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15: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场景,那就是官员审案,要对犯人(依现代用语,应叫“嫌疑人”)动刑时,往往会有“拉下去重打几十大板”的处理意见,衙役一听,便会将犯人拖出堂外(也有直接在堂上)扒了外裤,对着犯人的屁股就是一顿胖挨。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打犯人屁股这事,朱元璋是热衷的,他所要打的,并不是普通人犯,而是朝中重臣,因为是朝堂上打人屁股,因而,这种刑罚又有个名字,叫“廷杖”。廷杖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又一说是北周宣帝,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到了清朝,廷杖之刑犹存,比如光绪的爱妃珍妃,就遭受过慈禧太后的廷杖——廷杖是打在屁股上,疼在内心里。这样的刑罚,对于一个皇帝的女人来说,是何等羞辱啊。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犯错受罚,是古人最朴素的法治理念,而犯错程度不同,所受惩罚的轻重也不同。从远古时代的“五刑”,到现代科学规范的律令,其实也是个不断人性化的进步过程。远古的“五刑”,是对犯人身体施以最直接的伤害。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五刑”,可分为上古五刑(又称奴隶制五刑)与封建制五刑。上古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封建制五刑为“笞、杖、徒、流、死”。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具体来说,上古五刑中的墨,又称黥刑,是在犯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字,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水浒传》中的“刺”配,就是例证。劓,是割去受刑人的鼻子。剕,也作刖刑,是指砍去受刑人手或足的重刑。砍足曰剕,砍手曰刖。另外,与砍去手足相类似的还有砍去膝盖骨的膑刑。比如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伯灵,因受同窗好友庞涓迫害遭受膑刑,其后才改名为孙膑的。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宫,很好理解,就是毁坏人的下体,比如司马迁所受之刑,即是。还有,封建帝王后宫里的太监们,也都是自愿受此刑罚后,才能进宫当差的。大辟则是死刑的统称,方法很多,也很惨烈,就不一一例举了。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封建制五刑中的笞,就是用荆条责打犯人,用于惩罚轻微或过失的犯罪行为,新加坡的鞭刑,就是“笞”刑的变种。杖,就是用法定规格的“常行杖”击打犯人的臀、腿或背等处。徒,与现代的徒刑高度相似,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剥夺犯人的人身自由,并强迫其戴着钳或枷服劳役。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流,意为流放,即将犯人遣送到指定的边远地区,强制其戴枷服劳役一年,且不准擅自迁回原籍的一种刑罚。像清朝常常将犯人及家属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即是。死就是死刑,分为刮、斩、绞等,绞因得以保全遗体而稍轻于斩,而刮刑则最为残酷、惨烈。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两相比较,上古五刑更残酷。而封建制五刑中的“杖”,就是我们俗称的打屁股,在五刑中算是较轻的刑罚了,即使是这种情节较轻的杖刑,由于执行者在杖击犯人时,并没有规范化要求,由于受杖部位有异,往往也会将犯人击毙。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这样的情况才有所改变,犯人遭受杖刑,就只打屁股了,这们,犯人受的只是皮肉之苦,可保不随意就丢了性命。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一幅“明堂针灸图”。有一天,李世民从太医那里看到此图,他了解了人体真相,人体重要器官的穴位多在胸背部,这些部位如果遭受严重撞击,人就会有生命危险。而屁股上的穴位相对较少,也鲜有危及生命者。

古代犯人受罚为什么只打屁股

受此启发,在修订唐律时,李世民专门对杖刑的执行标准作了硬性要求——对犯人用杖刑时,不许击打胸部与背部,而是狠挨皮糙肉厚的屁股。李世民的这一规定,此后各朝都积极吸纳了,因而,才有了古装剧中的打犯人只打屁股的情节,这并不是编剧、导演的臆想,而是真实的历史存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行刑为什么都选择打屁股
...。有一种说法是:“打屁股”被最终确定下来,和唐太宗李世民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李世民之前,对于打哪里还没有过明确的部位规定,致使很多本不该打死的犯人被活活打死,这样也自然造成了一
2024-05-16 13:52:00
古代杖刑到底有多疼
...伤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汉朝时的“杖刑”,说是为了体恤犯人健康,用“杖刑”替代砍人手脚的“肉刑”,可一顿噼噼啪啪打完,受刑者往往“率多死”。隋文帝耍威风“杖刑”的那几年,官员们吓
2023-04-23 15:37:00
明朝廷仗背后的权力游戏
...然后一通乱打,蒙到哪个部位算哪个。直到唐贞观年间,李世民逛太医院,看到了一幅“针炙图”,发现人体的很多经脉主要集中在背部,屁股上的经脉很少。因此为了减少笞死人的几率,规定笞刑
2023-12-04 22:26:00
古代中国针对女性的残忍刑罚:虎豹嬉春
...括墨、劓、剕(刖)、宫、大辟等。其中,“墨”是指将犯人的面部涂上墨汁;“劓”是指割掉犯人的鼻子;“剕(刖)”是指砍断犯人的脚趾;“宫”是指剥夺犯人做为男子的权利,使其成为阉人
2024-01-13 07:13:00
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刑罚及其影响
...谓刵刑,即割耳。与劓刑的情况差不多,损其五官,是对犯人进行双重惩罚,肉体的和心理的。第四种为椓刑,该刑是废掉男女之繁衍生育之功能,在具体操作上,是宫刑的1.0版。第五种是杀戮
2023-09-06 21:37:00
古代一种沿用千年的刑罚,为何现代年轻人却非常喜欢
...墨刑可谓是对人体伤害最小的一种刑罚,施刑的方法是在犯人的脸上或者身体上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汁或者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符号。由于这种刑罚所需要的墨汁颜料是必不
2024-04-24 09:35:00
古代为何不监禁犯人,而选择流放艰苦的边疆?
...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本文将探讨古代为什么不把犯人关进监狱,而是要花大功夫把人发配到千里之外的原因,以及这种做法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一、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古代刑罚制度的演变
2024-04-28 21:33:00
流放是什么罪?古代犯人一般流放到哪里?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重的人都被剥夺爵位,并流放到蜀地,服刑三年。 流放犯人后来秦王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把吕不韦和家属流放到蜀地,也就是今四川省,结果吕不韦直接服毒自杀了,也不愿意受流放
2023-09-18 11:40:00
古代的笞杖有很多讲究,轻如挠痒痒重则小命不保
...活活打死。到了唐朝,出现了《明堂针灸图》,当朝皇帝李世民得知人体的重要器官穴位多在胸背部,这些部位若被严重撞击、拍打,就会有生命危险,而屁股部位的重要穴位就少得多了。这使唐太
2023-07-24 15: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