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文化新闻|山东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举办“论文写作”专题读书会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3-01 10:38: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通讯员 陈中琪

文化新闻|山东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举办“论文写作”专题读书会

近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多次举办论文写作会。马来平教授、常春兰副教授和李珮老师带领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习《研究生论文写作技法》(下文简称为《技法》)的理论和内容,辅以对国内外前沿论文写作类书籍的研读,讨论研究生在论文写作方面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具体总结和精华提炼。

研究生作为已经接受过基本学术培养的群体,在谈及论文写作相关话题时不乏观点。但缺乏系统性、体系化和自主性观点,看法较为片面和零碎而无法真正做到应用。因而,本次讨论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使研究生高效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在论文写作中搭建学术写作框架,凸显学科特色和学术水平,从而完成高水准的规范论文写作。

现将与会同学围绕自身提出的写作难题总结如下:一是不能将材料化为己用。这表现为阅读专业书籍常常不知所云、在写作中缺乏理论和材料支撑、论文内容单纯材料堆砌而缺少分析等。二是找不到选题或选题不当。往往面临选题过难超出自身水平,或者选题宽泛没有学术价值的处境。三是行文不流畅。这表现为没有主问题,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清楚上下文如何衔接;不了解如何安排理论和材料的占比和布局。四是论证不充分。缺乏行文的逻辑结构,详略不当,说明的多而分析的少。

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生论文写作的主要困难是“理论掌握不充分”、“学术表达能力匮乏”和“缺乏自我思考”三类。

一、澄清写作意识与逻辑

马来平指出,论文写作的思路是从自明的理论出发,参照研究对象所给定的条件,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导,得出应有的结论。首先,这里强调前提的自明性是为了说明论文的理论前提需要经过作者独立、批判性的思考,因为一般前提总是习见的概念或观点,从而包藏着暧昧和分歧。由此,《技法》中主张“从高层次入手”,在分析问题时不是直接从技术层面切入,而是花力气解决与课题有关的前提性、原则性问题。基础打牢,论证才能有的放矢。其次,对于研究对象被给予的条件或材料进行搜集和筛选。这要求搜集材料的过程具备广泛性,即对一手材料和二手材料都要全面搜集和详尽把握;所应用的材料要具备有效性,即一方面材料来源较权威,能够得到学界认可,另一方面材料性质真实可靠,不掺杂不实信息。再次,对文章内容进行框架的搭建,而非盲目地随想随写。最后,还应注意论证的说服力和结论的可靠性。只有论证有效且充分,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因为结论是通过推理或归纳的方式得到的,而非先有结论而后通过有选择地选取论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论文写完了却不是“完成时”,而是处在“进行时”之中,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是论文的修改。所谓“文不惮改”,好论文是在修改中产生的。其一,需要审查论文中是否包含明确且有学术意义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或解决方式。其二,以批判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如论证是否严密规范、论据是否充分有效、论点是否鲜明有依据。除了自己给自己“找茬”,也可以多方借智、集思广益,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重新反思自己的观点。其三,查漏补缺,进一步搜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材料。检查是否出现新材料,核查已浏览过的材料是否有忽略的重要信息。

二、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文章泛泛而谈,议论“失焦”,有“面”而无“点”。这类文章主要问题在于“三个没做到”:没下苦功去梳理和吸收大量的材料,往往会导致文章论述扁平、泛泛而谈,有甚者超出学术范式、不使用专业话语体系,直观上给人“学术性不强”“学术功底不扎实”的印象;没将材料进行条理化、清晰化处理,往往会导致文章简单铺陈材料,论述混乱,有时还会前后文矛盾,就会使议论失去“焦点”;没从材料中提炼问题,往往会导致过度铺陈学术常识性概念,而非分析和讨论一个问题,这就是“有面无点”。马来平强调,学术论文要把材料搜集齐全,在消化透材料的基础上,一是将这些材料条理化,以便论证的时候进行引用;二是从材料中提取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特点或有突出学术价值的问题,以问题为文章线索串联材料,从而系统地阐发观点。

案例二:文章盲目创新,创造及解决“假问题”。创新来源于对前辈研究成果的总结,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或开拓,“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的过程。创新处于一个区间范围中,过之则会盲目创新,形成假问题或想象中的问题;不及则会创新不足、文章平庸。马来平指出,创新之要义在于“有冲击力”,这不是哗众取宠、故意作秀,而是所提出的观点能够使人走出谬见、常识和传统,甚至对人产生精神净化的“高立意”作用。为了使观点有冲击力,要拓宽学术视野、加强交叉学科研究、关注社会发展趋势等,但最基本的是要把握住本领域内的深层次的基本理论问题。而有的文章总是“目标长远”,想要面面俱到,试图在一篇文章中解决多个问题,受限于篇幅和自身水平,把臃肿的材料简单、扁平、静态地摆在一起,这使文章重点不突出、根基不牢固、立意不深刻。

案例三:论证“浅表化”,结论“口号式”。这类文章没有深入到论证之中,作者往往花大量笔墨于学科基础问题或常识概念,而在论证部分几笔带过,给读者一种头重脚轻、观点浅薄的感觉。《技法》中指出两种论证思路:一是演绎证明。论文写作的一般思路对应着“三段论”的演绎式写作方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大前提一般是无需讨论、没有争议的自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而小前提——作为研究的既定条件的一些理论或事实证据,往往就存在着前文所涉的自明性问题,要求写作者批判地核查其真伪性。只有在前提为真的情况下,结论才能为真。二是归纳证明,运用个别的、特殊的知识去证明一般的、普遍的结论。一方面,马来平强调“旁证”和“反证”的重要性,其作为“本证”的补充,在量的方面可以提高证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多重证据法”,即文献材料、考古材料及不同学科的调查资料等,通过层层叠加的方式,在质的方面对结论的准确性予以增强。

三、论文选题技法

对于一篇文章价值高低的评价,往往是围绕文章的选题与立意展开的,而这一点也是研究生论文写作的重点与难点。在读书会上,马来平带领大家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具体应用上分析论文选题技法。

选题技巧一:“以小见大”。文章之所以能够“小题大做”,是因为把小问题做透了不可避免会触及大问题,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而大问题无非是多个小问题的有机组合。所以在做小问题时,不要孤立地做,而要将其串联起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在把握住诸多小问题的内在联系中,将选题系列化,由此也能事半功倍。

但是,不是所有小题都能大做。这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小题目的潜力值,二是捕捉大文章的眼光。小题目能否“大做”,取决于背后有无大的理论背景,也取决于题目本身的潜力。要去审视这“小题”是不是真问题,“学术上它有研究意义吗?”“前人基础上它有研究空间吗?”等问题。

选题技巧二:“冷热相济”。马来平从选题方向和选题范围两处着眼,提出了“热门冷做”和“冷门热做”的选题技巧。前者是指在热门中寻找冷门问题,如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没有被过多注意的角度;后者是指在冷门中寻找有潜力成为热门的问题。这二者既不是忽视学科谱系的“闭门造车”,也不是钻牛角的“自说自话”,应注重通过对话式写作寻求知识创新的新可能。

文科类的创新实质是对前人研究的进一步延伸或扩展。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学科整体、社会动向、时代诉求、传统理论。这要求写作者在对研究对象的学界讨论有整体观上的清晰把握,将笔触落到现实问题之中,挣脱历史和时代的前见和偏见,并对自己行文的每一个前提、理论、结论都做到独立审视和理性负责。

四、肃清学术态度

在时代飞速发展下,学术功利化的情况日益严重,文献综述质量较低、行文结构混乱等问题随之扩散,肃清论文写作态度也就尤为重要。例如一,有些文章只有结论而证据不足甚至造假,让读者迷惑论据的来源是权威数据和亲身调研还是作者的主观臆断。这种文章必然会站不住脚,遭到读者的抵触和学界的否定。二,过度强调结论而忽视或否定证据。一些文章为了佐证自己结论的有效性,刻意隐瞒不利于自己的事实和与自己意见相左观点,陷入一种“独断论的迷思”之中自娱自乐。三,滥用或误用术语,虚假“丰满”文章内容。有的文章看似专业术语繁多、材料充实,但是读者看后却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发现材料与论点的关系,也不清楚文章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甚至连基础概念都使用不当,必然不能把握切中观点要害的事理,那么文章结论的可靠性就要打上一个问号。

马来平指出,学术写作的态度一要有稳扎稳打的基础功夫,二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对于打基础,有的人过于看重基础的吸收以至于花费大量时间而不敢开始一个有分量的研究;还有人盲目打基础,什么知识都想学,什么书都想看,但这样的基础在科研中却并不牢固,实践时发现基础仍然不够用。所以打基础要明确方向,把打基础和搞研究结合在一起,在一个特定的研究区间内,而不至于大海捞针。

打好了基础,解决学术难题就有了武器。在破除旧观点、旧理念的路上,还需要有冒险精神和“敢于赌一把”的勇气。马来平提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唐娜·斯特里克兰曾在选题时放弃了较为保守的课题,而选择了紧迫且重大的难题。之后的研究过程虽然穿插着诸多偶然情况,但唐娜始终保持着头脑的开放性。这也启迪青年学者,构建逻辑框架和写作顺序的过程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中间总会遇到一些偶发状况,正是在这些“偶发状况”中隐藏着攻坚克难的创新机遇。

会议中还探讨了篇章结构的逻辑框架问题、史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的搭配问题、行文的过渡问题、文本材料的搜集方式等。学生们认识到,要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进而与书中思想直接接触,而非泛泛于字词表面、顾“量”不顾“质”;要将学思结合而形成批判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形成富有见解的眼光,才能选题独到、力透纸背;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回答,而非天马行空、有感而发,要以“论”为重,将话语融入长期训练形成的话语体系和思维逻辑之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济南万松浦俱乐部成立仪式暨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写作大会举行
...、《山东文学》主编、《万松浦》杂志学术委员刘玉栋、山东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山东诗词学会顾问耿建华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导、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杂志学术委
2023-09-19 17:08:00
全球最火的网红物理教授,爱读《红楼梦》
...卡洛·罗韦利 著,杨光 译企鹅兰登中国、博集天卷|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6从2010年起,罗韦利就开始为一些报纸和杂志撰写专栏,话题除了物理学,也包括历史、政治、文
2023-09-02 16:22:00
山东财经大学圣泉书院举办“述往追来”特色读书会
...式投入使用,以思辨式读书为新模式的“述往追来”特色读书会也正式与同学们见面。读书会以“述伟人职业成长之足迹,追专业前沿推进之轨迹”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师生关注。读书会分哲学思辨
2024-03-29 18:12:00
山东财经大学举办山东省研究生“数字治理与公共政策创新”学术创新研讨会
...的方式进行。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经济评论》杂志社、《中国土地科学》杂志社、《上海经济研究》杂志社、《人口研究》杂志社、《人口学刊》
2023-11-01 17:56:00
...里闪现。我是1987年从聊城师院(现在的聊城大学)考到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的,当时研究生很少,那一年全系一共招了四个人,三个老师带,张老师带了我和一个女同学,研究的方向是哲学中
2023-09-08 19:23:00
27°黔地标读书会|曾振宇:具有启蒙色彩的阳明之孝
...来临之际的27°黔地标《阳明文库》读书分享会上,来自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会长、曾子研究院院长曾振宇认为王阳
2024-04-21 23:37:00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聊城大学2023年招生问答来了
...、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举办“羡林讲堂”、学术沙龙、读书会等,以拓知识、强能力、提素质。“羡林学子”除享受国家、省、学校设置的各类奖学金外,还享受季羡林学院单独设立的科技文化创
2023-06-25 13:31:00
山东省写作学会吴伯箫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吴伯箫故居举行_新闻频道_中国山东网
8月10日上午,由山东省写作学会主办,莱芜区凤城街道办及吴花园社区承办的吴伯箫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吴伯箫故居举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
2023-08-13 08:54:00
第十届校园文学研究 暨文学教育成果展评活动在临沂七中举行
...一中学团委书记、艺术处主任丁子勇和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祝宇在大会上提出了承办下届年会的申请,让与会代表充满了期待。以校园文学社团为主体的文学教育成果展评是每届
2023-05-05 11:0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