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典妻现象:揭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困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5 05:36:00 来源:戏说三国

典妻现象的存在,如同中国婚姻制度的一个毒疾,让那些封建士人无法回避,又羞于启齿。到了清代,中国的典妻现象达到了“全盛”,这个词也就不断地出现在士人的著作、史家的记载里。

典妻现象:揭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困境

清代典妻现象特点明显,比如在《吴友如画报》中有一幅〈典妻贩婢〉,两个男人都站在桌子旁,一个男人着粗布衣服,一手拿着一张纸券,一手指着这张纸券,对对面的男子说着什么,他身后有一个年轻的女子,面有羞色,用手掩着脸。对面衣着华丽的男子目不转睛的看着女子,厅中还有四个女仆,也指着少妇,窃窃私语。画的上方还有一段文字:“刘某,广西平南人。妻某氏,年二十余,丰姿绰约,静好无尤。虽居贱食贫,绝无怨意。今春平南荐饥,贫家卖男鬻女,为救饥之计。女价颇廉,刘思生财之道,别无他计,若贩女转售东粤,利市可获三倍,而家贫苦无资本,一再踌躇,因商于妻,将其贷于富家,而以妻作抵焉,妻许之。富家涎其美,遂贷以三十金约期取赎,过期即作割绝论,署券而去。刘得金即贩两婢,附船东下,以为指日获利,床头人不难璧还也。讵舟到玉省河,夜泊花埭之茶溶。被匪三人窥破行径,知其孤弱可欺,竟驾舢板托言巡查,登舟检观,见有二女,诬以拐带劫去二女。刘再三分辩,匪即按枪指吓,刘畏其凶悍,不敢与较,任其扬长而去,而自顾,两婢既失,家室又空,懊恨欲绝,始悔前之妄思发财,作无耻之事,而反不能自保也,亦已晚矣。”

典妻现象:揭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困境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清代的典妻现象的一些特点:第一,典妻习俗十分公开。平南地处广西东南部,并不是太封闭的地方,但也存在对妇女立券典质的情况。第二,典妻现象在民间已经习以为常。通常典妻都是因贫困无法生活,急需用钱,被迫典妻。刘某并非急用钱,而是想用典妻的钱贩卖奴婢发大财,而他妻子竟然“许之”。可见,民间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像纳妾一样,成为社会化的俗规了。第三,典赎并举,以人为物。刘某将妻子典给富家,富家给了他三十金,并约定时间,到期要用原金来赎,否则就要割断关系。就和典当衣物一样,女人就成了“死当”,归典主所有。

典妻现象:揭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困境

此外,清代典妻婚还存在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典妻仍然保持同前夫的夫妻关系。第二,典妻目的多以生育为主,留子不留娘,原妻为正式母亲。如定海一带,典子对亲生母亲叫“婶婶”。其子可入宗谱,而生母作为典妻,大多不能上事宗庙,下列宗谱。被典妇女在典期内生了男孩后,就可归回原夫家,故俗称“租肚皮”。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记录了一个《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的故事,清代的朱素臣将它改编为《双熊梦》,只不过是将妾改作女儿,将典妻改作卖给人家作丫头。但仍然保留了典妻婚的种种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封建道德与典妻现象在传宗接代大旗下的妥协。第三,被典女子在典租期间通常住在典夫家,由男方负担其生活费用。有的典夫允许典妻一年回家几次,但不得与原夫发生性关系,有的典夫则不许典妻回家探望。第四,有的典妻现象具有社会自救性质,如招夫养夫、搭伙、拉帮套等,原夫家与典夫家往往都比较贫困。招夫养夫通常是原夫家因疾病等原因缺少劳动力,而典夫一般是缺少生产工具,双方在生产和生活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拉帮套即是已婚女子因原夫生病不能自活,就将自己典给另一男子,但典夫要住进原夫家,这位住进家的男子俗称“套股子”;他要负担全家生活的重担,民间又称“拉帮”。

典妻现象:揭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困境

正因为这种互助性,女子典卖自己期间所生的孩子,也往往采取平分的方法,如拉帮套在结束时,双方要协商同意,并请人写一张《过子契约》,然后还要举行所谓“劈犊子”仪式。过子要改用套股子家的姓,并管他叫爹。如果这期间被典妇女只生了一个孩子,则视实际情况由男女双方协商,决定分给谁。两家的关系也十分有意思,双方套股子关系结束后,因为孩子的原因,双方还是亲戚关系,并且可以互相往来。男子用钱币租用或雇佣女性作为临时妻子的婚姻方式,与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卖淫业可谓异曲同工,典妻婚的本质就是使通奸卖淫合法化,正与封建礼教相悖逆,相冲突。因此,清代的法律对典妻明确加以反对,但社会现实又使得清代的统治者不得不做出让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6 06: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汉时期的儒家思想教化: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二者结合起来。此时的儒家某些思想已经不再单纯地属于伦理道德范畴了,也从属于政治道德范畴。一、“独尊儒术”为宗旨西汉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了一个由“黄老之
2023-11-29 13:26:00
聊聊清朝的“吃绝户”有多残忍
...以理解的,毕竟这种做法和行为完全违背了我们日常社会伦理道德对我们的要求。然而,既然这种现象在古代能够普遍存在,就说明会有一定的原因,这些原因大部分都是社会原因。虽然某个人在死
2023-03-14 21:37:00
从《列女传》到《清史稿·列女传》:女性“贞节”观念的演变与强
...键差别,而有了绝对的不同之处。在封建皇权社会,封建伦理道德,尤其是建立在地位低下之女性身上的伦理道德约束数不胜数。男权社会中,或许只有通过这些伦理道德才能彰显女性的刚烈和优秀
2023-12-19 05:16:00
孝道观念在殷商到西周的继承和发展
...”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孝道文化的内涵,使得孝文化走向伦理道德规范。“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提出的这一观点,确立了“孝弟”作为“仁”的根本而存在。而“仁”在道德规范中被作为
2023-10-21 22:29:00
历史上有名的大汉奸,竟然染指自己的亲生女儿
...,所以即便孔彦舟这么做了,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都说封建礼教制度严苛,但是也正是封建礼教制度袒护了这些兽性,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无论是唐朝宗室还是孔彦舟,出现这些伦理混乱的现
2023-02-12 16:14:00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万世师表”?
...传后代还会被封为“衍圣公”。要知道,“公爵”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非皇室成员的最高爵位。孔子后代得封这个爵位,可见历代统治者对孔子及孔子后代的重视。不过,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一个现象
2023-08-14 06:33:00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思想对先秦统治者的影响是什么?
...用,禁止厚葬,反对乐而不节。三是“尚同”,即建立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统一的社会秩序。墨子认为天有意志,而且意志可以达到人们的共同愿望,所以要把天下事物都看成是具有共同愿望、具有
2023-05-15 05:05:00
...民办高校应正视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伦理道德认知模糊、法治意识淡薄、道德行为滑坡等问题,聚焦传播虚假信息与网络色情内容,以及网络欺凌、盗版、侵权、诈骗、侵犯他人
2024-04-16 00:36:00
法家思想是如何产生的,治国思想又是怎样的?
...想,直到西周时代,伦理思想才获得了长足发展。周朝的伦理道德是建立在宗法秩序之上的,主要体现在家族关系,例如:父慈子孝。孝在私人拥有制产生后出现,又随着宗法制而强化,最终逐步融
2022-12-22 20:04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