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有着20多年历史的城北市场,在软硬件上迭代升级,老菜市场向 “高颜值”“智能化”转变,更好地保障“菜篮子”“米袋子”——
摘星,充盈烟火气
图为城北市场环境整洁,为市民提供舒心的购物体验。 全媒体记者 蔡昊 摄
□全媒体记者 吴琪娜
1月10日早上7时,市区城北市场里熙熙攘攘。肉类、果蔬、零食干果、春联年画、大红灯笼……年货琳琅满目,市民在询价、挑菜,洋溢着老菜市场特有的年味。
记者看到,不时有保洁员推着大型的洗地机在清洁地面。在肉摊前挑选的市民陈秋萍说:“我是这边的老居民,以前菜市场地上污水横流,买菜回家都得换身衣服。如今,市场环境变整洁了,在这里买菜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舒服。”
有着20多年历史的城北市场,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左右,目前拥有150多个摊位、开间,辐射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6万名居民,日均客流8000人次。春节临近,市场里格外忙碌。
“梨子帮忙称一下。”“橙子现在一斤多少钱?”水果摊前,摊主黄志钢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城北市场变得越来越好,我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他对记者说道。10年前,来自河南周口的他初到莆田,在城北市场外用一辆二轮推车摆摊卖水果。历经市场数次大小改造,他的水果摊从临时变成固定,面积也越来越大。去年,他一口气租下了6个摊位,成为市场里最大的水果摊点。
城北市场的蜕变,不仅仅是“面子”,还有“里子”。在莆田建渼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的助力下,这个老菜市场华丽转身,成为莆田首家智慧农贸市场。“我们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革新农贸市场管理模式,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该公司负责人张智勇介绍道。
在城北市场中央的检测室里,整齐摆放着许多文件夹,所有进驻商户“一户一档”,实现食品溯源管理。现场经理陈建雄负责收集商户每日进货单据,每日在市场内抽检果蔬、肉、水产品。“检测结果滚动公布在市场中央的电子大屏幕上,前来买菜的市民随时可以看到”。
“市场里所有电子秤都统一联网,不仅能防止缺斤少两,也便于管理方及时掌握当天交易情况。”张智勇指着摊位前一块电子屏说。顾客可以在上面一目了然地看到摊位经营许可证、品类表以及摊主信息,价格也做到明码标价。农贸市场“三分建、七分管”。该市场内还公布了诚信经营示范店商户“红黑榜”。公司与66户商户全部签订承诺书,涉及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食品溯源等,如果3次违规将作退市处理。而进入红榜的优质商户在来年续签租约时将有优先选择摊位的激励措施。
如今,维护好市场环境、诚信经营成了商户们的行动自觉。通过持续深化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不久前,城北市场入选我省首批“星级文明集市”,成为我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的“标杆”。
在城北市场经营干货摊位20多年的陈炳云说:“老菜市场变得越来越好,我60多岁了,也不想退休,愿意在这里多看几年摊子。”
新闻链接
农贸市场,连着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民生三个“十大工程”,在生活惠民“十大工程”中提出要改造一批农贸市场。仙游县好景汇农贸市场、荔城区西天尾农贸市场、秀屿区笏石农贸市场等7个农贸市场列入改造提升计划,稳步推进软硬件建设。
今年,我市将持续推动仙游县榜头农贸市场、城厢区下磨农贸市场、秀屿区东峤农贸市场等5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让更多老菜市场旧貌换新颜,更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让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更安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3 08: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