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全国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云集南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3 07:46:00 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推出重磅大展

全国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云集南博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

故宫博物院藏C形玉龙、辽宁考古博物馆藏玉凤、洛阳博物馆藏牙璋、巢湖市博物馆藏西汉朱雀衔环踏虎玉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玉梁金宝钿带……一大拨国宝文物来了!作为南京博物院90年院庆系列之一重磅大展,“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将于11月7日开幕,记者昨天前往提前探展。

“600余件(组)展品中,至少三分之一是国宝级文物、一半以上都是各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南京博物院策展人高波告诉记者,此次展览联合了国内40多家考古、文博单位,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出土、传世馆藏顶级玉器艺术品,打造一场极致的玉器盛宴。

全国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云集南博

玉龙。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全国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云集南博

嵌宝石乌纱翼善冠。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近万年前的玉器展出,古老的玦是“耳环”

此次展览为什么以玉作为主题?在人类文明的时间轴中,从玉器到玉文化再到玉文明,玉,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近万年的历程,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重要特质。

中国人琢玉、爱玉、崇玉的历史,能追溯到什么时候?中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玉器长什么样?展览第一章节“玉生华夏”给出了答案。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被称为“中华玉文化的摇篮”百米小山,藏着改写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秘密”。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近200件玉器。古老的玦,呈环形、有缺口的它成为关键线索,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器类型之一。

“玉生华夏”分两个单元,围绕史前玉文化面貌,讲述玉器如何融汇并推动中国史前文明化进程。第一单元以“万年”为主题,以小南山成熟用玉为发端,揭示早期用玉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中华文明的曙光;第二单元以“星辉”为中心,讲述华夏大地上史前社会向“中华文明共同体”的迈进,突出玉器在这个阶段所发挥的精神共识作用。

在这个章节中,观众将看到来自近万年前的玉器。柔软的绳子如何切开坚硬的玉料?体现小南山先民玉切割工艺的玉玦,呈环形,有缺口,是古籍中“玦,如环而缺,不连”的真实写照。它的用途是什么?在布展细节方面,这件珍贵的文物不是孤零零地待在展柜中,而是被放置在女子头像的背景中。看到放在女子耳朵位置的玦,立即让人明白原来玦就是“古时候的耳环”。

玉环、玉玦、玉管、玉珠、玉璧……南山文化玉器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发源之早,充分说明了9000多年前这里手工行业、物质生产水平、社会形态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闪耀出“中华玉文化灿烂之光”。

全国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云集南博

嵌宝金托玉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国宝云集,金蝉玉叶都成了“龙套”

金蝉玉叶是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每次展出都是“住单间”。但在此次展览中,金蝉玉叶不但没“单间”住,还被安排到一组玉器之中,在600多件(套)展品中,处于“龙套”位置。由此可见,此次展览中的国宝数量之多。

全国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云集南博

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故宫博物院藏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高25.5厘米、最宽21.8厘米、曲长60厘米。玉龙用一整块黄绿色的闪石玉雕琢而成,它的身体弯成C字形,曲线优美。玉龙头部雕琢,梭形长眼凸出,边缘有单阴线勾出轮廓。吻部长而前凸,鼻上翘,嘴及下颚以几道简练的阴线纹刻画。龙身光素,无肢无爪,无角无鳞,躯体似蛇,遒劲有力。“红山玉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简洁的造型,被认为是龙图腾最初的模样,因此也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此次展出这件玉龙,也是目前所见最大的一件C形玉龙。”策展人左骏介绍道。

第二章“玉成中国”,凸显玉在国家制度、个体精神层面的意义。第一单元“呈礼”,围绕夏商周三代华夏从古国走向王国,揭示玉礼器如何成为维持国家礼仪、制度运转的载体;第二单元“比德”,则以东周至秦汉为时间线,描绘玉逐步人格化、以玉规范个体行为的过程。

第三章“玉美神州”则以三国至明清玉器发展为主线,全面展示玉器演变历程,从玉料、工艺、人文内涵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中华玉文明的发展巅峰。观众可以在这个单元中,欣赏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玉梁金宝钿带、明十三陵博物馆藏嵌宝石乌纱翼善冠,这些文物是定陵万历皇帝棺内出土。此外还有故宫博物院藏“子刚”款白玉凤螭万寿纹合卺杯……件件皆为“文物界大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博文保所修复团队历时6个多月妙手“完璧”
...反复试验和分析比对的过程。这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第一次开展玉质文物修复项目。田建花告诉记者,这也是基于业界多年来对南博文物修复效果的认可,他们将如此重要的项目放心委托
2023-06-07 06:28:00
博物馆的窗“封印”南京美景,看看吧
...与冬日暖阳下的银杏相映成趣,随手一拍就是国潮;六朝博物馆三楼的“最美一扇窗”吸引游客扎堆。记者探访多家博物馆记者发现,穿越博物馆的一扇窗,能够多方位解锁南京的美。六朝博物馆“
2023-12-03 23:50:00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南京博物院多措并举破解难题
交汇点讯 近期,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公众参观博物馆的需求激增。南京博物院作为热门场馆,成为游客赴南京旅游必到的“网红打卡地”,在公众参观热情持续高涨的情况下,节假日出现“参
2023-08-04 21:00:00
“文物医生”妙手匠心,海昏侯15件玉器在南博修复完成
交汇点讯 我们在博物馆里经常看到,一些古代玉器光彩夺目、熠熠生辉,难道这些玉器穿越千年依然保存完好吗?考古专家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其实这些文物出土时大多是一堆碎片,经过“文
2023-06-07 18:22:00
江苏南京:共赴文博盛宴 领略“博物馆之城”非凡魅力
...宝、看演出、品美食、去探秘——共赴文博盛宴 领略“博物馆之城”非凡魅力5月18日,南博夜游活动现场精彩的演出让游客驻足欣赏,打卡拍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5月
2024-05-19 10:06:00
东航携手南京博物院开启奇妙空中博物馆之旅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在MU2805/6南京-成都天府往返航班上,“博览东方同行华夏”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航班活动,通过发放博物馆联名纪念登机牌、机上广播科普博物馆知识
2023-05-19 00:38:00
迎亚运 看展览 赏文物 来浙博之江新馆 看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昨天上午,《蔚为大观——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正式开幕。今年2月,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启动,3个月后公布了
2023-09-28 08:26:00
春节期间全省文博场馆接待观众人数达55万人次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新春时尚。记者从江苏省文旅厅了解到,春节期间,200余个线上线下主题展览、300余场社教活动,将历史、年俗、艺术、自然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元素融会贯通,成功营造
2023-02-04 22:45:00
江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6月10日,“江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名录发布。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推介活动由江西省文物局和江西省博物馆学会举办,通过各级文物部门推荐、公众参与、专家评选等环节,综合陶瓷、青铜、玉器
2023-06-10 19: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