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晨的从江县翠里乡高华村,68岁的瑶族老人兰阿婆背着竹篓走进山林。她指尖轻抚过半枫荷的叶片,熟练地采摘下带露的枝叶——这些是熬制瑶浴药汤的核心原料。“从前采药只够自家用,现在村里统一收购,一把叶子也能变成钱。”兰阿婆的话语中,透出从江瑶浴从深山秘方走向广阔市场的变迁。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江瑶浴源自瑶族先民的智慧,以30余种本地植物药材煎水沐浴,兼具养生与疗愈功效。2008年,它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与土耳其浴、芬兰桑拿并称“世界三大沐浴文化”。如今,这一古老传统已发展为集药材种植、产品加工、康养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成为推动黔东南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一家一浴”到“一村一业”
高华村是瑶浴文化的活态传承地。村口老榕树下,民宿屋檐悬挂着成束药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村民赵成坤在自家经营的“瑶浴人家”民宿中,正为游客演示传统浴汤的熬制过程。“十年前想都不敢想。”他一边搅动药桶一边说,“那时瑶浴就是自家用的洗澡水。2014年试着开民宿,第一个月只接待了3位客人。”
转机出现在2018年,柏油路通到了村口。县文旅部门组织村民开展民宿经营和瑶浴服务培训,并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瑶浴 梯田风光”旅游线路。
2024年,高华村共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瑶浴相关收入达260万元,全村48户中有39户靠瑶浴产业增收。来自上海的李女士专程前来体验:“在这里边泡浴边品药茶、赏山景,比城市的SPA更舒心自然。”
从“靠山采药”到“科学种植”
随着瑶浴知名度提升,药材需求持续增长。以往依赖野外采集的方式难以满足需求,如今高华村后山建起了1200亩瑶药种植基地,半枫荷、草珊瑚等药材长势喜人。“基地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模式,企业保底收购,我们安心种植。”村民盘文昌在药田里边忙活边介绍,他家5亩地年收入加上基地务工工资,年收入超过4万元,“比外出打工更稳定”。
目前,全县瑶浴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3万亩,建成种植基地184个,其中200亩以上规模基地70个。2024年,全县瑶浴药材产量达8671吨,实现销售收入1.73亿元。
从“传统药汤”到“现代产品”
在贵州盛世泰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新鲜药材经过清洗、切割、低温烘干等工序,被制成浴粉、萃取液等产品。“传统瑶浴需熬制两小时,我们研发的速溶浴粉热水一冲即可使用,去年销量突破800万袋。”公司厂长朱宏卫介绍,2024年企业产值超4500万元,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
全县47家瑶浴加工企业各具特色:神瑶保健品公司开发出针对女性和儿童的专属浴粉;盛世泰合从传统浓缩液向膏剂、贴剂等衍生品拓展;从江福临公司则专注浓缩液工艺提升。2025年,从江县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从江研究院,将在科研、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方面深化合作。
从江瑶浴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政策支持。2025年,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瑶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与品牌推广;税务部门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去年为相关企业减免税款320万元;文旅、农业等多部门协同,打造“瑶浴文化节”“瑶药采摘季”等特色活动。
根据规划,到2027年,全县瑶浴药材种植面积将扩大到7万亩,瑶浴制造业产值突破10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力争达到50亿元。
通讯员 吴德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光燕
编辑 李丽
二审 陈丹
三审 安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