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
王微微
臭味已被人不喜,再冠以腥,则应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了。奇怪的是,这样浑身充斥怪味的东西,却被很多人喜欢。从云贵川到江浙沪,从酒店到排档,从野生到养殖,有所需,必有所应。
鱼腥草又叫侧耳根、臭猪巢、狗心草、蕺菜等等,有很多别名。《浙江民间草药》里称臭质草,最接近文成本地方言,在我的老家西坑叫臭质耳(谐音)。
一种植物,怎么就和鱼腥扯上关系了呢?难道它来自远古时代海底植物吗?或者,它与鱼儿有远亲近邻的关系?似乎没有这样的假设。《中国植物志》记载:蕺菜,俗称鱼腥草。你看,只是一种民间的俗称。从中药命名的角度来讲,鱼腥草是以气味命名的一种,因其叶具有鱼腥味而得名。
在浙江绍兴有一座长满蕺菜的蕺山,王十朋在《会稽志》中讲:“蕺山在府西六里,越王采蕺于此。”越王采蕺,大概是吴越战争中,粮食不足极端情况下的一种济难之策吧。有谚语云:“丰年恶尔臭,荒年赖尔救。”南宋张侃有《采蕺歌》:“越女提篮入市中,论价不止金与玉。”可见,鱼腥草是一种野菜佐食,也是战争年代黎民充饥的食物。是不是也可以说,江南食蕺菜之风,刮自绍兴?
《吴越春秋》记载:“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岑草,也就是鱼腥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折辱后,有了口臭。范蠡为了讨好越王,命周围的大臣一起吃鱼腥草,以乱其气。
说这异味,让我想起一件趣事。二十多年前,一位朋友从老家安徽乘南方航空班机去广州,飞机飞行至高空时,机舱里突然弥漫出一股刺鼻的怪味,引起乘客们一阵慌乱,大家都以为是飞机出什么漏子了,空姐循着气味,客舱间来回寻找。我的那位朋友说,一开始就知道是自己带的蒜头“出事”了,老母亲塞包里的袋装腌制大蒜可能漏了,但当时年轻,一紧张,就更不好意思承认了。当然,最终还是被“揪”了出来,从此,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再也不敢携带“怪味”之物。
除了鱼腥草、大蒜、臭豆腐、榴莲等等,都属“怪味”食品,对有的人来说,属人间美味,有的人却对其闻风丧胆。同一种食物,人们对其取舍不一,态度迥异。最温和有趣的美食博主汪曾祺老先生,也自叹招架不住鱼腥草的气味。
鱼腥草喜阴,生湿地。炎炎夏季,正是鱼腥草茂盛的时候,路边田埂溪涧周围,随处可见它匍匐俏丽的身影。西坑畲族镇三板桥村高三电厂房周围也很多,晚饭后与同事去散步,每每被其吸引,鱼腥草散发着淡淡的气味,像点着的沉香,统治着山野气味的世界。喜欢的同事,和我一样做深呼吸状,不喜欢的同事,作捂口鼻状。
鱼腥草叶子呈心形,绿得浓郁,似乎浓结着一股化不开来的情绪。四片白色的肥嘟嘟的是它的花序苞片,乍一看,就像是它的四颗虎牙,长长的嫩黄花序像是故意伸出来的小舌头,在绿叶上花序间晃呀晃,笑呀笑,巧萌可爱。未绽放的花苞,有点像荷花。我以为,这么怪味的鱼腥草,一定是蜂蝶不取、苍蝇不近的,其实不然,每次散步,将手机镜头对准它时,总能从它身上抓拍到一些“特立独行”的小虫子。
在我们农村,有些人用破脸盆或旧木桶,把它们移植到自家的墙头上。除了鱼腥草,他们也移植车前草、鸭跖草、薄荷甚至大蒜小葱。我喜欢这样的墙头,喜欢有这样墙头的人家,我觉得有这样墙头的人家,是和其他人家不一样的。当然,他们将花花草草摆上墙头,并不仅仅是为了景观,有时,是用作炒菜时的佐料,有时,是为了防备万一。农村不干净,不小心被蜈蚣或其他什么大虫咬伤,是常有的事,一般他们都是摘几株鱼腥草,放嘴里嚼烂了敷在伤口上了事。或者有什么感冒咳嗽牙疼炎症等等小毛病,往往也是屋前屋后摘几片车前草和其他草药,煎煮一下当作药喝。这些植物,汲取檐下的雨水,不用怎么太费心,它们总是会给你带来预期的方便或惊喜。
用父亲的话来讲,它们都是有格局的植物。词语“格局”,是父亲嘴里的常用词。他欣赏一个人就会说这个人格局很高,他欣赏一朵花,就说这朵花格局很高,他欣赏一件事,就说这件事格局很高。那时候我不懂得格局是什么意思,依稀感觉格局就是美丽、漂亮,现在懂得了,格局还有端正包容的意思。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种特立独行的植物,区别不大。他(它)们都以不同流俗的姿态,保持自己的志行,包容人们对他(它)的喜恶。他(它)们活得一点儿也不含糊。
我对它的喜爱也不含糊。据我了解,在云贵川一些地方,人们喜欢拿它的叶子烫火锅吃,或凉拌着吃,而在咱们文成人的餐桌上,凉拌鱼腥草并不多见,它常常以炒咸菜的方式出现。我独喜自己家乡的吃法,咸菜的咸酸和鱼腥草的腥臭彼此成全,能让你唇齿久久留香。
其实,山间野菜,不管你怎么烹饪,总能吃出人间烟火来。平常日子里,只要时不时有山野蔬菜上桌,我觉得小日子还是有点滋味的。这就像有人说的,吃乡野草根食物长大的胃,打肿脸也冒充不了贵族的胃。
近几年,人们对鱼腥草的争议颇多,据说鱼腥草含有一种叫“马兜铃内酰胺”的致癌物质,过多食用会导致肾癌肝癌。前段时间,我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晒了一组摘鱼腥草的照片,有几位朋友马上私信我,告诉我尽量不要吃鱼腥草,说食用鱼腥草会败肾。朋友的关怀总是很温暖,对野菜美味的向往,总是很纠结。去翻查了一些资料,看到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文,指出“鱼腥草会导致肾病肾癌”的说法逻辑推演不够严谨,结论有失慎重。同样有专家分析,咱们平常吃的食物中,很多食物都含有致癌物,吃烧烤和大量喝酒也有致癌风险,所以,只要不是大量过量食用,做到合理饮食,完全没有必要恐惧恐慌。
为自己找到了吃野菜的理由。一种即可蔬食又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是很受农村人欢迎的,尤其很受我这样的农村人喜欢。
神农尝百草。或许,这些草本植物能成为蔬食,最早都是从治病开始的。在那个还缺衣少食的贫穷年代,一种即可食用又能治病的植物,谁又在乎它是臭还是香呢?只是,现在丰衣足食了,人们的口味也就开始挑挑拣拣了。
《遵义府志》云:侧耳根即蕺菜,荒年民掘食其根。不知道还会不会有荒年,我得在家里的墙头上多种植一些,以食其根叶,观其花事,赏其清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