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40后”与“80后”的苗族银饰产业“大战”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8-02 03:33: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7月19日晚10点,松桃自治县民族文化产业街贵银庄,灯火通明。庄主龙松通过抖音直播间,3小时就拿下4万多元的订单。76岁的老银匠龙根主竖起大拇指,心服口服:“老弟,咱们的银匠战,我甘拜下风!”

龙根主,龙松,一个“40后”,一个“80后”,都是松桃响当当的头号银匠代表。但在苗族银饰本事上,彼此却互相“不服输”。

“40后”与“80后”的苗族银饰产业“大战”

贵银庄银制产品。吴采丽 摄

13年前,在政府的张罗下,两人一起把店开到县城的民族文化产业街,两个门店相距不足百米。

我传统锻造手艺经验足,他新品设计受欢迎……在苗族银饰生意上两人时常“暗暗较劲”,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大舞台”比学赶超。十多年来,“十佳工匠”“能工巧匠”“最佳创意奖”……两个小小的门店,暗自赛得了各类奖状证书。

“打银要靠功夫深,把传统手艺练好比什么都重要。”“老将”龙根主做了50多年银匠,在传统打银工艺上颇有优势。

“40后”与“80后”的苗族银饰产业“大战”

龙根主获得各类奖项。吴采丽 摄

起初,凭借多年的好口碑和精湛手艺,龙根主线下生意搞得“风生水起”,率先注册了“火连纯银”商标,打造规范化苗族银饰加工作坊,制作传统凤冠、项圈、八宝、披肩、手镯等苗族首饰。一路披荆斩棘,龙根主不仅接到了松桃自治县成立60周年县庆银饰礼品定制的大单,还几乎承包了县内婚嫁的银饰订单,还有重庆秀山、湖南花垣各地的订单。

从赶“转转场”接散活,到名牌手工作坊,龙根主的生意在本地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响。

而隔壁,2008年才大学毕业的龙松,刚开启银匠事业不足5年,还是一个新兵蛋子。为打磨手艺,提升产品质量,龙松经常到龙根主那里求教。

“40后”与“80后”的苗族银饰产业“大战”

贵银庄银制产品。吴采丽 摄

生于银匠世家,龙松从小十分喜欢这门手艺,天资聪颖的他还在上小学时就完成了首件出师作品。善观察勤思考,龙松很早就意识到传统银饰样式和产品用途单一,销售上比较被动。大学期间,他特意选学设计专业,就是为了独立创新,设计出不同的银饰工艺品,丰富传统银饰产品。

“传统手艺是根,一头要向下传承深扎,另一头也要向上创新展枝。”面对行业新生态,年轻的龙松有不一样的发展理念。

这些年,龙松尝试大胆创新,打造差异化银饰产品,银制茶壶餐具、新中式手镯……高大魁梧的汉子干起精细的手工活毫不逊色。同时,夫妻俩还尝试电商销售,每天在自家贵银庄门店搞直播、拍视频。

“40后”与“80后”的苗族银饰产业“大战”

苗族银饰制作工具。吴采丽 摄

龙根主并不看好龙松那些“花里胡哨”,每次路过贵银庄,他总爱扯两嗓子玩笑:“小龙,今天又玩什么新花样?”

其实,近几年,传统工艺走向市场化的路并不好走。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传统的线下订单大大减少,收入不足以前的三分之一,龙根主的日子也不好过,同街的银饰门店关了很多,只剩他和龙松还在坚持。他犯了难:“没办法,别说穿传统服饰的人越来越少,就连打银饰的人也不多了。”

2024年,龙松瞄准旅游市场新需求,创新银制产品,率先打破了苗族银饰行业发展困局。简约大气的银手镯,精致的银耳环、发簪,充满寓意的银碗、银杯、银壶……借助电商之力,龙松不仅把这些精美的银饰工艺品卖到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还跨境卖到美国、韩国等国外市场,年销售额也从十年前的20多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00多万元,有时还突破200万元。银庄的生意有了起色,门店也扩大了3倍,还带动了10余人就业,龙松也成了松桃银饰行业的后起之秀。

“40后”与“80后”的苗族银饰产业“大战”

龙松。吴采丽 摄

“现在不能简单地卖产品,而要卖设计,卖品质。比如,广东和福建喜欢‘时来运转’茶壶,年轻人喜欢潮玩摆件。”龙松说,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自主设计、传统风格等不同的银制工艺品。

两个月前,为了拓展销售渠道,满头白发的龙根主想试试电商,便找到龙松帮忙。经过学习和观察,本来对电商持怀疑态度的龙根主终于相信,小手机也能连起大市场。

“40后”与“80后”的苗族银饰产业“大战”

贵银庄银饰产品。吴采丽摄

“抱团聚力,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我们才能做大做强松桃苗族银饰产业。”

“你说得对,新产品要求新工艺,品质不能丢,我们联合起来,让传统手艺造出新花样。”

盛夏的深夜里,“40后”老龙和“80后”小龙逐渐达成共识:在直播平台传播银饰技艺和文化,立足客户需求订单制作银饰。

煅烧、捶打、拉丝……现在,松桃县城民族文化产业街上,两家苗族银饰门店里的“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正通过手机直播传递到全国各地,传统银饰手艺不但吸引了众多粉丝,银饰的销路也越来越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一审 阙成岱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黔东匠人】一锤一錾五十载 匠心独运守传承|松桃76岁苗族银匠龙根主的坚守与传承
...明脉络。海报制作/吴采丽叮叮当当……7月26日,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街上,一家名为“火连纯银”的银饰店铺里,76岁的龙根主老人正专注地敲打着一块银锭。他也是松桃最有名的传
2025-08-02 14:59:00
吴水根:匠心坚守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四十余载
...。”吴水根,1966年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坚守这门手艺,一守就是40余载。国家级非遗(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今
2024-12-17 07:15:00
雷山县麻料村是一个有着600余年银饰制作历史的苗族村落,房屋依山而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村落。全村180余户702人,有300多名银匠,村民世代以银饰加工为生,素有“银匠村”的
2023-07-27 06:19:00
...贺百梅,贵州贺银匠民族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黔南州级苗族银饰非遗传承人,从事银饰制作已16年。20世纪80年代,贺百梅的父亲贺顺利就干起银匠的营生,出色的技艺让他在惠水县银饰制
2024-05-28 06:03:00
贵州黄平:棹女饰银钩,新妆下翠楼
...饰品的传统,在贵州黔东南,造型精美款式多样的银饰是苗族女性盛装时重要的装饰。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申报的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4-04-10 15:29:00
纪录片《最“贵”的绝招》10月6日晚央视播出:苗族银饰制作技艺
...职业的外国友人在贵州拜师学艺的第一视角,呈现了贵州苗族刺绣、蜡染、银饰、安顺地戏、赤水独竹漂、布依族八音坐唱、都匀毛尖采制等传统非遗技艺的精妙,传递出贵州非遗所蕴涵的东方智慧
2023-10-06 14:26:00
影像贵州·人物丨吴水根:匠心传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吴水根是台江县施洞镇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大师、高级工艺师,他潜心钻研苗族银饰锻造技艺40余年,用精湛的手艺将苗族银饰工艺品
2024-08-31 21:54:00
什么?苗族银饰上有寒武纪地层纹样?
...起潮落。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沉睡亿年的纹路,竟与当地苗族银饰、蜡染图腾产生奇妙共鸣,让地质科学与人文艺术在此交织。邰引岩正手持银锤敲打银片“叮叮……咚咚……”在剑河县引岩民族饰
2025-06-19 22:19:00
可携带的记忆!贵州文创让旅途不止于风景‌
...挤一条。”龙沁洁没有过度担心。去年8月,由她设计的苗族十二生肖手工香包采用纯手工苗绣制作而成,并出现在央视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镜头里;她取样少数民族服饰设计而成的冰
2025-08-09 20:5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有楼盘假期首日到访超300组,紫金山下、南部新城新盘日均到访超百组“吸睛”假期,“好房子”点燃南京楼市□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浩何钢国庆假期
2025-10-08 08:05:00
人机对弈五子棋 孩童“发掘”古生物双节期间,南京科普场馆人潮涌动,科创科普双向赋能,体验形式升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9月是新修订的科普法施行后首个全国科普月
2025-10-08 08:05:00
青春华章 | 长江路“文博之夜”点亮“夜金陵”
怀旧展复刻人文记忆,“画中人”重现市井繁华长江路“文博之夜”点亮“夜金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邓露洁“一条长江路
2025-10-08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通讯员宁工萱)电梯故障排查效率提升3倍,AI工具两天内玩转多场景应用——日前,南京工匠学院电梯基础与实务
2025-10-08 08:06:00
“城管蓝”值守巡查管好“街面的事”,“环卫橙”清运垃圾确保街巷整治中秋月满科巷时,“蓝”“橙”守护烟火气□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10月6日清晨6时多
2025-10-08 08:06:00
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布通知,对2025年散煤“清零”工作作出部署。其中明确,今年要实现散煤“清零”,并持续开展清洁供暖“回头看”
2025-10-08 08:09:00
近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新建二跑道顺利通过行业验收,标志着三期改扩建工程关键环节已全面达到行业标准,为年内投运奠定重要基础
2025-10-08 08:09:00
2025黄河流域九省联动中秋赏月活动,10月7日晚在晋祠园林中心晋文公艺术博物馆举办,中秋团圆之际,沿黄九省区再度携手共赴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盛宴
2025-10-08 08:09:00
央媒看太原10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以《博物馆“潮玩”创新 让文物融入现代生活》为题,报道了晋祠博物馆在展示文物
2025-10-08 08:10:00
打造“美好冀驿”新名片
10月5日,无人机航拍京礼高速赤城服务区西南侧山头上的烽火台。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服务区管理部门以“一区一特色、一区一主题”为核心打造“美好冀驿”新名片累计建成30对集公共服务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10月5日
2025-10-08 07:44:00
多姿多彩 畅享假日
10月3日,游客在承德避暑山庄游玩。9月25日至10月6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举办“山庄升明月·金秋共此时”主题活动
2025-10-08 07:44:00
记者走基层丨河北博物院:文物“活”起来 趣味体验多
10月6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参观“方寸春秋——中国古代玺印展”。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这里太奇妙了!灯光一亮,古代玺印上的文字就投射在墙上
2025-10-08 07:46:00
记者走基层丨临漳县邺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基地:考古研学课 模拟挖“宝贝”
10月3日,临漳县邺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基地,研学讲师向孩子们介绍文物考古工具。 河北日报记者 陈 正摄研学课堂能有多大
2025-10-08 07:47:00
夜游秦皇小巷
10月6日晚,游客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秦皇小巷游玩。国庆节假期秦皇岛市海港区秦皇小巷人流如织游客逛集市、观演出、品美食畅享假日欢乐时光秦皇岛市海港区持续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在满足群众假日休闲需求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10月6日晚
2025-10-08 07:48:00
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①丨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
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走进定州孟家庄村史馆开栏的话乡村深处,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村史馆散落其间,不仅讲述着一个个村庄的时光变迁
2025-10-08 0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