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戴维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句台词击中时代痛点,扎进无数观众心里。从电影到现实,成见无处不在,它隐藏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言行中,影响着对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在公共治理领域,这种“成见之山”同样横亘于效率与公平之间——人们惯于用过往经验代替新思考、用标签简化复杂性、用“共识”掩盖个体需求。如何搬开成见这座“大山”?答案或许藏在“换位跑一次”的改革实践中,以躬身入局的视角打破惯性,以精准施策的智慧回应差异。
从“路径依赖”到“数据破局”,破除经验之茧,盘活土地效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长期以来,土地资源配置依赖“规模优先”“税收论英雄”的惯性思维,导致低效用地与优质企业缺地并存。昆山高新区开展“换位跑一次”,以“数据得地”改革破题,通过企业产值、税收、成长性等10项指标建立评分体系,让239亩低效用地“蝶变”为高端装备总部产业园;首批入驻的8家企业中,5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产后亩均税收超150万元,实现有限土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破除经验束缚,数据驱动的精准施策能让土地激活“沉睡价值”,更让“好项目不缺地”的口号变为现实。
从“刻板判断”到“躬身调研”,撕掉认知标签,畅通沟通渠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基层治理中,当“老上访户”“钉子户”等符号化认知取代具体分析,鲜活的个体需求就被异化为冰冷的政策符号,某地“撬门开灯”事件正是这种思维的极端体现。破局的关键在于将“坐在办公室想问题”的惯性思维,转变为“深入一线找答案”的实践自觉。苏州相城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张亥秋写下为期两周的“外卖员日记”,不仅催生了4000字调研报告和12项改进措施,更推动了政策制定从“我认为”到“群众认为”的转变。标签是懒政的遮羞布,唯有深入调研、主动沟通,才能听见群众的真实诉求。
从“一概而论”到“一企一策”,超越虚假共识,正视个体差异。当“一刀切”的行政思维遭遇差异化市场需求,政策空转与企业困境往往相伴而生。从“一楼一策”为产业“垂直生长”开辟路径,到“保姆式”挂钩服务彰显政策响应温度、速度,再到“反向开票”机制畅通循环经济产业链,精准施策的治理智慧,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真正的公平绝非整齐划一,而是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当标准化方案失效,“一企一策”的换位思维,或许才是打开复杂治理迷局的“金钥匙”。
“换位跑一次”的关键在于将“管理者”的俯视视角转化为“服务者”的平视姿态。当谦卑之心破除认知傲慢、科学精神替代经验主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治理技术的升级,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维革命,这种革命的本质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实践。唯有搬开认知中的“成见之山”,才能架起政府与群众间的“共情之桥”,公平与效率的“共生之路”也将豁然开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4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