5场!南京森林音乐会完美落幕□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桂香渐浓,弦歌不辍。10月7日晚7时30分
2025-10-08 08:05:00
华晨宇南京三日烟花点亮“火星乌托邦” 中秋夜预告乐园新篇章
2025年10月4—6日,华晨宇火星演唱会在南京汤山音乐谷燃情开唱。这个从基建起步,由团队灌水泥、铺草坪,从零打造的火星乌托邦
2025-10-08 09:44:00
龙海:国庆中秋长假 非遗嘉年华精彩纷呈
南音表演。厦门网讯(厦门日报特派记者 黄树金 通讯员 方勇顺)国庆中秋长假,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在龙海月港古镇启动,南音
2025-10-08 07:41: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丨杂技的盛会 百姓的节日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人气火爆杂技的盛会 百姓的节日10月2日,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举行九月庙会活动,杂技绝活、非遗展演轮番上演
2025-10-08 07:53:00
吉镜头|八月十六 “超级月亮”已上线!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10月7日,今年中秋的“超级月亮”已上线(二次曝光拍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10月7日,今年中秋的“超级月亮”已上线(二次曝光拍摄)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2025-10-08 00:33:00
王亚伦《中国少年》MV温暖上线 音乐少年用歌声与行动诠释新时代风采
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生代音乐人,13岁的王亚伦正以多元的艺术形式展现着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从5岁发行首支原创作品,至今已创作了16首原创单曲及9张专辑
2025-10-07 18:08:00
“诗词三万里之天涯共此时”中秋咏诵会在吉林沉浸解锁中华浪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中秋的月光洒满长春新民大街,10月6日晚,一场跨越千年的诗词之约精彩而至。作为吉林文旅倾力打造的文化IP
2025-10-07 18:4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向军)国庆中秋假期,十堰电影市场迎来观影高峰。多部题材丰富、制作精良的新片集中亮相,燃起市民的观影热情
2025-10-07 15:38: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近日,翔安区金海街道“两岸同歌·中秋月圆”第三届翔金合唱交流活动在超旷美术馆多功能厅举行
2025-10-07 08:00:00
新蒲新区:举办中秋游园会 市民游客共赏烟花度佳节
多彩贵州网讯金风送爽,月满人间。10月6日晚,“皓月满金秋·共品中秋醉”——2025年新蒲新区中秋游园会暨白酒促消费活动在芳华里3536文创园举行
2025-10-07 1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