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没有科学,谁也不可能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国家”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0-06 00: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没有科学,谁也不可能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国家”

——走进云南弥勒熊庆来故居

郭旭初

“没有科学,谁也不可能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国家”

今年4月,云南大学百年华诞欢庆声歇,我走进云南大学校史馆,穿过这百年历史长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了12年校长的熊庆来先生。熊庆来(1893—1969年)是我国现代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先驱,毕生致力于引进和传播近代数学,是我国最早接触现代科学的先驱和高等数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我满怀崇敬之情,赶到距昆明190公里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朋普镇的庆来村(原息宰村),看看养育了这么优秀的教育家、数学家的地方。

(一)

循着导航指引,我直接来到了熊庆来故居门口。横匾上“熊庆来故居”五个字是楚图南先生题写的。进大门后是第一个天井和走廊,在走廊的左边悬挂着庆来村全景图和熊庆来故居全景图,右边悬挂着熊庆来故居导览图和熊庆来故居简介。

“熊庆来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大门、过厅、客房、正房、书房、厢房、厨房、绣楼、客堂、祠堂、供楼等建筑组成,为滇东南典型民居样式,占地1055平方米,大小7个天井,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第二个天井就可以看到北面的两道圆门,圆门后面的天井中央安放着熊庆来先生的雕像。南厢房是大茶房,里面放着六排长凳。穿过作为小茶房的北厢房,来到另一个天井,看到正南朝向的“熊庆来陈列室”,这里原来是熊家祠堂。进门就看到一本翻开大书扉页的造型,页面刻着熊庆来常说的三句话:“没有科学,谁也不可能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国家。”“巴斯德发现细菌,居里夫人发现镭,都不是在漂亮的实验室里完成的。”“夫大学之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的生命与精神。”

(二)

实物柜和墙面上的文字介绍按顺时针方向推进。

我仔细看了“红土地上的书香门第”这一展板。熊庆来于癸巳年(1893年)9月11日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朋普镇息宰村(今庆来村)。这里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四季温和,雨水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当时村子只有八九十户人家,交通不便。熊庆来的祖父熊凤翔先赶马做小买卖,后来开起制糖作坊,家境逐渐富裕。因此,父亲熊国栋得以去昆明读书;后因祖父去世,辍学回家,在料理家务的同时仍坚持研读典籍,成为乡里名儒。熊国栋喜欢与有新思想、新知识的文人交往,提倡新学。熊庆来的祖母是一个极其贤惠而又有远见卓识的乡村女子。当年熊庆来新婚后又返回昆明读书时,曾因父亲反对而断了学费,是祖母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才帮助他完成了学业。即将出国留学时,父辈坚决反对,还是祖母对他的支持起了关键作用。

后面的12个小展框介绍了熊庆来的一生,我重点看了4个框。

一是“创办东南大学数学系”。1921年秋,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聘熊庆来担任东南大学算学系(后称数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近代数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师资甚缺。在东南大学的5年间,熊庆来先后编写了《平面三角》《球面三角》《方程式论》《解析函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10多种讲义,其中一部分讲义至今还是我国理工科大学的通用教材。

二是“献力清华园”。1926年秋,熊庆来应聘到北平参加创办清华大学算学系。熊庆来到清华大学后,开设了微积分、微分方程、分析函数等高难度的课程。随后,他又代理理学院院长,并讲授近世几何初步和微积分等课程。在此期间,熊庆来编写了五六种讲义和教材。其中《高等算学分析》因使用效果好,列入第一批“大学丛书”,成为全国大学算学系必用的教材。熊庆来于1930年在清华大学创办了第一个数学研究机构——清华算学系研究部,并开始招收数学专业的研究生,陈省身、吴大任成为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

三是“‘熊氏无穷级’载入世界科学史册”。1932年7月9日,熊庆来赴瑞士苏黎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国际数学家代表行列里,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会后,他请假一年,在巴黎从事研究工作。这次出国他选择了函数论作为专攻方向。1934年,他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这一研究成果被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级”,也称“熊氏定理”,载入国际数学研究史册,熊庆来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四是“开创云南大学黄金时代”。1937年,熊庆来接受邀请出任云南大学校长,并兼任理学院院长。熊庆来先后聘请一大批著名学者、专家前来任教,其中在文史学者中有顾颉刚、冯友兰、吕叔湘、费孝通、楚图南等人,在自然科学家中有陈省身、华罗庚、严济慈等人。其间,云南大学的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学校面貌也迅速改变。熊庆来任云南大学校长一直到1949年,是云南大学校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

(三)

顺着陈列室外左山墙下的石板走到陈列室后面的一个天井,北边是客房,南面是餐厅,西面是书房,少年熊庆来就在二楼书房读书。走过餐厅,是厨房所在的小天井,穿过这个小天井和左厢房,就到了正房所在的大天井。走出正房对面的过厅,又来到了半身雕像所在的天井。

这个半身雕像是熊秉明(熊庆来次子)创作的。这是典型的熊秉明风格的雕塑作品,更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赞美。作品有熊庆来沉雄冷逸和坚忍不屈的力量感,还有深邃的悲悯情怀。

息宰村是一个普通农村,熊庆来出生之后,一直在这里生活,13岁才随父亲到大理和昆明读中学,16岁回到这里与姜菊缘成亲。1910年后,从昆明回家,可以坐火车到开远,走路回息宰。1943年携妻小回息宰省亲时,在天井里照了一张全家福,相片上,父亲熊国栋端坐前排,老幼共27人。之后,昆明到开远的公路、二级公路、高速公路、铁路也都从息宰东西两边的山脚下通过。息宰早已不再是那个闭塞的八九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为了纪念熊庆来,息宰村更名为庆来村,甸溪河静静地流经庆来村西边向南而去。

熊庆来和熊秉明回忆起自己的家乡时常说:稻田像水彩画,甘蔗地、玉米地像油画,我们的家乡是一幅油画。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这样的山村与一个世界级的数学家、教育家的必然关系。但是,科学强国、报效桑梓的深沉情怀,平实、诚笃的性格,恬淡朴素的生活,都是从这个小山村开始的。熊秉明回忆父亲时曾说:在他的平实诚笃中,有深厚执着的爱:一是对祖国与乡土;一是对科学真理。

熊庆来故居徐徐讲述了一个平实诚笃的数学家、教育家的成长过程和辉煌成就,还展现了诚实温善的家风是如何影响熊家几代人的成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力争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育学子,立志做大事“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中山大学师生始终践
2024-11-12 05:59:00
...国健康传媒集团董事长吴少祯以“学术期刊服务药品监管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创刊20年回顾”为题作报告。报告指出,《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的创办旨在建设坚
2023-09-12 06:56:00
复旦大学中国式现代化行动研究实验基地共建启动仪式举行
日前,复旦大学举行共建中国式现代化行动研究实验基地启动仪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出席会议,并为本次共建设立的7个行动研究实验基地授牌。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作为复旦方签约代表与
2024-05-31 11:54:00
本文转自:昆明日报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被授予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扎根祖国西南边疆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在第2
2024-05-04 06:18:00
信长星在东南大学调研
...。他指出,东南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要力量。希望东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恪守“以科学名
2023-09-22 20:56:00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云浮举行
...院、中共云浮市委共同举办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云浮市新兴县召开。中共云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荣春,院党组书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2024-04-27 22:05:00
...中,引导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讲好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提升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心。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写照,是对中国共产
2025-01-23 15:00:00
...平总书记回信鼓励他们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东北大学师生表示,这是给予我们的最大信任、最大支持,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添动力
2023-09-17 06:06:00
一场“水稻革命”正从云南走向世界
...:玉溪日报一场“水稻革命”正从云南走向世界—— — 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攻克多年生稻选育世界难题调查云南大学农学院教授胡凤益(右)与团队成员、博士张石来正在打谷子。省、市相关专
2022-12-27 00:08: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