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山对我有种天然的诱惑力。”6月18日,在中国作协“中国文学新力量专场”活动中,面对连绵的贵州群山,高邮市作协副主席秦汝璧这样描述她的初印象。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她,童年记忆里只有纵横的河网。贵州的层峦叠嶂,让她感受到山的神秘感。
汽车行驶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秦汝璧观察着窗外的景象。她对比了山雾与家乡平原雾的差异在于:“山雾远看很美,像仙境;而平原的雾就在眼前,有时反而让人感觉有些沉闷。”
贵州雨后山间的雾气。受访者供图
品尝当地食物也给她带来新的体验。秦汝璧表示,当地气候与饮食习惯紧密相连。“比如在遵义吃到的灰豆腐,做法和我们家乡明显不同。”
秦汝璧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四面都是水,走几步就是小河小溪,”她回忆道,水是她乡村记忆的核心。虽然生长在水乡,她却不会游泳,也分不清麦子和稻子的时节,这些“距离感”成为她回望故乡时的真实感受。
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秦汝璧对故乡的认知也在变化。这次在贵州遵义的花茂村、苟坝村等地采风,也让她透过不同乡村,再次看到自己故乡的变化:河道拓宽了,水体变清了。一些童年时习以为常的景象,如今再看有了新的感受。“比如水上的浮萍,”她说,“虽然还是那个浮萍,但隔了这么多年再看,感觉已经不一样了。”时间和距离,给寻常事物赋予了新的意义。
秦汝璧在湄潭体验采茶。
这种观察的视角,也延伸到她对于更广泛乡村题材的思考。在湄潭茶海,体验过采茶、制茶后,秦汝璧对“采茶女”这个角色产生了兴趣。“女孩子在茶田间采茶的姿态很自然、很优美。”她看到阳光穿过薄雾,采茶女的手指在绿叶间移动,白皮肤映衬着碧绿茶园。这让她联想到自己笔下的女性角色:“以往写女性,多是职业身份。但采茶女展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更丰富也更本质。”她甚至认为采茶人应该就是女性来做,因为那将把自然之美提升到新的境界。
“乡村在乡村之外。”作为作家,秦汝璧认为,乡村书写的魅力不能止步于田园牧歌,乡村题材应当有更深的掘进:“乡村的美景抚慰人心是一方面,但更要关注那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秦汝璧说。
作家简介
秦汝璧,本名秦伟,女,1991年生,江苏扬州人,高邮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小说选刊》《钟山》《作家》《花城》《山花》等。小说集《史诗》入选 “21 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曾获“《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佳作奖、首届石峁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紫金山文学奖•新人奖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珊珊
编辑/姜雨熙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