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走过百年 日子越过越甜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10-26 09: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德州日报

走过百年 日子越过越甜

朱连三虽年过百岁还能自己做饭

走过百年 日子越过越甜

推着老伴儿散步

走过百年 日子越过越甜

骑车出行

走过百年 日子越过越甜

老两口合影

口述 百岁老人 朱连三 整理 本报记者 钟伟 王岳琪 孟志远

一人长寿实属不易,百岁夫妻更是难得。本期《听见》特别关注了齐河县百岁夫妻朱连三和刘桂英。

丈夫朱连三今年103岁,妻子刘桂英100岁,从旧社会到新中国,他们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磨砺,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用勤劳和智慧堆砌出了幸福的生活。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共同感悟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巨变。

又是一年丰收季,看着院子里黄澄澄的玉米,我心里别提多欢喜了。现在吃得好穿得暖,空闲时我喜欢推着老伴儿出去逛逛。这样的好日子,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我叫朱连三,齐河县晏城街道朱楼村人,今年103岁,我的老伴儿刘桂英今年100岁,我们相濡以沫80多年,经历过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度过了忍饥挨饿的苦日子,如今赶上了新时代,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旧社会,朝不保夕

我生于1920年,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作为家中独子,小时候有过一段舒适的日子,家里曾在县城有3间铺子。大约10岁时,还跟着亲戚去济南跑过买卖。我在私塾里读书一般,但是做买卖却很有天分,因为办事实在又能说会道,跟我打过交道的主顾都乐意跟我交易。

后来,世道渐渐乱了,日本侵略者来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时候连出门都是低着头快走,生怕被侵略者或者伪军拦住,踹两脚还算幸运的,倒霉的可能连命都保不住。县城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伪军经常耀武扬威的,跟他们一起耀武扬威的还有经常在街头无所事事的混混们,铺子保不住了,我跟家人搬到了乡下。

在乡下的日子也没想象中的平静,生活更加贫穷,穷到什么地步?我穿一双略像样的鞋出门,都会被人扒下来抢走。往外跑的百姓越来越多,日子也越来越穷,地里粮食本来就不够吃,日本侵略者还经常来抢……整天东躲西藏,家也越来越待不住了,听到有什么风吹草动,随时和乡亲们往外面躲。

万幸,共产党来了,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日子渐渐安定了。新中国成立前,我结婚了,和妻子刘桂英有了自己的小家,在外再苦再累,回家也能喝口热粥,再也不怕突然一声“鬼子来了,快跑!”能安安稳稳地吃饭睡觉干活,安安心心地从天黑睡到天亮,出门走路也直起腰来了,不怕突然挨打或者被人抓走……这日子要过好,还得有个好的稳定的社会大环境,“大家”好了,小家才安定。

新中国,蒸蒸日上

过日子啊,就得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现在想想,年轻的时候为了一家子生计真的受累了,但是好日子来了,也多亏党的政策好。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国家一穷二白,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为了维持生计,我和妻子带着3个孩子去了东北。起初在沈阳的运输公司干装卸工,妻子带着孩子在农村生产队劳动。3年后,国家鼓励城市人口支援农业,我便报了名,来到乡下和妻子孩子团聚,在生产队砖瓦窑里工作。当时虽然粮食少,但是蔬菜多,一家人总算解决了吃饭问题。

20世纪60年代,我们一家人重新回到了齐河。10多年漂泊在外,回到家一看,房子连屋顶都没有了。那是一段难熬的日子,邻居借了一间屋给我们,那间屋没门没窗,一家人席地而睡,用砖头当枕头,就这样凑合了半年,直到重新盖起了土坯房。

回来后,我就在村里的生产队干活。除了种地,秋收时,我还在场院里看粮食。后来生产队发展副业做豆腐皮,我负责出去卖。我们一家七八口人,靠队里分的粮食和三口人挣工分过活,依然食不果腹。

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包产到户,田地和牲口都分到了每家每户。种地之余,我还接过了生产队的家伙什儿,继续做豆腐皮,有了自己的营生,日子越过越好了。

妻子和孩子在家做豆腐皮,我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出去卖,卖完了再回来驮。那个年代大部分人家吃不起肉,谁家修房盖屋、有红白事,豆腐皮就是待客的美味佳肴,所以一点儿都不愁卖。一天能用50公斤豆子,很快就卖光,赶集的时候,摊子前围满了人。

豆腐渣是喂养牲口的好东西,我从集市上买来精瘦的牛和猪,回来喂豆腐渣,不出俩月,便肥起来,转手一卖,能赚不少钱。日子好了,不光吃饱穿暖,我家还在村里最早盖起了砖瓦房,生活越过越有奔头,那时候每天干活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现在物质充足、吃穿不愁,但过去的苦日子在我这代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和老伴儿最见不得剩饭,也教育子孙后代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一直是我家的优良传统。

看如今,四世同堂

虽然103岁,但我除了有点耳背,身体依然健朗,见到我的人都说像80多岁的。老伴儿前两年不慎摔了腿,不能走路,但她坐在轮椅上也是腰板笔直,精神好得很。

很多人问我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其实也没什么秘诀,无非就是身体底子好,这或许跟我们爱锻炼、爱劳动有关系。我90多岁的时候还能下地除草、撒化肥,100岁的时候依然能骑着自行车去县城公园玩、坐着公交车去大商场购物。

年纪大了,我们老两口都养成了规律的作息。每天晚上七八点就睡,早上五点半起床,中午还会睡两三个小时。我们现在饭量都不大,饮食也很清淡,散步是每天的必修课,我经常推着她围着村子散步,有时还会去大清河看看风景。

我们是越老越有福了:以前走泥路,现在柏油马路通到家门口;以前住窝棚,现在孩子们都住楼房;百岁生日时村干部和亲戚都来给我们过,真热闹。

我有4个儿子、3个女儿,孩子们都很孝顺。大儿子前几年去世了,其余几个孩子有的上班,有的做生意,有的种地,生活都很幸福。儿子轮流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女儿也经常过来帮忙洗衣服、做家务,孙子们空闲时也会带着妻儿过来。现在四世同堂,每逢过年一家20多口人聚在一起,天伦之乐莫过于此了。

活了100多年,经历的事多了,酸甜苦辣都尝过,我们也更加知道感恩。正是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过上今天的幸福日子,要感谢共产党让咱老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没生育过子女的老人热热闹闹过百岁生日
...世,养母为了把我拉扯大吃了不少苦,她与男劳力一样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平时,养母有好吃的好穿的总留给我和孩子们……”谈及养母,杨巧银满怀感恩。她动情地说:“现在养母100岁了,我
2023-11-27 20:56:00
德州好人之星李兆友:真情递温暖 大爱暖
...两个表妹一同接回东张村共同生活,年仅16岁的他依靠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对自己的养母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精心照顾,半个多世纪以来,李兆友几乎拒绝了所有
2024-03-25 15:40:00
127岁长寿老人,从清朝活到20年,13个子女却“无人活过18岁”
...来。村里的人来来去去,田龙玉慢慢就变成了他们那个“生产队”里年纪最大,辈分最高的一个,她非常喜欢和小辈们聊天。田龙玉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并没有退化,拍照的时候
2024-07-09 10:33:00
妈妈的苞秆糖
...起,每年秋收,妈妈都要熬苞秆糖。熬苞秆糖选料讲究。生产队的苞谷收完了,趁着地里的苞谷秆还没砍,妈妈就带着我到地里选能熬糖的苞秆。选苞秆诀窍是一看二尝。首先要看躯干是否茁壮,颜
2023-05-29 10:17:00
...村集体纯收入已经超过30万元,家家户户有钱了,日子也越过越带劲。”王奎利说。据了解,2018年以前,王坊村还是典型的落后村,没有人才、缺乏产业。这个时候王奎利回村担任村支书,
2023-05-31 10:51:00
...流,不敢哭出声来。那时,我家人口多,母亲常常生病,生产队的工出得少,只有父亲一个全劳动力,我为生产队放牛、扯牛草挣不了几个工分。每到年末生产队决算时,我家欠工分钱多,那些折算
2023-01-16 10:17:00
从“铁牛”到“智牛”
...耕牛。1983年,头脑灵活的赵铁创东拼西凑了3800块钱,从生产队购买了一台二手东方红150拖拉机。“刚开回家时还放了一挂鞭炮庆祝,一家老小围着拖拉机看了又看。”赵铁创回忆,
2024-03-22 05:07:00
记忆里的红苕
...北边买苞谷、红苕,女主人则带着孩子到田野里挖野菜。生产队为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每年都要栽种红苕。因为红苕不但可以做菜用,还可以当主食吃。城里人把红苕叫红薯,有些地方把红苕叫红
2023-12-04 03:06:00
沿着黄河遇见海|从泥路高坡到青砖白瓦 “黄河入鲁第一村”迎来华丽蜕变
...多年,发了几次水,最厉害就是七五年涨了一次大水,把生产队里的财产都冲毁了,那时候街道上的水都有一米多深。”原斜辛庄村村民陈思温回忆,当时村民最大的心事就是房子。攒下钱,筑高台
2024-10-10 16:02: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