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张国计:让学科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8-08 09:5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他从医30余年,提高技术实力、实现技术创新、协助基层提升、推动学科发展,致力于让群众在家门口能看好病,他就是——

张国计:让学科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张国计:让学科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张国计,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工作30余年,擅长鼻科疾病、咽喉疾病及头颈肿瘤的诊治。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河北省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主任委员。科室获批市级医学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

□保定日报通讯员 郑 红

8月3日周四,早上9时,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张国计已在手术室内,正在给一位60多岁的喉癌患者做半喉切除手术,这是一台难度较大的四级手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还要做喉功能重建,以保留喉发音、呼吸、吞咽等功能。3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像这样的手术,张国计和他的同事们现在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然而在过去,这种难度的手术在他们科室很少接触,即便碰到了心里也没底。在与北京同仁医院的合作中,先是北京的专家亲手示范,后来是科室医生上手做,北京专家在一边指导,现在像颈淋巴结清扫、全喉切除、半喉切除、鼓室成型、听骨链重建、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科室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全年三、四级手术占比达80%以上。

让群众在家门口能看好病

耳鼻咽喉科专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在一代代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逐渐发展成为技术实力强劲、专科特色突出的市级医学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作为耳鼻咽喉科的带头人之一,张国计参加工作30余年来,始终坚持“为患者好才能成为好医生”的原则,一路求索,推动学科不断发展壮大。

2000年,张国计到北京同仁医院进修,那时同仁医院眼科、耳鼻咽喉科的疾病诊治水平处于全国顶尖地位,亚专业门诊已有十多个。正是这段时间,他接触到大量的耳鼻咽喉危急重症患者,他珍惜每次手术和实践机会,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并对专科发展有了全新认识。

保定到北京交通便利,大病、疑难病患者去北京看病非常普遍,转诊率很高。要想留住病人,关键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2009年,张国计挑起科主任的重担,为“让群众在家门口能看好病”成为现实,他制定出一系列发展规划,一是派出骨干到北京、天津等医院进修,充实人才队伍,促进耳、鼻、咽喉、头颈、眩晕等亚专业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技术实力;二是在医院支持下,配备高清电子喉镜,手术显微镜,磨钻等先进设备,扩充诊治范围,提升三、四级手术占比;三是加强与高水平医院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实现协同发展。

耳鼻咽喉科的工作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洞小腔深乾坤大”。张国计团队的技术水平不仅获得了同行们的高度认可,也吸引了许多疑难危重患者前来就诊。来自唐县的老陈罹患喉癌,一家人悲痛欲绝找到张国计。“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喉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可是喉切除后,患者理论上也就丧失了语言功能,无法再如正常人一样交流。我们利用颏下皮瓣修复了喉切除后患者的喉功能,让患者术后吞咽和语言功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手术很成功,保证了老陈的术后生活质量。”张国计说。

近年来,张国计带领团队把国内先进的治疗理念和前沿技术带入耳鼻咽喉学科,每年完成良恶性肿瘤、中耳胆脂瘤等高难度手术百余台,肿瘤全切率和神经功能保存率逐年提升,推动了保定区域内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的同质化发展。

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源

学科有特色、个人有特长,是科室发展的内生动力。张国计带领耳鼻咽喉团队在创新路上马不停蹄。他常常要求年轻医生们,要胆大心细,敢于尝试,并积极追踪学科前沿与最新进展,不断实现技术创新。

2016年,科室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指导下手术,完成了市内第一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2019年,在医院的支持下,耳鼻咽喉科与神经内科共同开设了眩晕门诊,开展眩晕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短短几年时间声名鹊起,年诊治眩晕患者5000余例,约八成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法复位使症状得到了控制,治愈率达98%。

张国计团队采用先进的显微镜、耳内镜技术,利用自体骨头或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建立新的声音传导桥梁,达到恢复或改善传声系统功能的目的,手术效果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在医院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发展的管理理念引领下,耳鼻咽喉科围绕头颈肿瘤、眩晕头晕诊治、耳神显微手术、鼻内镜手术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十几年间,科室从只有十余名医生、十几张病床的小科室,发展到拥有医护团队30余人,病床50张,年门诊量6万余人,年手术量2000余台的好口碑专科。

协同发展为群众健康带来红利

“我们每阶段的进步都离不开北京同仁医院的支持与帮助。”张国计由衷地说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医疗协同为百姓健康带来丰厚红利。2017年,由北京同仁医院牵头的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成立,市第一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郭淑芹当选联盟副理事长。

“北京同仁医院在联盟中精选了4家医院签署了紧密合作协议,我们医院就是其中一家。同仁医院专家每周来院出诊、讲学,开展疑难危重手术,帮助建立眩晕功能检查室,拓展各类耳源性眩晕的诊治,仅在2018年就确诊了100余例疑难病例和罕见病例,合作完成50余例疑难手术,科室门诊量、住院量有较大提升。”张国计感慨地说。在2019年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学术会议上,一中心被授予2018年度科室建设突破奖。2019年加入全国眩晕医学专科联盟单位。

协助基层把常见病、多发病做精

“能完成高、新、难的手术,代表一个地区的技术高度,能协助基层医院把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手术做精、做细,让群众享受同质化优质资源是三级医院的职责。”作为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的领军人,张国计身体力行推动了全市耳鼻咽喉科的快速发展。他带领团队走进县、乡医院,通过义诊、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技术帮扶等形式,一对一指导、手把手带教,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协作”,助推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和临床诊断能力“双提升”。

从专科、亚专业到专业协同发展,从“患者围着科室转”变为“医生围着患者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坚持立足临床,发现问题,找到患者需求,持续推进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管理,把学科发展的成果扎扎实实用在了群众的健康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11: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医者仁心 向爱而行(致敬8·19中国医师节)
...南日报【余祖江】【崔应麟】【管一春】 【张耀东】【张国俊】【丁成智】 编者按“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
2023-08-19 06:35:00
九江修水张国水:群众致富领路人
...。”江西省修水县上奉镇观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国水说。张国水今年43岁,2010年入党,2015年起任该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张国水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坚持党建引领,按照
2023-10-09 17:14:00
此人死前让仆人将他遗体端坐在大堂,敌军因此为他放弃屠城
张国维,明朝一个兵部尚书,一生为明朝的发展奔走呼号,自清兵入关后誓死抵抗,是后世崇拜的豪杰英雄。张国维在当官期间,爱民如子,备受百姓爱戴,死后百年还得到乾隆的敬重和赞赏。英雄之所
2023-07-06 13:35:00
架起“千里眼” 看病“面对面”(健康中国 奋发有为)
...者 王美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1月17日第 09 版)张国君戴上AR眼镜连线北京,和其他医生一起为如意会诊。北京儿童医院供图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罕见病中心办
2025-01-17 04:34:00
异乡执教十余载   一颗丹心育花香
...执教十余载 一颗丹心育花香——记罗甸县第一中学教师张国强张国强与学生讨论历史文/图 本报罗甸记者站 彭雨欣 彭明伟 王孝文9月的初秋,走进罗甸县第一中学,教室里同学们
2023-09-11 16:17:00
清华大学张建安教授团队--来访学习
...强等一行到园区学习交流。思泊诺微生物领域首席科学家张国华博士出席活动,园区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卫东等陪同活动。张建安教授一行先后参观了思泊诺技术平台、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
2025-03-17 18:11:00
追问|浙大张国捷团队重构鸟类生命之树,提现生鸟类分类新方案
...,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张国捷教授团队重构并革新了现生鸟类的系统发育树,厘清了现生鸟类各类群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鸟类类群关系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争议。20
2024-04-02 10:41:00
...八届东方经济论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普京请张国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感谢中方派出高级别代表团来俄出席东方经济论坛。普京表示,在俄中双方的共同努力
2023-09-12 20:35:00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作者:本报记者 杨桐彤 张国圣《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5日 05版)【履职记】“学校没有铃声,你们感觉怎么样?”重庆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的绿荫操场上
2024-05-25 03:5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