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解密慈禧太后临终遗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8 21:1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编者注),慈禧太后病势沉重,进入弥留状态。御医们手忙脚乱,开了一剂益气生津之方,想妙手回春:老米一两,人参五分,麦冬五钱,鲜石斛五钱,水煎温服。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后一剂药方,可惜此方可以生津益气,但无法挽救她的老命。一个时辰后,她就命归黄泉。

临终前,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慈禧太后晚年的临终遗言,令世人震惊,也给历史留下了一团迷雾。人们一直不明白这样一个成功坐上女皇交椅的铁血女人,这样一个有效控制大清王朝长达半个世纪的铁腕太后,何以最后留下这样的遗言?这是一个历史之谜,人们迷惑不解。仔细想来,一个王朝的命运如同个人的命运一样,仿佛都是上天的安排。细读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慈禧太后心里知道,大清王朝将会在她的手中寿终正寝。作为大清的当家太后,她当然知道流传盛广的叶赫那拉氏家族祖宗的遗言,仿佛冥冥之中,叶赫那拉氏家族的神秘之手选中了她作为大清帝国的终结者。她自负、坚定,充满智慧,在她的铁腕统治下,大清王朝的精英人物都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特别是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三人,都属羊,这三个充满欲望、精力过人的男人,好象是上苍赏赐给她这个属羊的女统治者的珍贵礼物,他们以男人特有的魄力、智慧和勇敢辅助她,使她能够顺利执政长达48年之久,将风雨飘摇中的帝国大厦牢牢地稳定在这块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可是,她走之后,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内忧外患,千疮百孔,交给一个三岁的孩子,这个帝国能够支撑多久?她感觉,也就是五年的光景。

解密慈禧太后临终遗言

其次,慈禧太后是位个性鲜明的女人,她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她的目标一定要达到。她的智慧、冷静和不动声色的冷酷,让她的丈夫咸丰皇帝敬佩而恐惧,所以,在咸丰皇帝去世之前,既充满了对大清王朝的忧虑,也充满了对心爱皇后的爱怜和担心。经过三思之后,咸丰皇帝就写下了一道密旨,交给皇后,大意是说,如果皇子载淳即皇帝位,生下载淳的兰儿(慈禧)如果不能安分守己,就消灭她:“朕不能深信其人,此后如能安份守已则已,否则,汝持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从这份遗诏上看,虽然咸丰皇帝是一位荒淫的皇帝,但他在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上不敢苟且,临终前对政务做了前所未有的安排,对一直心怀敬畏、对其个性忧心忡忡的兰儿,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慈禧的临终遗言,正好印证了咸丰皇帝的判断:女人是不可信的,容易失去理智的女人在政治上也是不可信的,女人在治理一个幅员广大的庞大帝国、并让这个帝国获得空前发展方面更是不可信。

最后,从整体上说,慈禧太后是一位心胸博大的女人,也是一位自命不凡的女人。在她的眼中,没有几个男人能够让她多看一眼。可是,她知道,像她这样的女人,恐怕是一千年才会出一个,从唐女皇武则天到她这个时代,刚好一千年,比孔子说五百年出一个圣人还不容易。可是,即使是这样,即使是她这样智慧、豁达、心胸博大的女人,即使是她这样对这个庞大的王朝驾轻就熟、让天下所有叱咤风云的男人俯首帖耳的女皇,也免不了女人天生的缺陷,这种缺陷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心眼窄,见识短,感情用事,不计后果。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正是充满了对女人的失望,也是她留给历史和政坛的一笔特别财富。

也有人这样解读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这个世界,特别是权力世界,是男人的世界。男权世界使得女人不得不依赖男人,因为所有的命脉都把握在男人手中,而女人真正的弱势,就是必须要依赖男人。再强的女人,也要通过男人攫取权力,还要通过男人巩固住权力。能做到这样的女人寥寥无几。古今中外的历史里不乏登上权力顶峰,而后又被摔得粉身碎骨的女人。依赖了错误的男人,政权不但不能巩固,生命都在旦夕之间。女人在权力斗争中的脆弱性,导致女人统治的脆弱,很容易被男人控制和利用。而且在中国,但凡男人的政权就比女人的更名正言顺。慈禧深知女人统治的脆弱。

首先,慈禧认为自己的一生是一个特例,是她超人的个性、智慧,无与伦比的机智果敢造就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生。作为执政者,最得意时候自认为不仅女人做不到她这一步,男人同样做不到!咸丰在位时他就明显感觉这位皇帝夫君的能力在她之下,做太后之后,她又能将公认为咸丰兄弟中最有能力的恭亲王奕完全掌控。所以,慈禧虽然爱美、会享受生活,但绝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女人,她让光绪称她为“亲爸爸”,说明她虽在生活上做足女人工夫,但在政治上她要当一个男人,比男人还男人的强者。慈禧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她争的是自己的权力,从未替妇女争过什么权力,她只代表她自己,不代表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严格来说,她内心看不起女性同类,而且事实上她也发现,没有哪一个女人能够像她那样出类拔萃,绝对没有人能顶替她的角色。故而临终谕令“女人不得执政”,就是担心她愚蠢的同类盲目模仿她,把政治搞得一塌糊涂,最后归罪于她这个“始作俑者”。

再者,慈禧对中国传统意识还是颇存敬畏之心的。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尤其政治上绝对是男人的舞台。中国历代关于反对与防止女人干政的训令多多,慈禧知之甚详。从内心来讲她也认为这些训令是有道理的,是不能推翻的。其实早在她一千多年前的武则天在政治上做得比她更彻底,正式称帝,但在临终时,作出的最后诏令是“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这个有神论者,她怕到了阴间无法面见李唐王朝的列祖列宗,不敢以则天皇帝的身份“驾鹤西行”,临死重新披上皇后的外衣,留一座无字的碑文。慈禧太明白武则天的心思了,临死她也要在面见清朝列祖列宗时,有一个比较好的交代。所以严令后来的女性效法她。

还有,慈禧晚年尤其是临终,对自己的一生肯定做了回顾,感觉有很多失误,作为女性执政有很多力不能及的地方。受女性自身性格的局限、视野的局限以及社会风俗的局限,无法做到像康熙、乾隆那样与大臣进行直接、自如的交流,可以对宫外的一切获取直接的印象,甚至亲披战袍出征,而慈禧连正式的上朝都不能进行,只能坐在帘子后面发表简单笼统的指令。她内心同样认为,女性是不适合执政的。她本人只是不得已才在政治上霸得一位,如果不争不霸只能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她临终时否定了女性执政的合理性。

慈禧的临终遗言,在《清史稿·后妃传》中没有记载。最早披露此事并广泛传播的人,正是慈禧太后最后的情人伯克豪斯,他在慈禧太后去世2年后的1910年9月,出版了《慈禧外传》,将慈禧的最后遗言公之于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真是最为奇特的历史一幕: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太阳落山的酉时,光绪皇帝崩逝于中南海瀛台之涵元殿,终年38岁;十多小时之后,十月二十二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慈禧太后逝世于中南海之仪鸾殿,终年74岁。

24小时之内,皇太后和皇帝相继去世,朝野轰动,天下震惊。

慈禧太后去世后,清廷发布了她事先拟好的遗诏:予以薄德,祗承文宗显皇帝(咸丰)册命,备位宫闱。迨穆宗毅皇帝冲龄嗣统,适当寇乱未平,讨伐方殷之际。时则发捻交讧,回苗交扰,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满目疮痍。予与孝贞显皇后同心抚训,夙夜忧劳。秉承文宗显皇帝遗谟,策励内外臣工及各路统兵大臣,指授机宜,勤求治理,任贤纳谏,救灾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难,转危为安。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统,时事愈艰,民生愈困。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不得不再行训政。前年,宣布预备立宪诏书,本年颁示预备立宪年限,万几待理,心力俱惮。幸予体心素强,尚可支拄。不期本年夏秋以来,时有不适。政务殷繁,无从静摄。眠食失宜,迁延日久,精力渐惫,犹未敢一日暇逸。本月二十一日,复遭大行皇帝之丧,悲从中来,不能自克,以致病势增剧,遂至弥留。回念五十年来,忧患迭经,兢业之心,无时或释,今举行新政,渐有端倪。嗣皇帝方在冲龄,正资启迪。摄政王及内外诸臣,尚其协力翊赞,固我邦基。嗣皇帝以国事为重,尤宜勉节哀思,孜孜典学。他日光大前谟,有厚望焉。丧服二十七而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9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武帝临终遗言是哪八个字
...丰帝在去世前也钦定的八个辅政大臣,但是同治帝的母亲慈禧联合其小叔子奕将八大臣除去,慈禧开始掌握了国家的政权。慈禧在垂帘听政以后,整天的忙于与众大臣钩心斗角,而忽略了同治皇帝的
2023-08-05 22:02:00
慈禧临终前究竟说了些什么?她是否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呢
慈禧太后,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的名字与晚清的兴衰紧密相连。在她长达数十年的统治生涯中,她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衰落,也参与了无数次试图挽救乾坤的政治斗争。临终前的遗言,是她在人生最
2024-10-23 20:53:00
...就是西汉的吕后、北魏的胡太后、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太后。西汉的吕后,名叫吕雉,是刘邦的皇后。刘邦驾崩后,吕后报复戚氏,将她制成了“人彘”,使得汉惠帝受了惊吓,不能理政。实
2024-05-20 07:59:00
聊聊晚清第一重臣左宗棠之死
...时,选择了奴颜婢膝的跪求安稳。在晚清历史时期,虽有慈禧太后霍乱朝政,皇帝又被无情圈禁,李鸿章作为权臣态度柔和,但此时却有一个人坚定地为晚清朝廷发声,他竭力与西方列强周全,也因
2022-12-29 11:51:00
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为皇后垂帘听政,她最得宠
...因此就算被选入后宫,也往往位份很低,比如叶赫那拉·慈禧,当初就只被封为兰贵人。(慈禧剧照)慈禧之所以能逆袭成功,最终垂帘听政,成为清王朝的实际掌舵人,她的确有别的嫔妃不及之处
2023-08-12 15:15:00
68岁的慈禧太后是怎么保养身体的
...、儿子同治帝年幼,使得原本该在后宫生活一辈子的女人慈禧,有机会在历史的夹缝中意外地走到了朝堂,染指朝政,甚至最后成了晚晴绝对的实际统治者。这基本成为谈论慈禧太后时的第一概念:
2023-05-13 06:20:00
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有多少?谁最有代表性?
...的妻子吕雉,二为宋真宗的老婆刘娥,再有,就是清末的慈禧太后了。吕雉当国,大臣战战兢兢。严格地说来,吕雉不能称为垂帘听政,她没有设帘,也没端坐于朝堂之上,不过,吕雉虽未设帘,但
2023-06-27 11:43:00
慈禧死后李莲英是怎么活下来
...太监,一生都在帝后之间周旋的李莲英,在他最大的靠山慈禧死后,他还能够平安地活三年,李莲英又是凭借什么能够在慈禧与皇帝、大臣之间活下去,最后还功成身退呢?李莲英小时候接收过一定
2023-05-11 20:43:00
慈禧太后是如何一步步让晚清走向灭亡的?
...一样下沉。说到清朝,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慈禧太后,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当李鸿章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时,他对儿子说了八个字。虽然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字字经典。慈禧太
2023-01-25 19: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