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岳阳日报
田畴沃野尽欢歌
岳阳市农业农村工作回眸与展望
平江和美乡村建设一角。
全省春耕生产汨罗现场会掠影。
“市委提出的‘1376’总体思路,为加快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任务书’‘施工图’。”日前,岳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黎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该局将聚焦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以“五千工程”为总揽,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重点实施“六大行动”,确保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省前列。
过去的一年,市农业农村局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小田变大田、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农机社会化服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生动物防疫、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长江“十年禁渔”联合执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等8项经验获全国推介,君山区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湘阴县获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汨罗市白水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岳阳黄茶被纳入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平江县入选国家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岳阳县新墙镇清水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湘阴县文谊新村、汨罗市西长村、华容县兔湖垸村上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回眸2023,硕果累累奏凯歌
夯实生产基础 突出“稳”字统筹全局
——粮食生产再迎丰收。2023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28.3万亩、增幅居全省第一,产量30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夏收油菜面积195.6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2022年4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并已完成县级初步验收和市级竣工验收。2023年37.84万亩(其中投融资创新面积14.4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正按照计划有序推进,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
——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生猪方面,全市生猪出栏472.1万头,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渔业方面,全市水产品产量57.4万吨、居全省第一。经济作物方面,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25万亩次,产量290.2万吨。茶叶总产量3.48万吨,其中黄茶产量1.03万吨。
狠抓强农富农 突出“优”字振兴产业
——争资任务圆满完成。2023年初,市制定2000万元的目标任务,市农业农村局系统完成2002万元,全市全口径涉农项目资金到位23.12亿元。组织开展完成了《洞庭湖高山望区域江豚栖息地修复建设》等12个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项目的申报。
——三产融合紧密衔接。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4029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7家。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3个、示范联合体71个、“一村一品”重点村56个。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15140个,拥有马德里国际商标70件、中国驰名商标37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1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效数396个,商标品牌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
——县域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23年,全市5个县市综合实力排名全省前20位。华容芥菜入选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岳阳县获评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汨罗市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项目入选全国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湖南省唯一)。湘阴县成为全国最大藠头加工出口创汇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 突出“美”字改善民生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市完成改(新)建农村户厕38083个、农村公共厕所任务数24座;完成72个村的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25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明显,承办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暨和美乡村建设湘北片区现场推进会,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86个,市级美丽乡村317个、美丽屋场115个。
——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坚持以人为本,出台《岳阳市退捕渔民帮困解难实施方案》,严格落实上岸渔民就业、医保、助残、保障住房等政策措施,确保退捕渔民生活有保障。全市共有建档立卡退捕渔民6812人,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渔民共4130人,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并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累计完成受污染耕地治理面积47万亩。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8.7%,农膜回收率85%,均超省定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3%。
注重科技赋能 突出“活”字引领创新
——种业发展基础增强。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洞庭湖区域中心引入4位院士专家团队,达成科技攻关合作项目12项。认真组织落实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的推广种植任务,共落实种植面积11.87万亩。
——农民培训稳步推进。开设种养加技术能手、农机作业操作手、新农商带头人等各类培训班45个,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带头人、种养加技术能手、农机作业操作手、新农商带头人等,全市在线评价率98.7%、学员满意率均值达到99.9%。
——农业机械化全面推广。全市共推广高速插秧机、有序抛秧机645台,北斗监测平台机插机抛作业面积达到59万亩,超额180%完成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目标任务。新增油菜机播面积10万亩,探索性开展油菜机械化移栽近万亩。
深化农村改革 突出“强”字筑牢基础
——稳步推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市共审批农村宅基地5473宗,面积1363.10亩,其中使用新增建设用地704宗,面积175.88亩。平江县、岳阳县、华容县各有一家合作社或公司获评2023年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
——大力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全市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共挂网审核532笔,涉及农村土地经营权面积21.46万亩,挂网总额2.78亿元,已成交406笔,成交农村土地经营权面积14.39万亩,成交总额1.9亿元。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组织各县市区聚焦重点,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共查找问题线索3734个,已全部整改到位。各地加强执纪监督,涉及单位或个人违规违纪的问题线索,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共移送线索122条,涉及金额2210.95万元。
加强机关建设 突出“实”字提升服务
——党建工作有质有量。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严肃组织生活,坚持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巴陵先锋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共发展预备党员5名、按期转正党员7名。夯实基层力量,选优配强党组织干部队伍,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获评市级“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创建先进单位。
——主题教育有声有色。按照工作要求,召开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举办4期共7天的读书班;坚持学习研讨相结合,举办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5次,先后开展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和“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大讨论等专题研讨。截至目前,全局系统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共确定调研选题9个、开展调研86次、深入基层单位93个、座谈访谈563人次,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举措211条,解决问题83个,问题解决率达95%。
——党风廉政有形有效。市农业农村局打造廉政文化长廊和清廉驿站。2023年7月,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到红船艺术馆开展“忆初心、感党恩、颂清廉”廉洁文艺作品展览参观学习;全局开展“两带头五整治”纠风防腐专项行动,深化整治利用领导干部职权“打牌子”“提篮子”牟取利益问题等整治工作,结合巡查整改发现的案源线索,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抓早抓小。
展望2024,自信满满谱新篇
新的一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将立足新发展阶段,瞄准走在全省前列目标,重点实施“六大行动”,坚定不移“强三农”,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努力为谱写“七个岳阳”现代化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实施农田产能提升行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8万亩、产量300万吨左右。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改(新)建一批高标准农田,实施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试点2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洞庭食品实验室建设,强化良种良机良法支撑,稳步推进稻油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力争粮食年均亩产增加8公斤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到2025年,蔬菜生产设施化率达到15%、设施渔业新增产量占水产品增长产量的60%、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70%、新增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库容2.5万吨以上。
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升级行动。加快发展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引导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全产业链组织化水平,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创建国、省龙头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850亿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全面拓展农业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全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效数达到400个以上。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推进“垄上岳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建设,做响岳阳黄茶、华容芥菜等特色品牌。
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提档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大力推行“群英断是非”工作法,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创建国、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7个以上,建设一批法治乡村、清廉乡村、平安乡村。
实施农村改革赋能行动。健全农村宅基地日常审批监管体制机制,支持汨罗市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丰富交易品种,拓展资产评估、抵押、项目推介等功能。
实施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聚焦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扮靓和美乡村颜值,力争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覆盖率达90%以上。坚持“规划引领、融合发展、村容整洁、宜居宜游、健康文明”创建标准,打造一批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和美乡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由村向镇再到县梯次铺开。
实施农户增收共富行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一主一特”县域产业,支持发展就业带动力强的产业,力争年内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的县市破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争创一批国、省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推进返乡创业,力争返乡创业人数达到全市外出人员2%。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确保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本报记者 周小平 通讯员 张玛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