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六种素养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3-19 12: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

张 红 白 瑞

办好思政课,不断提高思政课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求,既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素养和水平的根本遵循。

政治要强,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

“政治要强”居于“六要”首位,是思政课教师的鲜亮底色。思政课是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政治性是第一位的。思政课教师要立场坚定,保持政治定力,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全面、系统、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躬身力行,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要始终牢记政治责任,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不仅要讲价值观,还要讲信仰观,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知识的传授和熏陶,使学生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情怀要深,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情怀要深”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品性修养。教师的情怀和品格是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勇敢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思政课教师要心中常怀赤子之情,用心挖掘中华民族内蕴的精神力量,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充分认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心无旁骛钻研教学规律,潜心问道,提高教学水平,在践行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体会思政课教师的价值,增强讲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决心。要怀有真挚的仁爱情怀,贯彻教育育人原则,提升教学温度。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以德育人,以尊重包容、甘为人梯、以爱育爱的仁爱之心启智润心,以师爱伴随学生成长成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统一,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程。

思维要新,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

“思维要新”是思政课教师必备的实践要求。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思政课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思政课教师与时俱进转变思维观念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强化历史思维,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把现实问题、社会问题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与评判,通过总结历史规律和分析历史前进趋势,给学生讲透“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要强化辩证思维,讲深社会运行发展的哲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理,帮助学生明哲理、辨是非、增自信。要强化创新思维,加大对青年学生群体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紧跟时代潮流、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找到破解思政课难题的方式方法,善用创新表达方式和创新手段把道理讲活,使党的创新理论潜移默化入脑入心入行,真正达到铸魂育人目的。

视野要广,具备广博的知识

“视野要广”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业务素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我们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心怀大局”,在“两个大局”中把握时代脉搏,讲好中国的历史演进、现实成就、道路选择与未来愿景,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要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全面厚植历史底蕴,用好用活历史资源,通过具体生动的古今纵横比较讲清史实、讲明道理,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问题本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躬身实践、身体力行。

自律要严,对自己严格要求

“自律要严”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纪律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律心”,做到慎独慎微,坚守政治规矩、提升职业操守、坚守道德底线;做到心态平和,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要善于“律言”,在课堂上对授课内容做到精准理解、精确表达,讲正道、驳歪理。在生活中,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抵制不良言论,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引导学生打破“信息茧房”,抓住本质,明辨是非。要善于“律行”,既做“经师”,又为“人师”,以严谨治学、躬耕求是、诲人不倦的敬业态度示范引领,将高尚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吐词为经、举足为法”,注重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以师为镜”,将“做人之道”“治学之道”“为业之道”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

人格要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人格要正”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德行力量。思政课教师要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深刻领悟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崇德向善的价值力量,用真理和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的心灵。要德行高尚,做到心系国之大者以明大德,遵循公序良俗以守公德,慎独慎微以严私德,引导学生自省自重、正心克己,向上向善,自觉将小我成长融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让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同频共振。要有教无类,教学育人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智慧展现,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超越自我。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培养互相尊重、互相教育、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坚定理想信念。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本文为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保障研究”(L20DMZ001)阶段性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9 14: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责任。同时,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在
2024-05-30 07:10:00
...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教育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其核心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贯
2024-03-01 06:22:00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本期关注·持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实效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以来,“国家—省—校”三级课程思政体系已全面建立,课程思政研究、平台建设等专项资金有效落实,高校人才培养方
2023-09-19 09:47:00
...实践技能,其教学内容通常与时政资讯等密切相关。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2024-04-12 05:17:00
...工程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 提升学生思政素养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坚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把课程思政作为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
2023-07-04 09:05:00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思政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开展,对小学生三观的形成以及道德养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目前小学思政教育在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影响了思政教育价值
2024-04-03 07:43:00
本文转自:青海日报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践研究刘 欢我国教育方针强调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坚持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可持续发展,这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
2024-05-30 03:01:00
...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在“双高计划”引领下重新审视思政课,明确自我定位,深化以人为本理念,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三方面入手实现精准引领、精准供给、精准变革,在供需平衡
2023-09-21 05:53:00
...获取信息与传播信息的手段、渠道等,还间接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如思政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越发丰富。基于此,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好新媒体自身优势
2023-10-04 08:09: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