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皖新闻讯 “这800多平的土地,可不是普通菜园,是给孩子们打开的‘活’自然教科书!”合肥市七里塘小学劳动教育负责教师吴玲,指着校园里的七里香四季农场,笑着向记者介绍。在这里,二十四节气遇上现代监测技术,班主任带着学生种地,孩子们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参与,劳动课变成了充满惊喜的“田间探险”。
跟着节气种出四季风景
走进七里香四季农场,12个种植池整齐排列,蔬菜瓜果区的黄瓜藤蔓爬满架,花卉区的月季开得正艳,谷物区、根茎类植物区、中草药区更是各具特色。“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规划种植,春天看波斯菊摇曳,夏天摘甜甜的西瓜葡萄,秋天挖胖乎乎的红薯,冬天还有绿油油的叶菜,让孩子们跟着四季感受生命变化。”吴玲蹲下身,拨了拨地里的毛豆苗,“现在正是收获季,待会儿孩子们来刨红薯,准能乐翻天。”
学校推行“班级承包制”,每个孩子都是农场“小主人”。“从一颗种子到硕果累累,孩子们用小手种、用眼睛看,那种等待和惊喜,课堂上可学不到。”吴玲说,农场就像一本“活日历”,让孩子们在劳作中把华夏农耕文明的智慧记在心里。
科技赋能让种地有“数”
“快看这块电子屏,是我们的自动气象站!”吴玲指着农场一角的设备介绍,它能实时监测空气质量、风速、湿度,再搭配自动浇灌系统,种地变得“有数据可循”。“比如监测到湿度太低,就及时调整浇灌频率;要是空气质量有变化,我们会换种更耐适应的作物,让孩子们知道种地不只是‘埋头干’,还得懂‘科学看’。”
农场里的两个塑料大棚也派上了大用场,“今年冬天安排了几个班级种草莓,有大棚保温,再结合气象站数据调整管理方法,明年春天就能吃到孩子们亲手种的草莓啦!”吴玲眼里满是期待,“还有马上要用的食欲工坊,到时候孩子们摘了菜就能去加工,真正体验‘从田间到舌尖’的快乐。”
节气耕种遇上“六一”甜果
“每周五最期待的就是去农场!我们要检查黄瓜有没有开花,有没有小虫子,还得学着施肥浇水。”五(5)班班主任李倩倩,提起上学期带学生种黄瓜的经历,语气里满是欣慰。她告诉记者,作为班主任,自己同时也是劳动老师,承包了6楼农场的一块地。
“六一儿童节演出一结束,劳动组长就兴冲冲跑去摘黄瓜,回到教室大家洗干净一起吃,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花。”李倩倩回忆道,“孩子们回家还写了心得,说‘吃自己种的黄瓜,比买的甜十倍’,那一刻我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
与自然对话收获终身财富
“迷迭香能当牛排配料,还能做成香薰,太神奇了!”六(7)班的刘婧淇,举着自己种的迷迭香,兴奋地分享。同班的朱明宇则说:“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我跟着种迷迭香、种萝卜,每天来浇水,看着它们长大,特别有满足感!”
“好吃!又甜又脆,颜色还特别鲜艳,越吃越香!”五(5)班的童淑媛,咬了一口刚从农场摘的蔬果,眼睛亮晶晶的。在这片农场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种地,更收获了对自然的热爱,指尖沾着的泥土香,亲手摘下的果实甜,都成了童年里最珍贵的回忆。
“我们不只是种菜种粮,是在‘种’孩子!”吴玲的话道出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初心,“让他们在田间学会勤劳,在科学监测中懂得探索,这份与自然的亲密对话,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财富。”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尚雅婷
编辑 张大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