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导语:古代经典中没有冠心病这个名称术语,诸位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表现出类似冠心病症状疾病命名为“胸痹”、“心悸”等。最早记载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的文献资料可见于秦汉,后世医家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病因病机理论体系,对认识和治疗冠心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01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可以导致胸痹心痛的发病,风邪侵袭也可能致病
1、疾病的命名和历史沿革
中医对于胸痹心痛的认识首见于《灵枢·本脏》篇,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复杂,既有外感因素又有内伤因素,其中外感寒热邪气均能引起发病。同时也强调情志所伤,饮食伤脾以及五脏六腑的病变都能够引起胸痹心痛。《金匮要略》是号称“医圣”的张仲景所著,记载了很多杂病的知识。
其中就论述了胸痹心痛相关的内容。他指出这种疾病有阳微阴弦的脉象。书中的瓜蒌薤白半夏汤用来治疗胸痹心悸,至今仍有效。晋代王叔和对于情志内伤导致的胸痹心痛有独到见解。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可以导致胸痹心痛的发病。因为肝气不能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等影响了心脉引起胸痹心痛。
清代名医王清任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创立了大量确有良效的活血化瘀方剂。王清任认为在胸痹心痛的发病中,瘀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将活血化瘀药物配合行气止痛药物应用于胸痹心痛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代医家学贯中西,他们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经典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于传统医学辩证论治现代病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陈可冀院士的学术思想认为血瘀病机贯穿了冠心病的全过程。
该学说认为血脉瘀滞,心脉气血阴阳不畅,心脉失于濡养而胸闷胸痛,发为冠心病。该理论指出从冠心病的初期一直到后期,血瘀证型一直都存在。更进一步,该团队又认为急性的心血管事件发作时跟瘀毒转化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冠心病的又一个理论——“瘀毒”理论。
2、病因病机
冠心病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导致,病理性质常常虚实夹杂。心肺位于胸腔中,位置较高。风邪侵袭可以导致心胸气机运行不畅,发生胸痹胸痛。隋朝巢元方《诸病源侯论》记载胸痹心痛提到“脏虚受风”,说明在隋朝已经认识到了感受风邪可以导致胸痹心痛。
如果患者平素阳气不足,人体阳气防御外邪能力不足,寒邪侵袭,邪入脏腑经络引起气血凝滞,经脉不通,导致胸痹心痛。《黄帝内经》当中记载“寒邪独留则血液凝泣,凝则脉不通”。这说明了,当人体脏腑气血亏虚的时候,容易感受外界寒邪发生胸痹心痛。夏季暑热邪气偏盛,暑热邪气能够耗散人体气阴。
心气或者心阴耗伤后,若再伴随痰浊蒙蔽心窍,可能产生闭窍的危重症候。《温热论》记载“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就闭”。热邪也是胸痹心痛的重要病因。情志失调可以导致胸痹心痛,如果长期思虑过度,或者是受到情绪上的刺激,都可以导致肝气郁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亦滞。气滞血瘀导致胸痹心痛。
如果平时饮食不当,伤及脾胃,水谷精微不能运化,反而形成痰湿。痰湿阻遏胸阳,胸阳失展,痰浊交阻也可以导致本病发生。中老年人心肾亏虚,心脉失于濡养或失于温煦均可发生胸痹心痛。胸痹心痛的基础是五脏不足,脏腑气血虚衰,各种原因导致了气血运行失常,气机郁滞,血脉不通。心脉因此不通或不荣则痛。
02冠心病患者应该如何治疗?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种类繁多,还需谨慎
1、中药治疗
临床中对于冠心病辩证属于痰浊阻遏胸阳证型者,使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疗效确切。瓜蒌薤白半夏汤最初为《金匮要略》中所记载,具有化痰通阳,宽胸宣痹等功效。应用《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中发现,现代医学配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现代医学治疗。
应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西药治疗配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疗效好于单纯西药治疗。冠心病主要是痰浊闭阻心脉导致,应用二陈汤辩证加减治疗,效果显著。使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同样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通过“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理论,部分医家提出了痰瘀同治的理论。治疗冠心病专方保元养心方,其主要临床疗效是补气生津、活血化瘀,主要用于治疗胸痛患者气阴两虚、血瘀证。周鹏飞研究发现,保元养心方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研究表明芎芍胶囊能显著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将冠心病按不同证型分别依据活血化瘀、补脾养心、滋肾养阴、补益心气、温补肾阳等治疗大法,灵活加减化裁古代名方治疗临床疗效确。冠心病的病机以正虚为本,痰浊为标。重视健脾益气,化痰除湿等治法的应用。临床中大量灵活加减香砂六君子汤、黄连温胆汤、三仁汤、四君子汤,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疗效。
依据南方的环境特点,治疗胸痹注重化湿法和化瘀法的应用,临床效果好,而且通过客观的理化指标,证明了“因湿致瘀”的学术观点。通过对古今医案中胸痹的文献研究发现,古今医家治疗胸痹常用药物有:半夏、白芍、桃仁等。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生脉散等经典名方对于胸痹有良效。
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种类繁多。这些药物具有服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势。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突出。它们赢得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使中医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不仅仅可以减少患者单位时间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
还能够减轻患者心绞痛的疼痛严重程度,缩短每次发病时的疼痛持续时间,减少缓解心绞痛症状的药物使用量。并且使心电图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和麝香保心丸这两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能够减少患者单位时间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患者心绞痛症状的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研究表明相对于单纯接受西药常规治疗的心绞痛患者,同时加用地奥心血康胶囊的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单位时间内的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时心绞痛症状的持续时间。
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麝香保心丸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新生血管生成,改善心功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2、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医外治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与其能够改善心功能,延缓冠心病的发展有关。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调节血脂代谢,减少细胞因子对心脏的损伤等有关。
结语:传统的中医药疗法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优势。中医药的优势体现在不仅仅能够改善症状;而且由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独特的辩证论治特色,还可以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增加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传统医学的疗效可以被现代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量化,使得疗效评价更加客观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05: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