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梁元帝萧绎:中华文明的最大罪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6 19:40: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破坏古籍、践踏文明的事件莫过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但是,秦始皇焚烧的书籍据历史记载并不包括《诗》、《书》,以及医学、农业技术等实用书籍,而且“坑儒”的说法也颇有争议,在司马迁《史记》中并无记载。然而,在南北朝时期,却有一个皇帝,做出了一件“焚琴煮鹤”之事,堪称中华文明的最大罪人。

梁元帝萧绎:中华文明的最大罪人

此皇帝名叫萧绎,史称梁元帝。他身处时期正是南朝梁国之乱世,国家政局十分混乱。萧绎一开始是一个诸侯王,后来带兵在国内四处平叛,击败各路叛军,在江陵称帝,有望成为南朝梁国的中兴之主。然而,萧绎却不是心胸广阔之人,因病一眼失明的他极为敏感,登基后对功臣十分刻薄猜忌。因为他十分喜好文学书籍,当上皇帝后发动全国之力为他搜集书籍,他整日在宫中读书写字,不理政事,国内政治逐渐糜烂。

梁元帝萧绎:中华文明的最大罪人

南北朝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此时我国古典书籍几乎都被保存于南朝,而梁元帝用尽几十年时间疯狂收集,前后收藏各类书籍十几万册,许多书籍都为绝世孤本。但是,梁国国事在梁元帝手下每况愈下,终于西魏趁机进攻梁朝,萧绎军队连战连败,最后被围困于江陵。

梁元帝萧绎:中华文明的最大罪人

梁元帝萧绎眼见国破家亡无法避免,竟认为是自己收集了一辈子的书籍惹的祸,在江陵城破之前下令将这十几万册珍贵的古籍全部付之一炬,致使古代中华文明的大量珍贵书籍都未曾流传下来,可谓令人叹息的历史遗憾,而梁元帝萧绎,也堪称中华文明的最大罪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焚烧了自己毕生收藏的14万卷图书。那一夜,江陵城内,梁元帝萧绎眼睁睁地,看着那一卷卷珍贵的图书被熊熊火焰吞噬,他的内心一定是极度痛苦和挣扎的。看着烈火熊熊燃烧,梁元帝只说了八
2024-03-16 17:45:00
聊聊梁元帝的“焚书故事”
梁元帝江陵焚书一事,常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学者多着重分析梁元帝烧书之数量及其影响,或寄予深厚的现实感慨,但对于相关文献中的具体细节往往直接信从而不加考辨。下文简要论之,
2024-03-11 19:40:00
揭秘萧绎的奇葩婚姻故事
...烦,萧绎才发兵消灭了侯景,并且在江陵登基为帝,就是梁元帝。萧绎称帝后,发现镇守蜀中的弟弟武陵王萧纪擅自称帝,国无二主,这让萧绎不能忍,就派兵攻打萧纪,为了增加成功率,萧绎还请
2023-07-20 22:06:00
江陵焚书被称为是南北朝文化的劫难,比秦始皇焚书还严重
...,江陵城内燃起了熊熊烈火,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原来,梁元帝萧绎下旨,让中书舍人高宝善将东阁竹殿内的所收藏的古今图书全部烧毁,这就是历史上的“江陵焚书”。望着东阁竹殿的火光,梁元
2022-12-29 13:55:00
梁元帝江陵焚书发生在什么时候
梁元帝,名萧绎,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梁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文化事件——江陵焚书。那么,梁元帝江陵焚书发生在什么时候?他为什么这么做?梁元帝江陵焚书事
2024-11-13 18:56:00
从梁武帝到梁元帝:南梁皇室的兴衰与变迁
...侯景后,在老巢江陵称帝,成为南梁新一任统治者,史称梁元帝。梁元帝虽然大体上稳定了局势。本应老老实实的与民更始,结果梁元帝不知道抽哪门子风,竟然直接一封诏书送到了西魏,要求和西
2024-03-11 14:41:00
梁元帝萧绎当上皇帝后为何烧掉140000卷图书
...手也解决的差不多了,于552年11月在江陵即位称帝,后称梁元帝。当然萧绎的兄弟子侄众多,他也不可能解决完。就在他称帝之前,武陵王萧纪(萧绎的八弟)已在成都称帝。国无二君,萧绎
2023-08-08 21:35:00
...史上声名不彰,但如果是学文史之人,绝对是熟知这南朝梁元帝的。萧绎,梁武帝第七子,字世诚,自号金楼子,江苏常州人。侯景之乱时,他在大将军王僧辩等人的拥戴下,在江陵即皇帝位,萧绎
2024-06-03 09:43:00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焚书”。“焚书”是对文化的践踏。因为书籍上所记载的各种思想不统一,有的甚至相互对立,所以统治者通过焚书可以消除异己思想。专制时代不仅政
2023-09-01 17: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纪念张择端诞辰940周年清明上河图特展亮相张择端故乡潍坊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通讯员 张大功 潍坊报道4月11日,纪念张择端诞辰940周年清明上河图特展在潍坊张大功奥林匹克收藏博物馆开幕4月11日
2025-04-11 20:06:00
秦琼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为其治病,太医刚走,秦琼:把药倒掉
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唐朝的千古盛世,开创了“贞观之治”,不仅被百姓爱戴,被群臣尊重,甚至还被后人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上有一个终身都抹不掉的污点
2025-04-11 17:23:00
草船借箭:为何曹操射10万支箭也不火攻?鲁肃:这是他的聪明之处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当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甚至影响到了国际,在美国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有一艘《草船借箭》的模型
2025-04-11 17:41:00
泰州兴化:百舸争流逐春潮千年会船续乡魂
4月4日,泰州兴化戴南镇茅山村的西大河水域人潮涌动,锣鼓声震天。130余艘会船如离弦之箭破浪前行,两岸6万余名观众,见证这场延续800余年的非遗盛典——茅山会船
2025-04-11 18:10:00
老汉用酒换了一张布,放灶台遮挡油烟十几年,学者:那是旷世古物
引言千株松下谒癯仙,冷淡烟霞别是天。授与刀圭元不识,却来携手水云边。——《李翱见药山图赞》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许多文物的去向都去往了民间
2025-04-11 18:17:00
羽坛李宗伟抗癌3年:33次质子治疗后,基本治愈
2018年,羽坛名将李宗伟不幸查出了鼻咽癌,彼时他正在全力备战羽毛球南京世锦赛,却不得不因病退出。因为发现得早,他在家人的陪伴下积极求医问药
2025-04-11 18:28:00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话,为何能让曹操读一次哭一次?
相信在很多人的心中,曹操这个人是非常厉害的,而且曹操并不会像刘备一样靠哭来收揽人心,可以说曹操这一生是非常少哭的,那么蒙恬在自杀前到底说了哪两句话
2025-04-11 18:29:00
三学寺:闹市中的古刹
太原市万柏林区后王村的三学寺,是一座隐于闹市的古刹。三学寺的山门并不大,赭红砖墙斑驳着岁月的痕迹,门楣上刻着“三学寺”三个镏金大字
2025-04-11 18:56:00
每周三连推 | 一句承诺,他们世代守护一座红军坟
编辑:朱亮责编:周尚斗 审核:冯飞
2025-04-11 14:37:00
长春人民广场西侧,有座“神秘”的建筑
在长春市的心脏地带——人民广场的正西侧,坐落着一座暖黄色的建筑。相较于比邻而居的伪满中央银行旧址,这座建筑的名气无疑要小上许多
2025-04-11 15:43:00
王朗和诸葛亮阵前辩论,王朗的言论很有道理,为何最后被气死了?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儿,诸葛亮带着蜀军北上讨伐曹魏,曹真奉命率军抵抗。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所以曹真就叫来了跟着他一起到前线的王朗
2025-04-11 11:26:00
看懂秦末一个“字”的兴衰,就看尽了谋圣张良三次离开刘邦的一生
刘邦由泗水亭长到汉高祖的转变中,“汉初三杰”功不可没,张良以谋略才智赢得了刘邦的赞许,也在后世留下了“谋圣”的传奇。许多人说张良最终离开刘邦
2025-04-11 11:46: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铁牛入水护佑五百年安澜
文|吕樱格如果选择一种动物概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精神,“牛”毋庸置疑承载着泱泱华夏的应世态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呐喊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2025-04-11 09:14:00
三国墨韵开楷法,千年笔骨立书宗
在汉字演变的浩瀚长卷中,一位三国时期的文士以笔为刀,在竹简绢帛间刻画出一种全新的文字气象——他,便是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的钟繇
2025-04-11 09:18:00
鸭大线:白山黑水间的历史动脉
在吉林省的东南部连绵起伏的山野之间,一条阅尽沧桑、历经风雨的铁路,如同长龙一般穿梭于崇山峻岭、蜿蜒于林海莽原。这条铁路
2025-04-11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