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林黛玉和史湘云,为什么要去凹晶馆联诗?只因那处水塘很神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08 15:53:00 来源:戏说三国

趣侃红楼518:人心不足,贫家难知富家愁,世事难料,团圆怎解离散苦

上一回讲到林黛玉和史湘云说起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名字的由来,才知道竟然是黛玉所题。

“凸凹”二字典出杨慎的《升庵集》卷六十四,借山势高低形容两处建筑设计巧妙,是为赏月最佳场所。

凸碧堂是主建筑,凹晶馆为退步,一上一下遥相呼应又融为一体。

林黛玉和史湘云,为什么要去凹晶馆联诗?只因那处水塘很神奇

而最妙是凸碧堂和凹晶馆的隐喻,正是贾家兴亡的真实写照。

“凸碧”,指山顶近天,与月近,是为庙堂之高。

“凹晶”,指山下邻水,与水近,是为江湖之远。

凸碧堂赏月,一语双关。既表明贾家应该忠于皇帝求自保。也表明贾家伴君如伴虎,要承担富贵的反噬。

凹晶馆是凸碧堂的“退步”,在建筑上属于最后一层。但“退步”的隐喻,则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贾家这种勋贵世袭之家,就像秦可卿死后托梦暗示的那样,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应该早做未雨绸缪,不要“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及早退步抽身才是真正的自保之道。

贾家常伴皇帝左右,一朝天子一朝臣,与其刀头舔血,不如韬光养晦放下权力之争,安心做个富贵闲人,当可保无虞。

凸碧堂和凹晶馆,凸凹的“学问”就在于取舍之间。

还有一层,“凸凹”更是一个“土馒头”,对应贾家家庙铁槛寺,暗示兴亡相辅相成,规律不可避免。

“凸凹”二字之所以为林黛玉所取,也源于木石姻缘是贾家的未来,金玉良姻则是贾家的坟墓。不提。

林黛玉和史湘云说着话就下山来到池沿,也就是“蓼汀花溆”的那处荷塘。

林黛玉和史湘云,为什么要去凹晶馆联诗?只因那处水塘很神奇

林黛玉当初说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却认为“留得残荷听雨声”不错,就是在这里。

柳五儿被林之孝家的抓住也在这里。

藕香榭和紫菱洲其实都在这里。

这些人都与“莲”有关,注定可怜。

“蓼汀花溆”被贾元春认为重复,去掉“蓼汀”留下花溆,需要严重注意。

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是指大雁栖息繁衍的水边沙洲。雁隐喻林黛玉。蓼汀预示贾家。

花溆出自唐代诗人崔国辅的《采莲》诗,是说采莲女儿的爱情。莲也是林黛玉。采莲则不吉。

贾元春认为“重复”,源于雁是林黛玉,采莲也是林黛玉。

贾宝玉题写的“蓼汀花溆”,不光影射宝黛爱情,还预示二人将成家立业繁衍子孙,白头偕老。

贾元春去掉“蓼汀”,代表她与王夫人一样,反对宝黛姻缘的立场。贾家没有林黛玉的立足之地,结合晴雯被撵走,影射林黛玉日后会被迫离开贾家。

“花溆”被留下,则只有爱情没有结果,就是宝黛被拆散的结果!

而“采莲”也预示林黛玉是被贾家牺牲,对应了人参养荣丸。

林黛玉和史湘云,为什么要去凹晶馆联诗?只因那处水塘很神奇

“蓼汀花溆”上面是潇湘馆,旁边是怡红院,通过花溆就是蘅芜苑,一脉相通也是宝黛钗三人的纠葛写照。

柳五儿与晴雯一样是林黛玉的影,她在蓼汀花溆处因茯苓霜和玫瑰露被抓,随后含冤受屈关了一夜,再没机会去怡红院做丫头,后文王夫人证实她因此而死,也影射林黛玉被牺牲,和贾宝玉有缘无分。

林黛玉的价值,来自茯苓霜和玫瑰露的伏笔。

茯苓霜来自南方粤东,玫瑰露是进上的贡品,两者与太虚幻境的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类似,都是指草木之精。

南方则与南安太妃的“难安”,粤东的官儿,粤海将军邬家的“无家”,南海带回来赐给贾宝玉的“扇子”一起,预示贾家之“散”,就在南方。

刘姥姥当日讲述雪下抽柴故事后,贾家“南院马棚起火”,也暗示祸起南方。

甄士隐家火起,祸起,霍启……都在南方。

玫瑰露是贡品,要结合贾家所有的三件慧纹,被进上两件指贾元春和贾探春。贾母喜爱留下一件自用,是指林黛玉的宝黛姻缘。

可惜越想留下越留不下,最后还是得做了“贡品”进上,是为潇湘妃子。为后文黛玉出嫁离开作谶。

林黛玉喜欢暹罗茶;贾探春给她取名潇湘妃子;潇湘妃子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一夫的典故;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典出昭君出塞故事,与贾探春远嫁异国为王妃一样……

林黛玉和史湘云,为什么要去凹晶馆联诗?只因那处水塘很神奇

潇湘馆放风筝,林黛玉的美人风筝飞走,贾宝玉的美人飞不起来追不上,与贾元春去掉“蓼汀”迫使林黛玉这只“雁”离开贾家一样。

林黛玉作《折足雁》酒令,表达离开贾家后前途未卜,很快死去。

史湘云又作《一江风》酒令,影射“宝黛钗湘”四人的结局。所有这些线索都环环相扣。

潇湘馆放风筝,贾探春的凤凰风筝被另一只凤凰“有凤来仪”,两者缠住后被一只双喜字风筝裹挟而去,二女同嫁为王妃的结局成立。

随后就发生了南安太妃见姑娘们的事。贾探春判词图画,两个人放风筝预示二女同嫁。一个女儿坐在海上大船掩面而泣,则是黛玉死后只剩探春的结局。

王熙凤说贾探春因庶出被人嫌弃,才会连累林黛玉。

石呆·子失扇子故事伏笔:贾宝玉逢冤如《一捧雪》的莫怀古一般被贾雨村陷害,失去了林黛玉和贾探春。

石呆·子被抢的“湘妃、玉竹、麋鹿、棕竹”扇子,就是潇湘妃子林黛玉和蕉下客贾探春……贾宝玉与他们同时失散。

林黛玉的《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桃花行》《柳絮词》,说了太多她将远去的伏笔。

何况还有薛宝琴只送给贾探春和林黛玉腊梅和水仙花。以及西洋真真国女儿作的诗,以及十首怀古诗,《交趾怀古》影射贾探春,《青冢怀古》影射林黛玉,都在异国。

林黛玉和史湘云,为什么要去凹晶馆联诗?只因那处水塘很神奇

如今林黛玉与史湘云再来到当初认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蓼汀花溆处,就是曹雪芹暗示她将要离开了。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林黛玉将“枯”改为“残”,也是她一息未绝的意思。

李商隐少年时潦倒投奔表舅崔戎,颇受优待。崔戎去世,他不得不离开崔家另谋出路。在路上雨夜借宿一户洛姓人家的水亭时,外面雨打枯荷,自己前途未卜,想念表兄弟崔雍崔兖……作了这首诗。岂不就是林黛玉《折足雁》酒令所描述的天涯孤旅前途未卜?

留得残荷听雨声,就是预示黛玉终将离去。

闲言少叙,史湘云和林黛玉来到凹晶溪馆后,里边值夜的两个婆子早都已经高卧而睡。这就是典型的平常人的快乐,“退步”之中的悠哉悠哉。

贾母那么富贵,在山上忧心忡忡家族的未来,听着笛音伤心落泪时。下面“退步”之中的两个婆子却酒足饭饱高卧而睡,何等逍遥。试问到底谁更幸福?

而“凸凹”二字出自杨慎的《升庵集》。当年杨慎被宦官诬陷获罪发配云南,路过长江见到一对渔樵老人在江边煮鱼饮酒,谈古论今。遂作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当时正在被发配途中,可谓站的高跌的重,与“凸凹”的意思重合,也与贾家未来抄家后的境遇契合,更与李商隐的前途未卜雷同。

杨慎被名利所累,不如渔樵二人悠哉快乐,岂不就是贾母与两个婆子的写照。更是凸碧居庙堂之高,与凹晶处江湖之远的对照!

曹雪芹借“凸凹”与贾母和婆子的立场,对比出贾家真正的出路和解脱,为世人警!

林黛玉和史湘云,为什么要去凹晶馆联诗?只因那处水塘很神奇

而选用这些名字细节设计,曹雪芹的心思简直是妙到毫巅。

还有,史湘云还说要能坐在船上就好了。林黛玉说她:“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

林黛玉不爱坐船,还记得第五十八回贾宝玉抱紧西洋自行船模型,非说是来接林黛玉的,史湘云在群芳夜宴掣花签影射各人姻缘时,还曾取笑林黛玉“快坐船去吧”,都在暗示林黛玉日后远嫁。

有意思的是她们来到凹晶馆,坐的是湘妃竹墩。

史湘云名字有个“湘”字,林黛玉外号为“潇湘妃子”,两人都与湘妃有关,注定随后的联诗与二人之情有关。

史湘云与冯紫英的夫妻之情,通过[乐中悲]曲子和[喜乐悲愁]酒令写得清楚。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宝黛爱情,更是三生三世,不消多言。

看似二人都与潇湘妃子有关。但只涉及湘妃至死不渝的爱情。至于娥皇女英同嫁故事则是林黛玉和贾探春的伏笔。

终于拉拉杂杂铺垫完这些前缀,到了湘云和黛玉的联诗,下一回就要讲中秋联诗,看看“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到底什么意思。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8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秋夜即景联诗:史湘云题咏的是人生,林黛玉讴歌的则是生命
...519:月落池中,寒塘渡鹤影,桂舞寒宫,冷月葬花魂话说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夜贾母夜宴之时,有感于身世飘零孤苦无依,相约来到山下的凹晶馆。听着远处传来的笛音,仰望山顶贾家一家团
2024-10-08 15:54:00
妙玉小试牛刀,就让林黛玉赞叹,原来她续写的中秋诗竟然那么好
...妙尼出得栊翠庵,明月婵娟,佳作出于大观园上一回讲到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大观园的凹晶馆联诗,又是得了“十三元”的韵。当日贾探春提议成立大观园诗社,第一社的海棠诗就是十三元。如今又是
2024-10-08 15:55:00
中秋夜妙玉不睡觉,出来闲逛干什么?曹雪芹隐晦不写原因却更精彩
...中秋夜,一曲笛音引妙尼,栊翠庵,几盏热茶慰孤女且说林黛玉和史湘云中秋当晚,自感与贾家团圆格格不入,二人相约漫步下山,来到山脚的凹晶馆,因见月色大好,便提议联诗。中秋节凹晶馆联
2024-10-08 15:31:00
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给大观园的两处景点,取名凸碧堂和凹晶馆?
...贾探春离开后抄家。贾母众人散后,紫鹃和翠缕却找不到林黛玉和史湘云了。原来林黛玉看见贾家人团聚,薛宝钗姐妹又回家团圆,伤感自己孑然一身。史湘云同是天涯沦落人,便过来劝她看开点。
2024-10-08 15:51:00
详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史湘云的乐中悲,林黛玉的绝命诗
...,寒塘渡鹤影,情殇黛玉,冷月葬花魂前文用了两回讲了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以及为妙玉所续的《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的基本意思。原诗一共有三十五韵七十句,大体囊括
2024-10-08 15:56:00
贾宝玉率众吃鹿肉乞红梅,越想越不简单,尤其那场大雪最让人惊心
...人分食,暗示贾家利益被侵害、瓜分。那些人里谁没吃?林黛玉没吃,吃了不消化。李婶娘母女、李纨没吃,邢岫烟也没吃。注意这几个不吃的人,是损害贾府利益最少的人。这一点在后面乞红梅还
2024-10-03 17:31:00
《红楼梦》十二钗薄命结局:薛宝钗早早去世,史湘云流落为乞丐
贾宝玉的婚姻对象,历来被局限在林黛玉、薛宝钗两人之间,即“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但学界一直流传有第三个人选,这个人就是史湘云。许多前人学者,都对贾宝玉和史湘云的姻缘给予了分析
2024-12-12 09:45:00
妙玉的嚣张狂傲,林黛玉尚且能包容,为何李纨却对妙玉厌之至深?
...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林黛玉是有名的伶牙俐齿,还被评价“爱耍小性”,可她能容忍妙玉的怪癖,反倒是素有“大菩萨”美誉的李纨忍受不了,乃至不顾以往“多
2024-12-10 09:29:00
皇帝抄贾家的真正心思,被史湘云一语道破,贾家无论如何都没救了
...的打击最大。因为不止贾探春出嫁,由于探春庶出连累了林黛玉和她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才让贾母寝食难安(南安太妃),前文多次讲过,不多说了。贾母同时失去探春与黛玉,一病不起很快去
2024-10-08 15: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