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技能点”拉满 他们是龙门石窟的“文物医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7-18 10:40: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龙门石窟夜游,一眼千年”“龙门石窟真的好出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龙门石窟这一“老经典”正在逐渐变为“新网红”。近年来,河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而洛阳龙门石窟正是一处颇具魅力的景点。

龙门石窟现存2345座佛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文化瑰宝需要保护,在龙门石窟研究院,就有一批从事文物保护的技能人才,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细致的工作,守护着这份跨越千年的宝贵遗产。

“技能点”拉满 他们是龙门石窟的“文物医生”

“文物保护需要眼力,不过相较于眼力,更需要细心和耐心。”在石窟保护研究与遗产监测中心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刘轶对记者说。1990年出生的她,201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目前在郑州大学攻读考古学博士。

“可能有人会觉得单调,可我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工作之余还能在附近看看山水和石窟,尤其是卢舍那大佛,每一次看到我都觉得很震撼。”在介绍石窟保护工作之余,她还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来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这类工作其实需要各个专业的人才,比如环境工程、化学、材料、地质等相关专业,都是需要的”。

据刘轶介绍,她主要负责石窟保护与遗产监测的工作,主要内容有石灰岩石质文物修复材料的研发、石窟现状调查、保护工程的开展等。在工位上,刘轶熟练地取用各种工具,保养、修复着文物:“先是要整体观察,再根据尺寸选用合适的软毛刷清理,也会用到洗耳球,刷不掉的再用竹签慢慢清理,不管用什么工具,原则是动作要缓要轻。也有金属工具,但几乎不用,一定不能损坏文物。”

“技能点”拉满 他们是龙门石窟的“文物医生”

刘轶在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和奉先寺病害调查工作中不畏严寒酷暑,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野外调查工作,并完成了病害图绘制、病害调查报告编写的工作。在奉先寺保护工程中,她全程参与,并开展九尊大型造像的病害调查和无损检测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刘轶与同事一起发现普贤菩萨的琉璃眼珠以及造像表面贴金,该事件获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刚来到这里时跟着前辈们学习了很多,日常保养维护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也参与推进了一些保护工程,有时还要在现场指导其他工作人员,并承担一些实验室的工作。”刘轶的工作多而杂,很辛苦,但她乐在其中:“这份工作很有意义,这是在守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不止刘轶,她的“95后”同事刘志杰也有类似的感触。“感觉文物保护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次修复都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每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常讲‘可逆修复’,但实际很多操作往往不可逆,必须周全准备,丝毫急躁不得。”刘志杰对记者说,“但有时候又没有太多时间留给我们,又有一定的紧迫性,比如某个石窟已经在加速劣化,那我们就必须抓紧时间,尽快制定合理方案及时干预。”他觉得“这份工作就像行医”,正如良医需要对患者的病痛高度共情,要做好石窟保护,也必须对石窟的风化销蚀感同身受。

这里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是文化遗产领域的“守夜人”,他们延续了古代珍贵遗存的生命,让龙门石窟跨越千年仍能焕发光彩,继续让中外游客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赵檬 秦臻)

编辑:祝萍审核 :刘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数字绘就乡村新画卷|文化遗产走上“云端”,数字化让千年石窟“青春永驻”
...,人事几度到来归。”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下,1500余岁的龙门石窟,也迎来了又一轮“高光时刻”。作为云冈石窟的姊妹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也将数字化保护作为“重头戏”。洛阳
2024-10-13 16:25:00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石刻瑰宝 一脉传承话古今(文化中国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河南洛阳城南,两山对峙,伊河中流。沿西山拾级而上,只见崖壁窟龛密布、造像大小各异,龙门
2025-05-22 16:51:00
大咖观点 |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守护世界遗产需多方共同参与
...候变化下石窟寺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报告环节。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以“龙门石窟保护研究实践”为题,分享了自己对石窟寺文物保护的观点。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 华龙网
2023-08-20 11:48:00
钓鱼人在河道发现佛头 龙门石窟研究院:是否属于文物待专家鉴定
...生和朋友发现石制佛像。(受访者供图)“钓鱼的地方距龙门石窟仅1千米左右,佛头下方有被尖锐物品锯开和凿过的痕迹。”马先生说,他就住在龙门石窟景区附近的村子里,小时候经常去石窟玩
2024-08-28 18:23:00
文脉华章丨千年瑰宝的数字化新生
...为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厚重历史。2025年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
2025-06-04 20:51:00
从“保下来”到“活起来” 看千年龙门如何实现数字化永生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拍照、扫描、上传、入库、复原……10月29日早上,洛阳龙门石窟的万佛洞前搭起了脚手架,盖上了绒布,文物保护工作者正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将11万尊造像的每一道纹路、每一处风
2025-10-31 13:36:00
龙门石窟上新:加固维修时墙壁内发现佛头等80余件精美文物
4月10日,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了解到,为配合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考古人员对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内的填充物进行清理时,出土了较多精美遗物,并发现石刻造像和建
2024-04-12 14:36:00
陈昀新作出炉!刻画石窟寺之型 铭心文物之美
...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龙门远望45 x 97 CM纸本水墨设色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该石窟窟龛造像规模宏大、数量众多、雕刻精湛
2023-08-24 17:35:00
龙门石窟7吨重宝冠佛参展
▲镶嵌红宝石的黄金面具 ▲重达7吨的龙门石窟“宝冠佛”近日,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联合了海内外60余家博物馆、文化艺术
2024-01-18 09:1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
今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440亿斤
11月的江西,多地进入晚稻集中收割期。赣鄱大地上金浪翻滚、机器轰鸣,处处呈现秋收的繁忙景象。记者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获悉
2025-11-13 06:46:00
11月12日从阳曲县获悉,今年阳曲农商银行已为该县东黄水镇27名小米种植农户授信286万元,助力小米从“小作物”蝶变为乡村振兴的“金穗子”
2025-11-13 07:09: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在国家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浪潮中,建立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是我市深化数字经济发展
2025-11-13 07:09:00
并州安全行聚焦安全生产 守护美好家园11月11日,娄烦县公安局盖家庄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林区及周边村落,开展护林防火巡查与宣传防范行动
2025-11-13 07:09:00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以下简称“晋祠博物馆”)作为承载千年历史文脉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展示古建艺术与三晋文明的重要窗口
2025-11-13 07:10:00
11月12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市发展改革委就太原市环西山—汾河“骑行+”户外运动目的地项目已构建“多级资金联动+专项政策护航”的全方位支持体系
2025-11-13 07:10:00
11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太原市环西山—汾河“骑行+”户外运动目的地。该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
2025-11-13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