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楚雄日报
父亲的乡土情怀
□ 张芹洪
父亲热爱农村,就像我们热爱手机一样,爱不释手。
盛夏,充沛的雨水一次次地冲刷着大地,各种杂草和农作物也像喝了营养液似的飞快生长。父亲忙碌了一个春天的双手也开始闲了下来,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在村子里,村民们都开始在村头的大树下唠嗑,父亲却闲不住,一个人跑到茂密的大山深处找菌子,用手中的耙子钩钩树叶,把眼睛凑过去仔细看了看,不一会儿工夫就找到了三朵可以食用的野生菌,父亲布满皱纹的脸上瞬间有了几分喜悦。一场大雨的到来,父亲更是满心欢喜,他知道又要出菌子了,还有他春天里种植的一亩玉米又有了雨露甘霖。大雨过后,父亲披上雨衣,拿上他的拾菌神器,仿佛成为一个雨后出征的孤勇者和独行侠,穿行在郁郁葱葱的灌木丛林中。
时近正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树叶低垂着,蝉儿高叫着,大地好像处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到处弥漫着灼热的气息。当村民们躲在屋檐下或是树荫下避暑纳凉时,父亲却戴上那顶可以进“博物馆”的发黑草帽,身穿一件长袖衬衣,长满老茧的双手紧紧握着一把锄头,在绿油油的玉米地里挥汗如雨。这是父亲的传统劳作——给玉米培土提沟。父亲说,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习惯了农村的生活,就算再热,只要有绿色,心里就会无比“凉爽”。虽然父亲心里无比的惬意,但他额头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滴,父亲不停地用衣角擦拭头上的汗珠,虽然父亲很热,但他还是满脸高兴。然而,绿油油的玉米却在父亲辛勤汗水的浇灌下,长成了一片绿洲,父亲也成了绿洲中的一棵“小白杨”。
到了深秋,大地一片金黄,到处瓜果飘香。父亲心里更是装满了丰收的喜悦。父亲背上那个已经用了十几年的竹篮,在他勤劳双手的忙碌下,一个个玉米棒子装进竹篮里,臣服在父亲的手下。不一会工夫,篮子满了,父亲背起沉甸甸的金色收获,乐此不疲地一趟趟把自己的辛勤付出背回家,晾晒、捆绑、挂杆,家里屋檐下的横梁上,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这是父亲一年的收获,更是父亲养鸡的希望。看着饱满的玉米棒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兄弟俩说:“你们以后回家就有伙食了,我要把这些玉米用来养鸡,养殖的鸡就拿来迎接你们的归来。”
寒冬腊月,突遇一场大降温,窗外寒风料峭,室内暖意正浓。父亲正在徒手给玉米脱粒,剩下的玉米“骨头”就拿来烤火。父亲不停地把玉米“骨头”往炉子里添,火红的炉子越烧越旺,炉子里的火苗不停地往外蹿。父亲一个月前买的小鸡竖起羽毛快活地在院子里来回穿梭,好像在寻找除玉米之外的食物。父亲看着他饲养的12只小鸡,心里特别高兴。我和妻子嘲笑他说:“养鸡成本高,而且鸡苗经常死亡,还不如把玉米卖了换钱到市场上买鸡吃。”一向腼腆的父亲向我们瞪了瞪眼:“你们懂什么啊!市场上能买到正宗土鸡吗?就算买到了土鸡能有我养的鸡好吃吗?我虽然养鸡苦累,但这是我心里的一个寄托,我每天可以看着小鸡快乐成长,我也在养鸡中收获了快乐。”
老家就是父亲的命,父亲热爱农村,更离不开农村。父亲现在已经73岁了,还患有高血压病,每天都要服用降压药,仍在农村农耕不辍。我和在州府工作的哥哥都想把父母接进城里享清福,可父亲就是割舍不下他亲手建盖的那两栋土房子和养育我们全家成长的那片土地。
我偶尔回老家,看到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劳作,而且还是用老旧的传统技艺劳作。有时我对父亲的农耕方式有不同的看法,但父亲还是莞尔一笑,继续挥舞着自己手中的农具,耕种着他的希望和寄托。我理解父亲对老家那片土地的热爱和深情,所以我尽量每个周末都会回家陪父母聊聊天,吃顿饭,去父亲的玉米地里走走,以慰藉父亲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8 1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