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林黛玉为何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看过李商隐的经历,才知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06 16:42:00 来源:戏说三国

林黛玉说她不喜欢李义山,唯有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错。她说这句话时,正赶上与贾宝玉等人泛舟湖上,说起残荷恼人之事。

(第四十回)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李义山就是李商隐。林黛玉说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唯独喜欢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林黛玉为何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看过李商隐的经历,才知原因

她为什么会喜欢这句诗,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秋天荷花凋落,荷叶半枯半荣,已经失去了夏天的盛景。

贾宝玉觉得残荷不美,反而影响了湖面的景色,不如清除。

薛宝钗认为当年三天两头的游园,让下人没机会清除,担心贾宝玉后面与贾母“告状”,连累底下人。

林黛玉则认为残荷也有它的美。尤其雨夜听闻“雨打残荷”,远比夏天雨打荷叶更有意境和韵味。

林黛玉这番感受,是从精神追求到行为艺术,升华了残荷的极致美感。

然而,这段情节的寓意远不止此。读书人要想理解林黛玉讲述这句诗的深层含义,就要明白曹雪芹写这段情节的真正意义。

简单理解李商隐的这句旧诗,要从两个方面去考量“留得残荷听雨声”与林黛玉的关系。

林黛玉为何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看过李商隐的经历,才知原因

一,林黛玉将“枯荷”改为“残荷”

李商隐的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表明他的创作时间,要比林黛玉提到这句诗时要晚。荷叶当时已经枯萎,断绝了生机。

林黛玉当时才是中秋过后,荷叶还没有枯萎,正是“残荷”半枯半荣。

“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重点在“荷”字?

荷就是莲,也被称芙蓉。林黛玉的花签就叫“芙蓉花签”。

《红楼梦》从第一回甄英莲出场,到林黛玉的芙蓉花签,晴雯的芙蓉花神,借由三人的金陵十二钗三册之首,铺垫出“莲”为女儿可怜薄命的象征。与杏代表的侥幸对应。

林黛玉为何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看过李商隐的经历,才知原因

林黛玉的象征为莲。

残荷象征着眼泪日渐稀少,身体越来越差的黛玉,尚且一息不绝的状态。

而到了林黛玉的判词图画,“四株枯木,木上悬围着一条玉带”时,已经是“枯萎”,回天乏术了。

林黛玉将李商隐的诗改了一个字,阻止贾宝玉去掉残荷,代表她对宝黛姻缘的挣扎和维护。也代表她对贾宝玉和贾家的被动诉求。

二,李商隐作诗的背景

“留得枯荷听雨声”源自李商隐自身的一个经历。

李商隐幼年坎坷,投靠表舅崔戎。崔戎对他极为看中,与两个儿子崔雍崔衮一起悉心培养。

不想崔戎天不假年去世,崔家无力再让李商隐依傍。不得已李商隐辞别两个表兄弟,离开了崔家。

林黛玉为何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看过李商隐的经历,才知原因

远行路上,李商隐借宿一户骆姓人家的水亭,夜里听闻窗外秋风瑟瑟,雨打枯荷的凄苦情景。想起自己前途未卜,又思念表兄弟崔雍崔衮,便作了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首抒情诗并不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却让林黛玉“共情”,皆因这个故事与林黛玉的人生高度契合。

林黛玉同样是被舅舅收养不说,她的结局最终也是离开贾家而去,像李商隐那样独自面对前途未卜的人生。

那么,林黛玉是如何离开贾家的呢?原文有太多的线索伏笔。

群芳夜宴掣花签,是影射各人的姻缘故事。

林黛玉掣得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影射出林黛玉的姻缘,不是贾宝玉,而是远嫁为帝王妃。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最终并没有死在贾家,而是被迫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一夫。最终像王昭君一样嫁去异国为王妃,并很快泪尽而亡死在他乡。

林黛玉为何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看过李商隐的经历,才知原因

对此,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中《青冢怀古》,就暗示了林黛玉埋骨异乡的事实。

林黛玉在《葬花吟》中也讲过她离开贾家的事。“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随后又借《题帕三绝》和《桃花行》补充她要远行外嫁。

更关键的是芙蓉花签过后,林黛玉就作了《五美吟》。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和红拂,全都是夹在两国之间,由一国到另一国为妃妾的女子。

这些线索,再联系李商隐创作“留得枯荷听雨声”的个人历程。很容易得出林黛玉被外嫁后“由残到枯”的人生历程。

而且,林黛玉出嫁就必定唯求一死。也与《姽婳词》林四娘明知必死而为之的故事契合。

林黛玉为何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看过李商隐的经历,才知原因

综上,“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是林黛玉结局写照。借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揭示出林黛玉的人生两个阶段。

一个是她还在舅舅家里,与贾宝玉还有一线希望。

一个是她彻底绝望后远嫁求死的过程。

《折足雁》酒令就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另一个诠释。

其实,林黛玉外嫁是她最好的选择。如果她最终死在贾家,将被无数人造谣诟谇她与贾宝玉的绯闻,不如远去才干净。

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体现,不多赘述。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6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商隐雨夜思念表弟,作诗一首寄情,因林黛玉修改一字而声名鹊起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最璀璨的光芒,也是盛唐的最后余晖。他的诗追求诗美,因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而著名。其诗风格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因曾于王屋山学道两三年,对李商隐
2024-10-01 15:07:00
林黛玉才是预言大师,早看透贾宝玉靠不住,借两个大诗人委婉提醒
林黛玉明确不喜欢的两个诗人,一个是李商隐,一个是陆游。对陆游,她还有点隐晦,在香菱学诗时提醒不叫学陆诗。看似只对诗不对人。实际她给香菱讲诗,再不提陆游诗一句就听其言观其行。而对李
2024-09-16 15:42:00
李商隐最有诗意的一首诗,成为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的很多诗作,无论是在文学性,还是思想性上,那都可以直追盛唐诗人,他一生写过了大量的诗作,其中大部分都流传了下来,并且成为了经典之作,同时他诗作里很
2023-05-18 19:13:00
林黛玉和史湘云,为什么要去凹晶馆联诗?只因那处水塘很神奇
...,也就是“蓼汀花溆”的那处荷塘。林黛玉当初说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却认为“留得残荷听雨声”不错,就是在这里。柳五儿被林之孝家的抓住也在这里。藕香榭和紫菱洲其实都在这里。这些人都与
2024-10-08 15:53:00
林黛玉最真实的结局,被她写在一首哀婉诗中,句句催泪不忍读
...别的。彼时林黛玉,就像头几天刘姥姥来时,她说喜欢的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一样,之所以将原本的“枯”字改作“残”字,便源于她还一息尚存。当初李商隐在作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
2024-09-21 19:44:00
林黛玉怎么才能嫁给贾宝玉?熟读原文统计12条数据,才惊觉没可
...之外,还有当日她在蓼汀花溆说得“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的诗,她只喜欢这一句。源于这句诗是李商隐在离开表舅崔戎家中,独自面对未来人生时,思念表兄弟崔雍崔衮时所作。如果林黛玉出
2024-09-15 14:47:00
林黛玉最终结局,与《红楼梦》原文不同,死后贾宝玉为她守墓余生
...应了“留得残荷听雨声”之谶。要知道林黛玉说她只喜欢李商隐这一句诗。李商隐作此诗时,正是被迫离开表舅家里,踏上未知旅途人生迷惘之际,于风雨交加的夜里,一派愁云惨淡的思念表舅家的
2024-09-28 16:04:00
妙玉眼中的宝黛爱情:林黛玉没有一点希望,答案就在那只杏犀䀉上
...己,便是那“心有灵犀一点通”。林黛玉才讲说自己不喜李商隐,如今这“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妙玉也不点破她曾对“小李”的认同。䀉者,盂钵之器也。“钵”乃僧化缘之器,也
2024-10-01 15:28:00
毫无存在感的雪雁,为什么对林黛玉的重要性,要强过紫鹃?
...归结串联。而当日林黛玉在花溆之上的荷塘,提到只认可李商隐的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的背景同样是李商隐被迫离开表舅家里,前途未卜的路上思念表兄弟时所作的诗。也与黛玉远适对
2024-10-08 15: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韩家集歼灭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4 19:54:00
一唱一叹皆是爱!《大唐贵妃》演绎千年缠绵。
2025-08-23 08:58:00
贤哲言行铸成语!齐文化中流淌的千年智慧
从稷下学宫的思想交锋到朝堂上的治世箴言,从战场谋略到市井百态,每个成语背后都是一段鲜活故事。或讲处世之道,或述为政之德
2025-08-23 09:27: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带你回望解放长春那段历史
备受瞩目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已经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热烈庆祝长春解放”几个大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也将人的思绪拉回了20世纪40年代
2025-08-23 11:05:00
我们的抗战|铁血村庄:守家即守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岳致呈 刘志坤 邱明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以血肉之躯筑起全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2025-08-23 11:14:00
...近日,中国电影《东极岛》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上映,引发了海外观众的热议。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
2025-08-23 12:0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杨洋,你把掌天瓶落吉林了
热播剧《凡人修仙传》里,杨洋扮演的韩立靠着神秘的掌天瓶一路逆袭,可谁能想到,这只让修仙者趋之若鹜的神器,竟悄悄把“同款”落在了吉林
2025-08-23 13:11:00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韩学平“为啥要参军?为了保卫家国!为亲人报仇!”已到期颐之年的邓传丙,忘记了很多往事
2025-08-23 18:00:00
壹点笔墨|无棣朱氏溯源考
2019年清明节期间,我曾倡导并组织青州衡王府的衡恭王后裔族人,举行了首次集中、统一、大规模的“衡恭王后裔祭祖恳亲”活动
2025-08-23 18:34:00
8月23日,“河北五超”承德主场对阵保定,“皇上”又来给承德加油,上次喊出夹子音,这次直接上设备!
2025-08-23 21:45:00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