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出伏这样养生 别让疾病钻了空子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8-26 03: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岳阳日报

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出伏这样养生 别让疾病钻了空子

俗话说:“三伏出,暑气消”。一年中暑气最盛的日子结束了,即将开启凉爽金秋,不过市民千万不能大意。

8月24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小心疾病侵扰,出伏后,更应该注重养生。因为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交替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也会随之调整,此时免疫力相对薄弱。加之“一夏无病三分虚”,人体经过一整个夏天的消耗后,正气未复,易被病邪所侵,很多人会出现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另一方面,出伏到秋分(8月20日到9月23日)的这35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受影响最明显的是心脑血管,中风、心梗、脑梗的发生率也比较高,提高养生防病的意识非常重要。

出伏后要防“三病”

防“秋老虎”咬人。“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出伏以后短期回热的35℃以上的天气,发生在每年8月底至9月之间。“秋老虎”出没时,通常让人感到酷热难忍,此时气温高,人体水分流失大,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上早晚温差大,易增加脑出血、心梗等疾病的发作风险。建议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

防“秋燥”伤人。出伏之后,夏季开始向秋季过渡,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防“秋乏”找人。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浑身懒洋洋的,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秋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人。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想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等。

养生记住这六点

吃得“润一点”。可多吃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等。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心情“好一点”。应保持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情绪大起大落,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平时可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散步、旅游等。

喝得“多一点”。秋季干燥,平时除了多喝白开水,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之外,还可以多喝点茶如荷叶茶、玫瑰花茶等,有理气生津、平稳血压、舒肝解郁的功效。

睡得“早一点”。出伏后易“秋乏”,为了缓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点,早睡早起,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

穿得“暖一点”。虽然常说“春捂秋冻”,但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加一件长袖薄衣,减少早晚温差对身体的刺激。此外,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要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较丰富的地方,特别是颈部,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收缩,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

通风“勤一点”。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因此,要注意勤通风。遇到晴朗天,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养生远离六个滋补误区

不能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后,根据体质对症调理。

不能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建议做好荤素搭配,营养一定要均衡。

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不能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有助改善高血压;多吃萝卜有助于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等。

不能恒“补”不变。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不能越贵越补。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出伏后如何养生
...仍会处在炎炎夏日当中,不会马上凉爽,大家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所谓“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时间回热到35℃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清
2023-08-21 00:06:00
烟台毓璜顶医院温馨提醒:处暑时节注意养生,谨防“秋老虎”侵扰
...吁市民尤其是家长关注处暑时节的健康防护,有效应对“秋老虎”带来的不适,确保家人身体健康。顺应自然,调整作息进入处暑后,烟台地区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日照时间减少,人体易产生代谢紊
2024-08-29 16:01:00
今日立秋!秋老虎来袭,贡方堂中医:养生应防暑除湿,养护脾胃~
...入秋。节气中的立秋,仍在伏天,这时的暑热被戏称为“秋老虎”。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立秋时节不仅延续了夏天的“热”,而且兼具秋天的“燥”,因此既要注意防暑,也要学会润
2024-08-07 17:54:00
出伏养生学着点儿
...淡,少油腻,注意增酸少辛,合理饮食。忽视防暑降温难抵“秋老虎”虽然告别了“三伏”,但不会马上凉爽,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这个时期仍应避免长时间日晒,外出时要戴好遮阳帽、口罩
2023-08-22 01:54:00
末伏养生,茶香中的健康之道
...后,天气依旧炎热,但秋意渐浓。此时,人们容易受到“秋老虎”的影响,感到身体疲惫、食欲不振。同时,由于温差增大,身体的调节功能也需要适应这一变化。末伏喝茶的健康益处补充水分和电
2024-08-16 13:42:00
慎防疾病“秋后算账”
...春天经常会有“倒春寒”,即便立秋之后,也可能出现“秋老虎”。 所以,养生应循序渐进,顺势而为。古人认为,人体有五个最主要的脏器,即五脏——肝心脾肺肾,而它们又各自对应五行中
2023-08-17 11:59:00
秋老虎太猛了,请一定要收好这份养生汤方,滋润!安神!去火!
余热未消,秋燥当令,“秋老虎”持续发威,一款既健康又有营养的家常养生靓汤助你应对,咱们得多花上一点心思赶跑它!最近先生工作特别忙,好不容易回到家里休息两天,一大早就调侃说:今年虎
2024-04-14 06:14:00
今日水素:立秋时节的科学养生指南看这篇就够了
...了解一下吧。立秋时节,天气逐渐由炎热转为凉爽,但“秋老虎”仍可能带来高温,昼夜温差也开始加大。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注意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收敛。睡眠时,要注意
2024-08-02 14:14:00
...清补,忌辛辣入秋后天气渐渐转为早晚凉爽,但“秋老虎”的威力还是很大,所以进补宜“清补”,适当吃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从小便排出;另一方面能
2022-12-14 21:19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