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陈志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营造人才辈出的优质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谁能赢得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才能有效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优质环境。
创造重才爱才的社会环境。树立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正确舆论导向和关心人才、关注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改革和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吸纳和稳定人才,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和适宜的事业发展空间,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深入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大力破除人才流动的障碍和壁垒,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创设暖心留人的宜居环境。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人才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发挥所长。创造条件为人才提供不断学习深造的机会,为其职业发展创造必要的后续支持。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形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的良性发展态势。
创制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坚持人才以用为本的原则,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畅通人才身份转换通道,完善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培育好、利用好各类人才。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良性竞争、创新创业、发挥特长的制度环境,积极探索和加快实施以知识、技术、专利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有效办法,健全有利于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的政策导向,真正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希望。特别重视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才待遇。
注重把握人才发展规律性,拓宽人尽其才的实现路径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工作,既要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提高政府宏观人才治理能力,形成互补效应。
市场竞争成就人才。人才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相互竞赛、比学赶超、拼搏前进的竞争过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动力。只有把各类人才放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里,适应市场环境、善用竞争手段,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竞争成才的前提是人才的自由流动。要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地区、行业、所有制等体制壁垒,清除户籍、身份、学历等制约障碍,让人才公平自由地参与竞争。竞争必然有失败,要宽容竞争失败。竞争有利于用好人才,但不能“唯竞争”取人,更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实践历练锻造人才。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实践既是造就人才的大学校,也是检验人才的试金石。一个人要想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就必须主动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和深化理论认识,锤炼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社会实践的历练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途径。创造条件激励有志才俊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让他们到艰苦边远地区、急难险重岗位上勇挑重任、建功立业。
长远规划培树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加强和改进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顶层设计,认真做好人才发展长远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善于运用战略思维、系统观念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发展。用长远眼光培树人才,立足当前、持续用力,既要重视人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人才“质”的提升。特别注意把握人才的最佳成长期、抓住人才成长的“黄金期”,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才尽其用的制度体系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需求导向,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制定重大人才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扩大市场和社会组织引才渠道和规模,淡化政府主导引才用才观念,有效处理好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关系,切实维护好国内、国外人才安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人才发展制度创新。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方面力求大的突破,改进政府人才管理方式,推进人才开发利用机制、评价激励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的改革创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在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决定性作用方面力求大的突破,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对不同的成果、不同的业绩制定不同的激励标准,采取资金、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方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现代人才的价值。
坚持需求导向,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积极推进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真正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善用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着力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特别重视加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统筹和融合发展,建立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利用管理新格局,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千方百计培养和引进科技前沿英才、复合实用俊才和高效创新团队。
(作者为中共南京江北新区工作委员会党校正高级讲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30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