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江健三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4 08:06:00 来源:新周刊
大江健三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

大江健三郎。/图片来源网络

据NHK电视台报道,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于当地时间2023年3月3日去世,享年88岁。

大江健三郎与中国有着紧密的关系与缘分。大江健三郎一生视鲁迅为精神导师,曾说:“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我的身上有着中国文学的遗传基因,没有鲁迅、郁达夫等中国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就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存在。”

他曾多次访华,和莫言结下深厚的友谊;他用一系列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影响了中国作家铁凝。虽然大江健三郎是日本作家,但他突破了狭隘的右翼思想与民族主义,用笔锋直面历史、反省历史。

今天的硬核读书会,谨以此文悼念这位“将自己的写作与重大世界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作家”。

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四国一个偏僻的山村,1957年以小说《死者的奢华》正式登上文坛,随即赢得“学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赞语。

他的写作涵盖小说、散文和随笔等文体,代表作有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我们的时代》《广岛笔记》《别了,我的书!》等,曾获得芥川龙之介奖、新潮社文学奖、读卖文学奖、川端康成文学奖,等等。

大江健三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

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NHK官网

1994年,他的作品《个人的体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川端康成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瑞典文学院宣称,大江“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以冲击”。

大江健三郎与中国渊源颇深。1960年开始,他曾多次到访中国、发表演说,与王蒙、铁凝等中国作家进行交流。他的文学作品也深受鲁迅、莫言等中国作家的影响。

大江与鲁迅:绝望与希望之间

大江健三郎曾说: “十二岁时第一次阅读的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六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存活于我的身体之中。”足可见鲁迅对于大江的强大影响。

二人的连接来自大江的母亲、彼时热衷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日本女青年小石。1934年,小石和丈夫大江好太郎由上海北上,前往北京大学聆听胡适的英语演讲。在北平小住期间,他们得知自己非常喜欢的《孔乙己》中,茴香豆的“茴”字竟有四种写法。

由此,夫妇俩将自己对于鲁迅的敬仰与倾慕之情全数倾倒给了自己的儿子大江健三郎。他10岁左右,母亲给了他一本收集了《呐喊》《彷徨》《孔乙己》等鲁迅中短篇作品的小说集,那是他第一次听说鲁迅这个中国作家的名字。

大江健三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

大江健三郎。/诺贝尔奖官网

后来,大江升学进入高中,母亲跟他说:“去看鲁迅老师的小说《故乡》!”——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大学毕业之后,马上回村里来,跟好朋友一起做事,建一个新村子。

后来,大江考上东京大学的法国文学系,违背了和母亲的约定,但鲁迅的作品始终影响着他的文学内涵。

他将自己的晚年作品《别了,我的书!》高度概括为 “始自绝望的希望”,这是他对鲁迅的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重新解读。

他说:“我非常喜欢《故乡》结尾处的那句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的希望,就是未来,就是新人,也就是孩子们。”

大江与莫言:一段二十年的友谊

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演说上,大江健三郎阐述自己得以根植于边缘日本乃至边缘土地的形象系统,“这些系统把我同韩国的金芝河、中国的莫言等结合到了一起”。

此前,大江和莫言两位作家并没有见过,只是靠着文学相知相识。

大江健三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

莫言和大江健三郎在莫言山东高密的老家。/《二十一世纪的开拓者》

2002年,NHK电视台一档名为《二十一世纪的开拓者》的人物专题报道节目邀请大江健三郎作为采访者,在春节期间跟随莫言到他的老家山东高密过一个传统的中国年。这次采访促成了两人的初次见面。

在三天的行程中,大江陪同莫言参观故居、感受民俗风情、吃饺子、睡土炕、谈论文学创作,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大江健三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

大江健三郎。/视觉中国

2006年,大江在中国社科院做演讲,莫言应邀前去倾听。在会上,大江提到了这次和莫言一道去山东高密的经历,称赞他的文学敏感度让人称道,并直言“他将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实力的候选人”。

当时的在场者,包括莫言自己,或许只把这句话当成大江的祝福,没想到6年后,这个祝福成真了。

尽管年龄相差20岁,来自不同的国家,但两人的文学背景和创造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正如大江所说: “我们的共同点都是来自小村庄,然后又离开故乡,把思念寄寓故乡的过程,就成为我们的文学内容,也是我们文学的起跑线。”

大江与铁凝:文学的责任

1963年,作家铁凝6岁,大江健三郎发表中篇小说《性的人》。这部小说给后来的铁凝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届中日韩东亚文学论坛期间,铁凝应大江健三郎及其夫人邀请,到其家中做客。两人分享了彼此的文学创作,也探讨了有关时间、生死、女性等话题。

大江健三郎: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

大江健三郎的书稿。/图片来源网络

在对谈中,大江提及铁凝、莫言等中国作家在海外引起关注的现象,同时联想到中国历史上很多优秀的女性,比如谢冰心女士、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女士,“她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女性,留下了优秀的文章”。

大江健三郎判断,在未来30年之内,中国文学将会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一个中心地位。

大江健三郎与中国作家的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文学最动人的地方或许就是无法被外力束缚的情感联结。尽管他离开了,但我们依然可以在他的文字里找回对文学纯粹的爱。

参考文献:

[1]《大江健三郎与中国:以鲁迅的文学之光逆行于绝望之海的勇者》许金龙.传记文学杂志

[2]《两位诺奖得主的友谊:大江健三郎曾预言莫言获奖》中国新闻网

[3]《莫言与大江健三郎对话:我不赞成作家要为老百姓创作》南方周末

[4]《铁凝对话大江健三郎:文学的责任是不断寻找新的希望》文汇报

[5]《我这一生都在思考鲁迅》大江健三郎

作者丨会长

校对 丨赖晓妮

看更多优质内容,点击名片????????,星标我们!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4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校园可以摘口罩了/ 泰国71岁大象脊椎被压弯
...什么是“恶意加薪挖人”,只希望能多挣点钱。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去世,享年88岁。他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代表作有《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我们的时代》《广岛笔记》《别
2023-03-14 14:11:0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去世,享年88岁
...社援引讲谈社消息报道,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去世。大江健三郎于3月3日去世,但消息现在才传出。他是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
2023-03-14 16:46: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东京大学宣布对研究人员开放“大江健三郎文库”,并继续对包括作家自笔原稿和校样在内的约18000枚(张)贵重资料进行整理和数字化。日本著名作家与和平主义者大江健
2023-10-27 14:04:00
...说,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到三岛由纪夫、森村诚一、大江健三郎、谷崎润一郎、东野圭吾、渡边淳一等作家的系列丛书,都曾与我枕边相伴。枕边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地变化,少女时的风
2023-12-12 03:45:00
E句话看天下 | 2023红遍全球的紫微星是中女杨紫琼,真好
...勇气可以让你的心愿通行无阻,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大江健三郎去世#据日媒,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3日去世,享年88岁。其代表作包括《饲育》《性的人》《个人的
2023-03-13 23:57:00
双雪涛的武功秘籍,拳拳到肉
...国外的,我个人比较推崇E.M.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大江健三郎,库切等;国内有王安忆,格非,毕飞宇,这仨是最能讲的,随便支个摊,就能大摆龙门阵;去年出了个新军止庵,鲁迅、张
2023-02-24 00:49:00
中国领导人是否会与乌总统会面?中方回应
...圳卫视记者:据报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于3月3日去世。大江健三郎先生一生反对军国主义,主张世界和平。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汪文斌:中方对大江健三郎先生去世
2023-03-15 11:34:00
写出好小说之前,她们在做什么
...到已经在学习了,这是很强大的。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 大江健三郎对我是有影响的,觉得原来长篇小说是这样的,他后来的作品我已经看不懂了,但大江健三郎在四十岁左右的东西,长篇小说
2023-02-02 17:26:00
新年的第一份书单,需要回头看看|新周刊编辑部2023年度阅读书单
...。当然,背后的作者仍旧是男人。《个人的体验》[日]大江健三郎著,王中忱译磨铁·文治图书∣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9《个人的体验》很适合我否定思考的习惯。在濒临崩溃的前一分钟
2024-01-04 13: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