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泥塑猴面具出土,展现了8000多年前的江苏文明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5 21:54:00 来源:科普社会

“江苏人气宝藏”揭晓之后,我们和紫牛新闻摄制组一起,陆续探访了江苏各地级市以及代表它们城市文化的宝藏。今天,我们来到宿迁。

宿迁是13个地级市中最年轻的一员,但是代表它的文物却是一件来自新石器时代的“泥塑猴面具”,发掘于被称作“江苏文明之根”的顺山集遗址,距今8500至7500年。

泥塑猴面具出土,展现了8000多年前的江苏文明史

泥塑猴面具,陈列在宿迁市博物馆“文明开篇,徐淮奠基”的第一展区,高6.7cm,宽6cm,和猴脸的形状一模一样:眼、鼻采用镂空雕塑手法,吻部突出,穿五孔表示牙齿,上额钻一孔,下有一桃叶形突起。

如此形象逼真、神态生动的外貌,总让人忽略它“隐藏”起来的悠久文化故事。

2010年,在江苏宿迁泗洪县的一个村子里,考古人员从农田中发掘出了尘蒙8000余年历史的“顺山集遗址”。遗址体现了较完整的淮河流域史前聚落形式,尚处于母系氏族繁荣阶段。它的发现,填补了黄淮下游新石器时早中期文化的空缺。在此之前,学界一直认为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是江苏省境内最早的史前文明遗址。这一发现,将江苏文明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看起来俏皮可爱的泥塑猴面具就出土于这里。

“顺山集遗址”50000平方米的面积内保存着大量的珍贵遗存,从这些遗存的痕迹上,专家们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原来,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他们不但会利用壕沟抵御自然灾害,还掌握了制作石器的方法,有烧饭使用的锅、架立釜的支架……

除了釜、灶等实用之物外,遗址还出土了多件泥塑面具,涵盖人面与动物模型,造型有人、猪、狗、熊、鸡及鱼等等。

80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手工制造一件泥塑面具是为了什么?

泥塑猴面具出土,展现了8000多年前的江苏文明史

宿迁市博物馆社教部讲解员顾月明介绍说,顺山集遗址出土的泥塑猴面具,为我们展现了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正在萌芽。更说明当时人们已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很多物品逐渐被先民赋予艺术属性。

透过泥塑猴面具,我们可以想像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先人日常:8000多年前,一道黎明的曙光照射到这座位于淮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里。这是一个占地17.5万平方米,有环壕、有稻田的大型部落。清晨,伴随着环壕里民居的炊烟,部落里的人们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用石磨给稻谷脱壳,用带有陶网坠的渔网在河流里捕鱼。一天的工作结束,吃饱喝足之余,人们也开始追求精致的生活。泥土,这种随处可见的东西就成了他们的创造素材,他们把泥土和水混合,以部落周围常见的动物为蓝本,捏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泥塑面具,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不但有像猴子的泥塑面具,遗址中出土的圆雕鹿角器,通体打磨得像玉石一样光滑,线条滑润,像是设计师精心制作的“美器”。以至于让专家们怀疑,它并非实用的农具,而是身份的象征。

泥塑猴面具出土,展现了8000多年前的江苏文明史

顾月明说,长期以来,江苏文艺界以富有创新活力的作品,持续不断地对外传达着江苏人对于“美”的认识,而仅有手掌大小的“泥塑猴面具”则展现出古老江苏美学的特征。可以说,从古至今,江苏人始终没有停止对美的热爱,对美的精神追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5 23: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被质疑了三千年的《山海经》,终于被证实是真实历史
...袤奇异的上古神话史,更加是部距今四千多年的炎黄时代文明史,对咱们了解先人和远古文明具有无法比拟的价值。
2023-07-09 16:26:00
...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浙江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可以发现安徽凌家滩遗址的先民们早在距今5800年至5300年前就能制作出精美的玉器。我们也可以在河南仰韶村遗
2024-08-23 06:23:00
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
...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等。 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 来自良渚古城的垫石
2023-08-01 10:28:00
中希跨学科对话:沿“张骞的足迹”,让文明美美与共
...“秘籍”。活动举办地——良渚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从事该遗址保护20年的孙海波提到,作为大遗址、土遗址,良渚古城遗址地处较潮湿的江南水乡,遗址保护存在先天性难度,“我
2023-07-06 21:52:00
第二届汉文化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阐释“汉文明”与中华文明特性
...正史文献记载,从一万年文化史进入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时代 ,可以通过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这样的文献历史在“世界六大文明”乃至世界古代国家历史上是独一
2023-09-25 11:25:00
七千年前一颗稻,如何长成“江南”
...水稻经鉴定为人工栽培品种。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其巨型粮仓遗迹曾出土约20万公斤炭化稻。 稻作农业的高度发达,离不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本次展览也展出了石镰
2025-08-13 07:45:00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走进一座博物馆,寻根五千年中华文明
...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今天走进运城博物馆,看五千年
2023-05-17 22:53:00
“拉萨工匠”的致富故事
...工制作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西洛。西洛作为西藏传统泥塑和布制面具制作技艺工匠,他对面具制作技艺有着深厚的热爱和很高的造诣。今年49岁的西洛,出生在达孜区一户农家。西洛的爷爷在
2023-10-12 09:14:00
感知文化力量 增进交流互鉴(外国友人镜头里的中国考古遗址)
...中之洲”。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良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玉器文化。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类型丰富、制作精美,展示了当时先进的制
2024-10-29 06: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