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绘就田野新“丰景”
——龙南市桃江乡实施“农业大托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特约记者叶波 通讯员林佩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在龙南市桃江乡,科技助力春耕备耕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如今,这里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自推行“农业大托管”以来,一批新农人出现,农民们穿鞋着袜都可以种地了……当地以“米”为媒,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加快“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区建设,乡村振兴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新农人种田没了后顾之忧
“陈总,又来看你的秧苗了?”3月26日,在龙南市桃江乡醉丰洲产业园,见陈彬从大棚里出来,龙南市桃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蔡世红招呼其走进办公室。春耕备耕,是他们当前聊得最多的话题。
1993年出生的陈彬是桃江乡人,去年在老家中源村承包了526亩土地。之前跟着他干工程的几个同龄小伙伴,如今也和他一起干着水稻种植这个行当。
初见陈彬,他自称是个农民,进一步交流后才知道他还有着好几个产业。今年,他承包下桃江乡4000余亩土地来种粮,大家因此称陈彬等人为“新农人”。对于这个称呼,陈彬有着自己的理解:区别于传统种粮人,他们更习惯将新的理念、新的方式运用到水稻种植管理当中,以智能化、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
一年时间将承包面积扩大七八倍,除了对自己团队的信任,陈彬的信心还离不开桃江乡大力实施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该乡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整合土地,全乡4个村实现整村打包托管,“细碎田”“插花田”得到有效整理。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同时,该乡还整合资金成立了龙南桃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全面实现机械化运作提供保障。同时,该乡建设了育秧、农事服务、稻谷烘干、碾米加工、农产品展销五大中心,提供“育、种、管、收、烘、碾、销”全流程服务。不用操心销路,让陈彬得以轻装上阵,专心把水稻种好就行。
记者走进育秧中心,只见两条水稻育秧自动化流水线不停运转。工人们将经过提前浸泡的种子、培养土放入自动化设备内,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育秧盘瞬间被填满。“通过智能机械化,我们育秧中心比传统育秧可节约三分之一时间。”蔡世红说。
水稻种植用上企业理念
对于如何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陈彬有着自己的一套,他将自己早些年干工程、经营公司的理念全部应用到如今的种粮事业,像经营企业一样抓规划、抓落实、抓细节。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现在各行各业都讲究分工协作,能做到行业细分领域龙头,那也是了不起的。今年,我的目标就是把这4000多亩地种好,每亩能多产50斤,那效益也是很可观的。”陈彬介绍,因为自己去年也是第一次种田,所以他回来后的第一件事是拜师学习种粮知识,并高薪聘请当地种粮能人担任技术指导,从选种、采购农资、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专业把控。
“我现在有8个学徒,要求他们全套都要学,向全能型方向发展,机械化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是我控制成本的关键。”除了聘请技术顾问,陈彬还注重对团队业务能力的提升,不仅要求大家学会使用各种农用机械,还要会维修、会田间管理,能提供农事服务等。
陈彬算了一笔账,单化肥这一项的选购和使用,一亩下来能省35元;农机手一天工资500元至800元,团队里的年轻人经过培训后完全可以胜任,有时间空余还可以接其他乡镇的活,这一进一出也是笔不小的数目。
围绕“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这个问题,桃江乡寻求的破解之道是积极推进农村生产大托管。“培育龙头企业,走公司经营发展之路,不仅能有效激活水稻种植市场活力,乡里也能腾出更多精力为百姓提供其他服务。”桃江乡党委书记钟俊说。
“大托管”焕发乡村新生机
“下秧有育秧中心,插秧有插秧机,打虫有无人机,收谷有收割机,晒稻谷有烘干机,现代农民可不是泥腿子了。”推行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以来,桃江乡村民谈起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都十分感叹。
近年来,桃江乡把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聚焦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桃江乡水西坝村打造集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醉丰洲乡村振兴产业园,成为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从一颗种子到一粒稻谷再到一粒米,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试点以来,桃江乡通过公司运作,不仅解决种粮户“分散购买、价格昂贵”难题,农户亩均降低成本110元以上,还在卖稻谷改为卖大米基础上更加注重品牌创建。桃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桃畔大米”2023年5月正式投入市场,公司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60万元,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60万元。
桃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展厅里,除了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还设置了直播带货间。“现在我们产量有保障,在做好线下传统渠道销售的同时,还在积极拓展线上平台,不定期组织农产品主播推荐桃江乡乃至全市的特色农产品。”蔡世红说,在这里,农民可以有新角色,农特产品也可以变成“网红货”。
“今年全国两会又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好政策,今年我们的干劲更足了。”陈彬坦言,他经常关注时事新闻,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让他对种好水稻很有信心。见他农业产业搞得有声有色,乡里年轻人纷纷向他取经,不少人对在农村发展也有了新想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