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年来,由社会、民生话题所引发的舆情事件较多,发酵速度也比过去更快,舆情应对主体不断下沉,对干部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记者梳理江西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热点公共事件发现,超半数存在“慢回应”“乱回应”和“不回应”等现象。多起案例深刻警示,提升干部的媒介素养仍是一门“必修课”。
在江西某地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现场,我们的记者就曾见到一位分管的副县级干部,看到摄像机镜头掉头就跑,让在场人员啼笑皆非。
类似的情况在各地并不鲜见。不少基层干部说,如果出现舆情,他们最怕的就是媒体采访,唯恐避之不及,大家都怕说错话,不知道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
“怕”的背后是一些干部的“舆情焦虑”“镜头恐惧”和“话语贫困”。有的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不敢回应关切问题,有的情况通报也缺乏媒体参与,回应不够专业、客观,陷入自说自话。
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网民对于公共事件的信息需求日益增强。当舆情来临时,是“怕、捂、拖”消极应对,还是“快、准、稳”主动回应?两种选择,结果可能截然不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若处理不及时、应对不合理,很可能就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实际上,警情、案情和灾情都不足以直接构成负面舆情。记者梳理发现,很多舆情事件是“怕出来”的负面舆情、“躲出来”的“次生灾害”。从一些成功的舆情处置案例来看,政府及时、权威、精准地回应公众关切都是关键拐点。
比如,今年4月8号发生的“南昌公交车碰撞行人”,事故致3人死亡、7人受伤,网传画面血腥。事发两小时左右,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就发布了警情通报,披露“驾驶员驾驶途中突发心脏不适失去意识”等关键信息,及时避免了网传“司机报复社会”的谣言蔓延,舆情热度持续不到24小时。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发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手机拍摄、电话采访都可以是发布窗口,干部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改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机制化举措进一步加强干部的舆情处置能力建设?怎样进一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广大干部面对镜头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破解的课题。
总策划:沈锡权
总监制:李兴文 张敏
统筹:余贤红 刘彬
运营总监:吴锺昊
撰稿:余贤红 陈毓珊 黄浩然
出镜:刘彬
摄制:郭杰文
制作:新华社江西分社星火工作室
出品:新华社江西分社、半月谈杂志社
特别鸣谢:江西银行
来源: 半月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