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到底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4 14:47:00 来源:戏说三国

一看到这句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出自被后人誉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整首诗的内容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对于“床”字的解释却说法各异,有的译为“井台”,有的认为是“窗”的通假字,有的则认为是“胡床(现代的马扎)”,还有的认为就是指本义,睡觉的床。那么到底是指的什么呢?

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到底是什么?

在回答问题前,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此“床”绝不是我们通常在室内躺卧睡觉用的床。

其实,这个“床”字,指的是古代的“井栏”。原因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到底是什么?

一、古代“井栏”形如“床”。

古时人们喜欢围井而居,井边成了居民们活动交流的公共场地。成人在此或取水或洗涤,夏夜来这里聚会纳凉,同时谈天说地。孩童也爱在对着家门的井栏外的空地上玩耍。

据考古专家研究发现,井栏就是在水井四壁用“井”字形木架从下而上垒成,用来保护井壁使其不塌陷,也是为了防止人们掉入井里,而凸出地表的木制结构围墙。其形四角或八角,形状特别像古代的床,故,又谓之“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所以,把“床”译为“井栏”是可以解释通的。

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到底是什么?

二、方能达到望月的最佳效果。

诗人李白在一个秋日月光皎洁的夜晚,置身事外赏月,无论是把月光怀疑成霜,还是举头望明月,都需要有一定的距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井”的远度和井上方望月的高度,都是比较合乎常理。

此外,在古人心目中井也用来代表家乡,如“背井离乡”的成语就是因此而来的。

所以,对这句诗最符合常理的解释,应该是在寂静的夜里,诗人遥看井栏前的月光,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并结合此情此景创作出经典名诗《静夜思》。

短短的四句诗,清晰朴素的表达了远在异乡之客,浓浓的思乡之情,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通过吟读诗句,让人对诗人背井离乡、寂寞难耐之苦感同身受,对望月思乡情景的描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千百年来,始终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读者,而且世代流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16: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白〈静夜思〉的“山寨版”:从“看月光”到“明月光”
还记得儿时最先背会的那首儿诗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尽管是离开校园几年的社会人士,若是再在他们面前提到这首诗,他们必定也会十分流畅一字不落地背出来
2023-09-23 18:07:00
不羁才子李白:才华横溢与传世诗篇的传奇人生
...说都是宝贵的。说到李白,家喻户晓的诗句应该还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然字句之间比较通俗易懂,但却又给人一种浪漫空灵之境,仿佛此时人已经置身于他所处的状态,特别能打动人
2024-03-19 06:10:00
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的真正含义,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为家喻户晓的那首,几乎连三岁的娃娃张口也能背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这首诗看似简单,但却被误读了千余年,尤其是前两句的真正含义,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2024-04-07 19:39:00
好友无数的李白,为何在王维这翻车
...哪怕是从街边随便找来一个幼童,他都能给你背几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从中就足以窥见。说起唐朝诗歌的代表人物,那无疑要以诗仙李白为首,小儿皆会吟诵的《静夜思》可不就是出自
2023-11-20 19:38:00
闻名天下的诗仙,居然还是天下第一剑客?
...运用到了实战当中去了。一个会舞剑的酒鬼,满嘴都是床前明月光,这谁遇到了不想揍他?所以路上总是能够积累一些战斗经验的。不过说李白的剑法天下第二,确实是有些夸张了。毕竟当时并没有
2023-04-24 06:19:00
...高明的诗人如果写到风,是否也会“就算相拥”呢?且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武元衡《春兴》“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寓飘逸
2023-12-19 05:26:00
...活力。全民参与的背后,是文化共鸣的悄然生长。从“床前明月光”的童蒙背诵,到“大江茫茫”的豪情咏叹,诗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人生感悟,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活动设置的互动机制
2025-07-24 19:45:00
李白:盛唐的“嘴炮王”,一口诗词震古烁今
...一片山水中都能找到灵感,哪怕是喝醉了,也能写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佳句。四、与历史人物的“互动”李白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历史的“互动者”。他与许多历史人物都有过交往,
2024-11-28 09:18:00
看完《长安三万里》还有疑惑?
...王昌龄、岑参等曾经在课本书籍中了解的诗人,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大家熟悉到能信手拈来的诗句,都
2023-07-11 02: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