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事关CT、磁共振、X光收费,新规来了!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1-20 16:3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CT、磁共振、X光是大家看病住院最熟悉的检查项目,“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也是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让放射检查项目立项更清楚、收费更明白,也将推动放射检查价格趋于合理。放射检查立项的分类逻辑更清晰

放射检查类立项指南统筹考虑不同项目在成像技术、部位难度、对比剂引入等维度的差异,分类整合,层层递进设立项目。首先按成像技术分为X线成像、计算机体层(CT)成像、磁共振成像、单光子/正电子显像等类别;其次,在计算机体层(CT)成像、磁共振成像中根据是否引入对比剂、是否形成动态图像等,设立平扫、增强、灌注成像等项目;最后对于血管等检查难度较高部位单独立项,在考虑项目兼容性同时,体现特殊部位的特殊难度。需要说明的是,磁共振是利用磁场和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图像的检查技术,不具备放射性,但主要在医院放射科开展,基于分类惯例,在放射检查类项目中一并给予规范。收费立项坚持以检查效果为导向

在放射检查项目中,检查设备差异是绕不开的话题。以CT平扫为例,随着技术发展,CT设备排数已经从16排、64排逐步提高到128排、256排等。通俗来说,检查设备排数越多,扫描结果也就“切得越薄”,呈现更加清晰的成像效果。与此同时,这也带来了更高的设备价格和医疗机构更多的收费立项诉求,部分地区根据排数增多,叠加收费,造成了新一代设备检查价格降不下去,老一代设备检查价格“降了白降”。

为减少价格项目与检查设备绑定,立项指南坚持服务产出导向的基本原则,立项不再紧跟设备参数走,而是跟着检查效果走,将关注点聚焦在检查精度上,普通CT检查不再按排数确定收费标准,而是对扫描层厚<2mm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在满足临床检查收费需求的同时,根据服务产出体现设备迭代后在检查精度方面的差异。促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进入临床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影像的结合成为近年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大量历史病例的学习,能够辅助医生快速识别肺部CT图像,识别出小结节,甚至是微小结节,有助于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诊断或提高效率的作用,但还无法替代医师诊断,在尚无独立的医疗服务产出、辅助诊断质量效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在已收取诊断相应项目检查费用后,不宜单就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再向患者额外收费。对此,为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进入临床应用,又防止额外增加患者负担,立项指南在放射检查类主项目下统一安排“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扩展项,也就是说医院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诊断的,执行与主项目相同的价格水平,但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体现了以医疗服务产出为导向的价格政策取向,与其他行业一样,也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质增效方面的功能定位,而非增加成本的作用。云影像助力检查结果互认

近些年,随着存储手段进步,保存查阅检查结果不再依赖实体胶片,通过检查结果上传“医保云”等方式,个人可以在手机端免费获取,同行和医保部门可以在云端直接调取,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立项指南吸收部分地方实践经验,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也就是说,检查结果上传至云端,实现患者可通过便捷方式阅读本人检查资料、同行可跨地区跨机构调阅检查资料、医保部门可核查已上传的检查资料,是检查行为的完整体现,是医保部门开展检查的重要依据,也是同行跨地区跨机构调阅,形成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的基础条件。如医疗机构无法做到检查影像云存储的,就需要减收一定费用。可以大胆预想的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共享观念的不断深入,如果一项检查检验结果不可上传、不可共享、不可核查,可能会大幅贬值,甚至被医保拒付。云影像在价格项目中予以明确,将促进医疗机构补齐云影像服务供给短板,助力跨地区跨医院的检查结果共享互认。

此外,立项指南统一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实体胶片实行零差价销售,不捆绑收费。过去,一些地方将实体胶片的费用打包在检查项目的价格中,患者在交检查费时已支付了胶片费用,打印了往往也用不上。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进步,影像信息的存、传、阅已可以脱离实体胶片。江苏等省份率先将实体胶片与检查价格解绑,患者需要胶片就付费,不需要就不付费,有些医院还贴心地把扫码付费的功能设置在自助打印设备上,把选择权完全交到患者自己手上。市场公平竞争为放射检查打开降价空间

过去,我国大型设备检查市场大多被少数厂商占有,定价权牢牢控制在少数厂商中,项目价格中设备折旧费用占比达到30-50%,这也成为医疗机构高定价的主要原因。近年随着更多企业进入这个领域,检查设备整体研发水平进步,市场竞争更为充分,采购价格呈下降趋势,由千万元级下降到百万元级,不仅给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多质优价宜的选择,也为检查价格回归合理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省加快对接落实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在制定省级基准价格时关注大型检查设备真实采购价格下降趋势,合理下调放射检查服务价格水平,促进检查结果互认,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鼓励通过提供更多技术性医疗服务获得增量收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0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月24日起,本市公立医疗机构将调整全瓷固定修复、心脏磁共振增强成像等76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并将医用骨、静脉插管两项医用耗材纳入医保与工伤保险范围。调整的76项医疗服务价格
2024-01-08 03:45:00
...。以我市三级医疗机构为例,调整后,医疗检查中常用的磁共振平扫(MRI场强3T)价格从675元降至477元;64排以上CT价格从351元降至207元
2024-01-28 06:58:00
...术等倾斜,鼓励医疗机构主动降低偏高的项目价格,例如磁共振扫描、CT扫描、临床化学检查等检查检验类项目,允许调降项目涉及金额用于扩大调增总量。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更有力有效
2023-12-29 07:17:00
...的诊察费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降低了“CT扫描”“磁共振扫描”(对多部位检查收费项目进行限定规范)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39项设备物耗为主的检查治疗项目价格,同时对病
2023-12-02 12:02:00
硅谷流行全身磁共振成像筛查 自我量化数据以求长生
...、许多量化健康初创企业正在涌现,他们承诺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更高水平的个性化护理。4、调查发现,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较富有美国人愿意竭尽所能延长寿命,包括自掏腰包购
2023-09-18 10:29:00
为什么不建议大家做核磁共振?医生说出真相,望了解
核磁共振是影像学重要的检查手段,主要利用人体的原子和质子进行成像,通常对人体没有射线损害,而CT存在射线损害。核磁共振除了不应用于肺部的检查之外,可以应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的检查,多
2023-01-02 22:15:00
广州男子经“港澳药械通”用上新型人工耳蜗 可兼容核磁检查
...入体的特点,并考量其是否可兼容3.0T核磁检查。因为3.0T磁共振可以通过特殊序列的处理技术使术后患者的磁共振检查图像更为清晰精准。另外,引进的新型人工耳蜗植入体电极的精细、
2023-11-08 15:04:00
“放射检查类”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出炉:人工智能云图像首度被纳入价格构成
...》。指南将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整合为26项,同时对当下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云存储等列出指导性意见,人工智能云图像首度被纳入价格构成。新版定价立项指南会如何推动行业发展?又该怎样避
2024-11-22 09:08:00
卫健委介入汾阳医院“医生联手医托私收检查费”事件 有医生称“该片子无法作为诊断依据”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医院磁共振室检查科室医生联合黑中介,让患者做磁共振检查时,检查费比医院划价少近一半,费用转入他们指定个人账户,但检查片子上的名字并非被检查者。
2024-03-30 09:0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