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侧记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6-24 22:53: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侧记

6月17日至20日,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之“做人民的学生”在贵州遵义举行。30余位青年作家深入黔北,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苟坝村、遵义市湄潭县等地,在历史现场感悟精神伟力,于田间地头聆听时代脉动。

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侧记

回望转折之路 汲取信仰力量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青年作家们重温90年前的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走向胜利”主题雕像群前,贵州作家龙凤碧感慨:“比起长征的艰险,创作中的困顿何足道?唯有跨越‘雪山沼泽’,才能攀登文学高峰。”

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侧记

作家们在遵义会议会址参观。

青年作家十殿下则从红色圣地的参观中思考出红色书写的温度:“要让读者看到,那些战士是思念家乡炊烟的青年,是会在寒夜搓手呵气的活生生的人。”

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侧记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值此双重历史节点,来到遵义参观学习的青年作家钱幸表示:“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

站在遵义会议会址前,作家们认为,红色题材创作需要激活蕴含信仰的生命细节,让历史与当下深度对话,使文学如赤水河般既有岁月沉淀,又有奔涌向前的力量。

行走乡土中国 书写山乡巨变

从红色圣地到美丽乡村,6月18日下午,作家们走进花茂村见证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蝶变。在同期举行的“条凳畅谈:我和我的乡村”活动中,作家与村民围坐畅聊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能。

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侧记

“条凳畅谈:我和我的乡村”活动。

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是花茂变迁的记录者。驻村调研300多天,欧阳黔森将基层干部帮扶故事转化为动人作品,在他看来,只有贴近大地,才能创作散发泥土芬芳的佳作。

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侧记

作家们在苟坝村采风。

第二次来到贵州的青年作家周婉京表示,贵州的风土人情让人十分惊喜,深入基层所获得的一手经验有利于后续的写作创作。湖北作家废斯人在花茂村小路上恍见故乡,更深刻理解“一户坚守就是乡村文明的火种”。黔东南作家石庆慧将梯田记忆与扶贫经历化作创作资源:“土地故事与乡村振兴实践相互赋能,构成生生不息的文学循环。”

共话文学使命 激扬青春力量

6月19日,作家走进湄潭县,在浙大西迁旧址感悟抗战中的文军力量;在茶工业博物馆体会制茶工艺;在万亩茶海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

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侧记

作家在湄潭体验采茶。

云南作家李达伟看到湄潭的茶海,想到自己的家乡。“我们村有一两千亩茶地,到采春茶时节,总会很焦虑茶叶的收成问题,在湄潭永兴有着4万多亩茶地,看着真是满心感慨。”而高邮作协副主席秦汝璧则对“采茶女”这个角色产生了兴趣。“女孩子在茶田间采茶的姿态很自然、很优美。”这让她联想到自己笔下的女性角色:“以往写家乡女性,多是职业身份。但采茶女展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更丰富也更本质。”

贵州文学拥有优良的传统。蹇先艾、何士光、叶辛等作家创作了大量描绘贵州风土人情与民众生活的杰出作品。老一辈编辑也为贵州文学的成长打下了重要根基。当前,《山花》《南风》等本地的文学期刊与出版机构持续努力,设立风格多样的专栏,大力推荐新人新作。

述往事思来者,用作品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侧记

“文学在场:青坪之约”活动。

在当天举行的“文学在场:青坪之约”活动中,青年作家与资深编辑围坐,探讨新时代文学创作、分享自己对文学的理解,以及文学的故事。自由撰稿人王璐琪表示,通过这几日的采风交流,大家彼此深深体味着文学所引发的心灵相通的幸福感。《当代》编辑孟小书将文学期刊比作“照亮心灵的光束”。博士作家苏笑嫣深感接过“文学接力棒”的责任;教师作家杨则纬在多重身份中坚持“用文字寻找真实的自己”。

活动最后,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黄国辉寄语青年作家:“以青春视角拓展创作边界,实现个人与时代的深度交融。”

据了解,本次作家活动周将“作家朋友 欢迎回家”与“做人民的学生”主题结合,通过红色寻访、乡村体验、编辑对话等环节设计,既拓展了青年作家的创作视野,又深化了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珊珊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4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当代》杂志编辑孟小书:贵州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地方
“贵州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地方。”6月18日,在中国作协“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活动中,《当代》杂志编辑孟小书如此概括她的贵州印象。回忆起多次来到贵州的记忆,孟小书提到贵州瞬息万变的自
2025-06-22 23:27:00
“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走进遵义|高邮市作协副主席秦汝璧:贵州的群山对我有着天然的诱惑力
“山对我有种天然的诱惑力。”6月18日,在中国作协“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活动中,面对连绵的贵州群山,高邮市作协副主席秦汝璧这样描述她的初印象。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她,童年记忆里只有纵
2025-06-22 23:27:00
让友谊流淌在共同的诗句中——首届国际青春诗会浙江杭州活动侧记
...自的代表作品19日晚,举行了盛大而充满诗意的开幕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巴西诗人路易莎·芒罗致辞。张宏森向诗人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他
2024-08-01 15:41:00
扎根生活沃土 书写生生不息 | 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工作座谈会暨西南六省(区、市)文学发展联盟协作交流活动侧记
...动在贵阳举行。全国名家走进贵州,领略黔贵多彩山河。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包宏烈,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柳建伟、东西、刘亮程,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关仁山、葛水平、
2024-11-12 20:21:00
...承优良传统,勇担新使命,迎来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对河北文学作出高度评价。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认为,河北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既具备中国
2024-06-16 10:14:00
...不开一支优质的作家、文学工作者队伍。截至目前,在浙中国作协会员共有700人,省作协会员共有3322人;全省各级网络作协会员共有2300余人。新人辈出,20余位中青年实力作家创
2024-01-13 07:42:00
...时代的政治经济、审美情趣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关。”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调研中发现,当下文旅开发热潮中,面对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由于文化认知的不足,很容易出现“
2025-05-28 08:18:00
聚焦作代会·专访 | 谢国蕾:黔北文学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政府文艺奖等国家级、省级文学奖项,2023年,遵义荣获中国作协“全民阅读推广城市”殊荣……这是贵州文学重镇,遵义市作家亮出的成绩单。遵义市文联党组书记谢国蕾介绍,近年来,遵义
2024-09-07 01:13:00
高山仰止!全国文学名家走进遵义医科大学
...义行创作实践活动”走进遵义医科大学。12月9日-10日间,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老藤,第三
2024-12-09 21:2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多人获刑 涉及非法猎捕、贩卖、运输鸟类等犯罪行为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涉鸟类保护刑事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鲜明导向
2025-11-14 18:52:00
高铁上孕妇突然临盆 多方联动救援母子平安
大皖新闻讯 “谢谢列车长,是个男孩,母子平安!”近日,一通报喜电话让G7263次列车长张露及全车工作人员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2025-11-14 12:38:00
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用科学治疗与人文关怀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在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的走廊里,一幅温馨的画面正在上演:一位身着棕色背心、蓝色内搭和灰色运动鞋的七旬老人,正手持拐杖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练习独立行走
2025-11-14 12:09:00
就诊患者医院停车被收费 院方回应:收费由三方公司负责,会积极协调
鲁网11月14日讯近日,淄博市张店区的张先生向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反映,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看病停车时被收费
2025-11-14 12:05:00
广州“铜钱大厦”一拍流拍,起拍价13.6亿元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阿里资产拍卖平台看到,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以13.6亿元起拍,但因无人报名出价
2025-11-14 12:04:00
微光成炬!从“记错时间”到“紧急救援”:荣成白衣天使书写新时代医者答卷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李佳怿 李金翰 通讯员 李甜)在一个普通的周六午后,本计划奔赴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的三位医务人员
2025-11-14 10: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杨飞“青春没有售价,轮椅直达拉萨”“家人们谁懂啊,坐电动轮椅通勤太香了”……近来,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年轻人坐着电动轮椅出行的视频刷爆网络
2025-11-14 10:32: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实探江城芜湖:科创赋能产业,算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大皖新闻讯 长江之畔,创新潮涌。11月13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芜湖
2025-11-14 10:52:00
大皖新闻讯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13日发布数据,2025年10月份,安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
2025-11-14 10:54:00
从“看破”到“戳破” 高校联合58同城推出反诈互动课
“坐进骗局的桌子里,看看你能不能识破身边的骗子。”11月12日,在广州南方学院的多功能教室,一场名为“对号入座”的沉浸式反诈课堂火热上演
2025-11-14 10:57:00
守望精神家园:农村老物件何以成为时代“新教材”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王玉龙)那些被岁月包浆的犁铧、砚台、煤油灯,正以沉默诉说民族的集体记忆。近日,潍坊知名文化学者张崇高先生主编的《青少年研学——探秘农村老物件》出版发行
2025-11-14 10:58: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2日,“离婚证后面有囍字”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烈讨论。视频中,有网友手持离婚证,在灯光下轻轻晃动
2025-11-14 11:02:00
奇妙气压现真知 动手探索育新人——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开展“神奇压水机”科学实验课程
鲁网11月13日讯“老师,快看!水喷出来了!”“太神奇了,原来空气真的有力量!”近日,在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的科学实验教室里
2025-11-14 10:22:00
玉米脱粒机致手指离断 博爱医护8小时精准修复
鲁网11月14日讯“多亏了周医生团队的妙手仁心,让我母亲的手指失而复得!”11月12日,62岁患者杜女士的家属专程将两面锦旗送到菏泽博爱医院显微骨科医护人员手中
2025-11-14 10:19:00
“婷宝”:菏泽鲁西新区程婷日常工作中的助人为乐点滴情
鲁网11月14日讯“婷宝,我这降压药吃完了,你能帮我买一下吗?”“婷宝,我家老伴儿行动不便,能帮我看看怎么申请轮椅吗?”在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程海社区和颐美康养院
2025-11-14 1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