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打更人,他们都主要做哪些工作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3 19: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任何时代,时间都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元素,所以古人不仅计算了二十四节气,还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作为时间单位,帮助人们从事各种生产劳动。

但是古代的计时工具非常有限,使得人们很难随时随地得到准确的时间。尤其是晚上,长夜漫漫,没有办法争取时间,于是更夫这个职业就应运而生了。更夫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在夜间获取当前时间的需求,还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不得不说,虽然技术落后,但古人的智慧还是很惊人的。

在封建时期,由于人们的科学知识极其有限,因此为了解诸多无法理解的现象,人们便将神明和鬼怪的概念,引入到知识体系当中,以此来为各种现象找到合理的解释。正因如此,在人们繁衍生息的过程中,这些迷信观念也被传承下来,成为人们意识中挥之不去的内容。所以人们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神一直保持着敬畏的态度。

夜晚总是给人带来莫名的恐惧,使得人类经常在夜间受到野兽的袭击,对黑夜感到恐惧可以让人提前防范危险,继续生存下去。

虽然后来的人们早已摆脱了野兽的威胁,但对黑夜的恐惧却一直存在。所以当初更夫的主要作用就是驱赶所谓的邪灵和人们内心对黑夜的恐惧,以求晚上睡个好觉。有了更夫的存在,夜晚不再是漫长寂静的夜晚。人在晚上休息的时候,心里更踏实。久而久之,人们变得越来越依赖更夫。

随着更次的确定,更夫便又担负起在夜间报时的责任。人们常说的三更半夜,指的便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将夜晚分为五个更次,所谓五谷天明,便是说当最后一个更次敲响时距离天亮就不远了。而其余四个更次,分别为19至21点,21至23点,23至1点和1至3点,三更天刚好是23点到凌晨一点的时间。在古人的观念里,夜晚刚好过了一半,因此被称为半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时间。一方面,人们在总结生产经验后,探索出了一套如何有效从事生产劳动的成熟规律;另一方面,人们习惯了这样规律的生活。这样,如何准确计时就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虽然我国早已发明了日晷、铜锅滴漏等计时工具,但由于携带不便,价格昂贵,很难在人民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白天,人们仍然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粗略地估计时间。在晚上,人们很难获得时间信息。所以,这个时候更夫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焚烧香烛等有立竿见影效果的物品,更夫可以大致估算出大致的事件,大概的事件,然后打更报时。根据所打的节奏,与更夫喊话内容的不同,人们便能够知道当前是什么时间了。虽然这一做法无法做到准确报时,但对于古代人的进食方式,直到当前的更次已经足够了。

所谓“朝臣待漏五更寒”,封建时期最重要的早朝,也只是要求五更天准时到齐,,其他生产劳动自然不会受到影响。这样,一个地区或城镇的居民只需要由更夫查看香烛的燃烧情况,在需要打更的更次将信息告知人们,人们就不用家家户户点蜡烛了,既节约了成本,又大大降低了火灾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更夫可以被人们看到的利用价值,便是为一定区域内的百姓报时。然而他存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背后隐藏的意义比告诉人们时间重要得多。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夜晚使用蜡烛作为照明工具,这种使用明火作为光源的做法持续了很长时间。而古人当中又不乏刻苦攻读之人,想要在夜晚读书也只能使用蜡烛。因此,古人在夜晚想要读书是十分辛苦的一件事,微弱的光源会让眼睛十分疲惫,因此长时间在蜡烛下阅读书籍便会十分困乏,而周围摆放的书籍和纸张,则是极容易引发火灾的物品。更夫在打更时,除了敲打更刺之外,口中还会喊道,“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以此来警戒人们要留意家中的蜡烛,避免引起火灾。

除此之外,由于古代没有路灯,因此人们在夜间的行动能力大大受到限制。但是对于训练有素的盗贼来说,夜色却是十分有力的掩护,因此古代夜间经常发生凶杀盗窃的案件,这也是在某一历史阶段,会出现宵禁政策的原因。

所谓宵禁是指天黑后禁止人们外出。一旦被夜间巡逻的士兵抓住,就会被当成强盗,可见当时的社会治安有多糟糕。更夫的设立也是为了一定程度上震慑小偷。俗话说“做贼心虚”,就算是武功再高的贼,做坏事也是非常害怕被发现的。更夫在打夜班的时候需要沿着一定的路线行走,同时也起到巡逻的作用。一旦发现小偷,还可以敲响手边的锣,叫醒熟睡中的人,这样小偷就很难得手了。而皇宫或者王府里的更夫,甚至还要有一定的武艺,这也是为了防范由强盗出没会对主人不利。雍正《剑侠图》里的佟林,便是在贝勒府中打更时以一敌五立下大功,才得到了雍正的赏识。

此外,更夫的设立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在封建时期,社会提供的工作是有限的,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很难从事这些工作。更夫的工作相对轻松,也给这些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样一来,这些人有谋生能力,社会就少了安定的因素。如果没有打更人这一职业,不仅人们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这些无力谋生之人也可能会走上歧途。封建时期虽然科技受到时代的局限,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当时的人们运用有限的手段去解决诸多实际问题。更夫的出现便是当时人们智慧的体现,更夫不仅解决了报时的问题,还节约了不必要的物资消耗,更起到了维护治安,解决就业等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深夜若没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的智慧让人叹服
...就行了,看起来十分的轻松。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这个工作不仅全年无休,刮风下雨都要进行,而且不能有错,薪水也很低,所以几乎没人愿意做这样的工作。据史料记载,元朝之前的打更人都是
2023-02-02 14:22:00
为何古代深夜要打更,若没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的智慧让人叹服
...判断出当下的时辰。而“更夫”这一称谓,也因其打更的工作而得名。更夫的三项主要职责:报时、守护防盗、防范火灾。如前文所述,更夫的主要职责就是报时。那么,他们是如何报时的呢?古人
2024-09-09 11:39:00
古代深夜为啥要打更,安静睡觉不好吗?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物归宁,人们纷纷进入梦乡之际,更夫们却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每隔固定的时辰,他们便会敲响手中的更鼓,那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穿透了夜的寂静,仿佛在向沉睡中的人们温柔地提醒:“时间又
2024-08-25 12:36:00
更夫会不会影响到古人的睡眠呢
...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大多数都是在白天进行的。也就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而这个休息的时间,自然也是相当漫长的。漫长的黑夜时间,人处于昏睡状态,没有时间流逝的感觉,因此需要有外界条件
2023-05-20 15:11:00
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夜晚,如何计时呢
...方式。在每个城镇中,都会有专门的更夫负责夜间的计时工作。他们根据观察天象,以敲击更鼓的方式报告时间,每过一个时辰(即两小时),就会敲一次。这就是古代人们常说的“打更”。除了更
2024-09-29 21:56:00
古代打更难道只是为了报时吗?其实还有这几个功能
...很多职业,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尤其是现在,职业分类很多,选择性也比较广。要说在古代,有这样一份职业,他们是夜晚工作,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就有体
2023-07-15 09:05:00
古代打更人为何要在人睡觉时打更
...,古人是如何确定时间的呢?方法很巧妙;看着打更人的工作,咱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打更人一开始从工作的地点出发时,可以得知准确的时间,那么他们要走几个小时,在此期间,他们
2024-02-10 10:41:00
古代的“鸡人”是一种什么职业?
...可见鸡人的主要职责便是负责守夜和报时,也就是更夫的工作职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后面的几个朝代,更夫的作用增加了不少,除了报时之外,还需要负责防火防盗。在这种时候,更夫的
2022-12-17 16:46:00
聊聊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打更
...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
2023-07-06 06: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