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平王弒父,东迁洛邑,礼制崩坏的东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11:24:00 来源:戏说三国

封建制度,全称为“封土建国”,是一种由共主或王朝天子把王畿以外土地和人民分给宗室成员和功臣的政治制度。诸侯在所封之地上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与其爵位相匹配的军队人数,从中协助统治﹑屏藩王室。同一时间,封建制其实也能见于欧洲。虽然君主制在欧洲要到中世纪才广泛流行,但从它把国土分割成一个个小型区域就可以知道中西两方的君主制从本质是看是相似的。

封建制度的起源悠久,发展历程亦相当漫长,所以萌芽的确实时间已经无从考究。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时已经有“诸侯咸来宾从”,或是“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上下大监,监于万国”的说法。因此,可以看出封建制度并非始于西周。

到后来“协和万邦”的尧舜时期,我们也可以在《尚书·禹贡》中找到封建制度在早期的运作雏型:“分茅裂土”,即是分赐土地予诸侯。

平王弒父,东迁洛邑,礼制崩坏的东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当分封制发展到夏﹑商两朝时,我们已经可以在吉光片羽中找到分封的详情,比如夏朝分封了斟灌、斟鄩等同姓诸侯;商汤灭夏后为了安抚夏民,也把夏室遗孤安顿于故国旧地杞国。

所以周朝的分封制并不是这个制度的源头,而是这个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周人祖先最早时奔于戎狄之间,不过由于周人打不过戎狄,而且也不想在蛮荒之处生存,于是只得迁至歧山。即便如此,周人祖先仍然在与戎狄的不断战争中获取地域的发展。

周的王城定在陕西沣河东岸镐京、西岸丰京。八百里秦川土壤肥沃,泾河、渭河在北边守护,沣河、涝河绕城西而过,东边不远处有浐河、灞河,南边有大湖灵沼,再往南是绵延千里、横断南北的秦岭山脉,四周有要塞险关作屏障,筑城建都是个绝佳的好地方。

后来,周公旦除了京都镐京,在黄河南岸洛邑,除了让殷人集中居住外,还给自己留了大片的土地,建了城池,称为成周。二都制使其可以控制东西两边,正因为国土两面都可以控制,才使分封制成为可能。若不能控制东方各地,戎又时常在周后方乱来,他就不得不经常借各侯国的军事力量,导致没有余力控制东方各国,而只能与他们结成军事联盟。更不要说让各诸侯承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支持分邦建国这一基本制度。

分封制可以说是封建王朝国家基础的奠定,商代虽然也会封小国为诸侯,但这与周王朝的分封制不同,对于各国占有的领土,商王有权承认他的地位,但商王无权指派人员去另一个地方为王,也无权迁其民至此地。因此,商王朝在国家形态上仍然保有原始的军事联盟的特色。

周王朝的分封与此大不相同,首先,其分封的是同姓大宗与有战功者;其次,是任命诸侯王带着宗族属民,去名义上属于周而原本不是周的土地建国。

平王弒父,东迁洛邑,礼制崩坏的东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既然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都是采用封建制,那么周王朝的封建制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早在三皇五帝时,部落共主已有分封部族领袖为诸侯的做法,只是当时王室与诸侯的隶属关系不深,且未有一套严谨的规则来维系及巩固君臣关系,所以王室与诸侯王的关系只能说是貌合神离。譬如夏桀在位期间,我们可以留意到当给夏上贡的部落不断减少时,夏桀只能靠武力讨伐不顺从的部落。

当周人灭商及东征成功后,为了避免天下之主约束不了诸侯王的尴尬局面,便制定了宗法﹑礼乐﹑井田制度以辅助封建制的推行,而当中的宗法制度可以说是周朝封建制能成功运行的最大功臣。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继承制。

换言之,只有正室所生的嫡长子才有资格问鼎王位。作为“大宗”的嫡长子从出生那一刻就是其余别子,亦即“小宗”的领袖,因此这深深刻在骨子中的尊卑秩序能免除了继承权的争执,有效解决如在商王中丁后因王位纷争而引发的“九世之乱”,也可以避免兄弟相残,致渔人得利的情况发生。

那么周室又如何和被赐爵位的异姓功臣拉近关系?

联婚。

在西周初年两次分封中,也有包括异性王和古代圣王后裔。尽管他们与周室没有血缘关系,但透过缔结姻亲就可以造成“同姓一家人,异姓亲家翁”的现象。在西周统治系统中,因为贵族间均以兄弟﹑伯姪﹑舅甥相称,所以这种“亲亲感情”的观念尤为明显,以至臣子难生谋逆之心。正因周王室与诸侯的牵绊加深了,诸侯才会诚心承担“朝觐”﹑“纳贡”﹑“勤王”等义务。

平王弒父,东迁洛邑,礼制崩坏的东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不过制度再好,也有被破坏的一天。

西周最早的分封制是由周天子指派诸侯封地,尤其重视周姓族人与姻亲,诸侯和周天子的血缘关系较近。到东周时,血缘纽带早已微弱,所谓的朝贡成为周天子向诸侯乞求而来。作为其间过渡阶段的西周末期,正是诸侯与周天子亲缘关系疏,不愿来朝贡的开端。早期的姻亲与军事利益关系渐渐淡薄,在经济利益上,周天子作为最大的封建主即土地拥有者的地位也开始慢慢消失。

日益强大的诸侯再也不像昔日那般如此敬重周室,兼并和篡弒可以说是常有之事。东周平王东迁后礼乐崩坏﹑天子地位形同虚设﹑诸侯争霸等的问题,这些问题客观上可以归咎于平王东迁后而致王畿与实力锐减。但是,真正让周室衰微是平王弒父之嫌破坏了宗法制度的精神价值。

平王姬宜臼本来是周幽王与申后的嫡长子,作为“大宗”太子的他因为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而爱屋及乌地想另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一夜沦为废太子的宜臼只好出逃申国,申后的父亲申侯不满幽王而联合外族犬戎攻打周室,打算藉此讨回公道。直到攻入首都镐京,把幽王斩杀于骊山下,整件事才彻底落下帷幕。

幽王背弃申氏之戎的约定,使他失去了最后的支持者,这才是“烽火戏诸侯”的真正含义。恐怕烽火戏诸侯作为一个传说,并不是单纯讲幽王的暴虐,而是指诸侯国对周王室的背弃过程。

平王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事,或许联戎攻周也不是他本意,但在当时众人都认为他是因为父亲改立别子而怀恨在心,所以故意唆使申侯联合诸侯国缯和外族犬戎入宫杀害幽王和褒姒。

周平王弒父一举可以说寒了周朝一众诸侯的心。

先不说逆子弒父有违礼教,试问一个连亲父都敢杀害之人也怎会重视尊祖敬宗的血缘纽带呢?又怎会保护他的“小宗”呢?

所以从这时开始,除晋﹑郑二国外,其余诸侯因宜臼有弒父之嫌,故都不再听从天子。再加上以前在周文王﹑周武王时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太多,以至在平王一事发生前,所谓的姻亲关系早已逐渐疏通,所以诸侯间已不再和睦友爱。

平王弒父,东迁洛邑,礼制崩坏的东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平王继位后,第一件要办的大事就是迁都——从陕西的沣河岸边迁到河南的洛邑。当年,商王盘庚迁都,是由于比较纯粹的资源利用上的原因——黄河南岸殷地那大片肥沃的土地和山中的铜矿。

六百年后,平王迁都则纯粹是为了躲避战乱,因为,比较关中地带的土地、气候、物产等条件,洛邑其实并没有多大优势。成周,当时是为了东方各国进贡及朝拜天子时方便,现在则成了平王及王室躲避战火的唯一选择。

在平王东迁时,有郑武公、秦襄公、晋文侯护送,特别是秦襄公贡献最大。

当时平王指着身后,早已被犬戎所占的土地说:“寡人将岐、丰邑之地封赏给你吧。”虽然属于“空头支票”,但秦襄公在关中拉队伍,跟西戎兵打仗。经过长时间的拉锯,到他儿子秦文公时,居然慢慢攻进了西戎的大本营,抢到了岐山(雍)一带的地盘,秦国从此立稳脚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郑国成为第一个向的周王室发难的诸侯国。郑桓公为幽王司徒时,东迁其民雒东,这个地方与洛邑十分接近。虽然洛邑是周的东都,但对郑来讲,护送周平王东迁,则有方便挟制之势。

平王东迁后,西部故土大量丧失,潼关以西广大地区被秦国占有,南面是楚国及其附属国,北面地区多为晋国所控制,东面地盘大量被郑国侵占,只有方圆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周王朝大大衰落了。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周天子控制诸侯“天下共主”的权力实际上已经丧失。

正如秦朝李斯所言,当时甚至出现了像冤家对头一样的无缘攻伐,而这正是春秋混战的局面之始。

平王弒父,东迁洛邑,礼制崩坏的东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深度好文计划#周平王东迁是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开始。每一个时代的变化都是渐进的,有其演进的过程与原因,周平王东迁不单纯是因为周幽王的失败,更代表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下滑,而这一下滑的过程,也不单单发生在周幽王和周平王两代。

春秋时代的开始,可以说是以分封制为代表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社会军事共同体体制的彻底崩溃。

孔子虽然感叹礼制崩坏,但他自己也深知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更替,否则,他也不可能以鲁国史作为春秋史的纪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3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周平王迁都洛阳为何会引发诸侯混战?
...周朝的历史,以周平王东迁洛邑为分界点,划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东周治下的天下又因礼崩乐坏、诸侯混战而有了春秋战国之别称。在西周未亡之前,周天子对天下诸侯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比如周
2023-01-03 21:12:00
宗法礼制崩溃:东周天子无力维护权威,诸侯崛起称雄
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完全丧失,只能用土地奖励有功的诸侯。周天子作为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主要是通过武力威慑、宗法制约和自然神力来维持统治权威。然而到了东周,随着武力的丧失,礼乐的崩
2024-05-02 15:29:00
晋文侯为东周初年局势稳定作出哪些贡献
...上一位杰出的君主,他辅佐周平王东迁,诛杀周携王,为东周初年的局势稳定作出很大贡献,因此深得周平王的倚重。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晋文
2024-07-03 17:14:00
东周及之后的周王室到底有怎样的处境
...得不率领周人东迁至洛邑。而这次迁都,成为西周盛世与东周乱世的分界线,将曾经辉煌无比的周王室带向了覆灭的深渊。二、春秋争霸与王室式微在东迁后初期,周王室所拥有的京畿还涵盖今河南
2024-04-25 17:48:00
周平王东迁,周平王为何不被天下诸侯承认?
...《史记》中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记载,其中西周有十二位,东周有二十五位。可是司马迁却漏掉了一个人,此人做了二十一年的天子,史书中却只字未提,其他史书也没有留下多少记载。那么这位堪称
2023-08-29 06:48:00
东周之初,郑庄公为何敢射杀周桓王
当周平王准备罢免郑庄公时,郑庄公来到洛阳,向周平王施压。他拒绝了周平王的再三道歉。不得已,周平王让胡太子去郑国做人质。由于此举太过尴尬,大臣恳求郑庄公将自己的儿子交换到洛阳做人质
2024-05-03 20:21:00
齐庄公逾越周礼:齐国与周朝的权力冲突
...犬戎和申国所灭,周平王东迁,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当时东周有两个天子,周平王和周携王并存,各路诸侯逐渐都不朝贡东周,诸侯混战,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此时齐哀公去世已经约一百年,时值
2023-12-13 22:08:00
周郑交质:春秋初期礼崩乐坏的标志与郑庄公称霸的开端
...,是周王室衰微的标志,亦是郑庄公称霸的开端。此后的东周时期,尤其是到了战国时代,质子邦交成为列国之间重要的外交手段。自犬戎攻入镐京,平王在郑国、秦国、晋国等诸侯国的帮助下东迁
2024-05-13 10:38:00
周平王姬宜臼(约前781年―前720年),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王后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公元前770年―前720年在位。人物简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
2023-10-21 17: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