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分封宗藩以安定明朝朝堂政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9 08:21:00 来源:戏说三国

“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帝王,他曾采取多项措施以拥护皇室,例如分封皇室宗亲,并设立宗藩。宗藩在当时有着高度的自治权,宗亲甚至能够拥有自己的护卫部队,同时在对外征战的时候,宗室也成为其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但出于“设宗藩以拥皇室”的目的,洪武帝绝不可能放任宗藩。为防止宗藩的拥兵自重,朱元璋提出“居重驭轻”的军队建设,实现了朝廷对宗藩势力的限制。利用“藩屏帝室”达到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的作用。

朱元璋分封宗藩以安定明朝朝堂政局

一、洪武初年皇室衰微,为保明代朝堂政局稳定,朱元璋认为“设宗藩以拥皇室”迫在眉睫

明初,朱元璋效法西周实行分封制。但却和西周不同,明代的分封主要是设立宗藩。因分封而亡的西周,为何能够得到明太祖的重视?

“昔者,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

这一原因或许就要从元代的覆灭谈起。当时的朱元璋在建明之初,就意识到元代之所以土崩瓦解,其主要就是因为“群雄并起”。从而也就造成了元末民间生灵涂炭的悲惨境遇。

而明太祖朱元璋正是出于防止“群雄并起”而引发朝堂纷乱,所以才选择借鉴西周的分封制。但太祖的精明之处,并不局限于分封带来的四方安定。同时他看到了,分封制固然能够使得朝堂稳固。可是如果不加以抑制,分封之地或将再起腥风,威胁明代的统治。

朱元璋分封宗藩以安定明朝朝堂政局

其实,朱元璋对分封之流弊早已深知于心。洪武元年,朱元璋与太子朱标共同讨论《汉书》中所载七国之乱。朱元璋问道:“此曲直孰在?”朱标回答道:“曲在七国。”而太祖认为,七国之乱的罪魁应是天子的分封不周,肆意的盘剥诸侯,从而引发动乱。

所以,在分封之时,太祖明确只是对皇室宗亲进行分封。这样的做法就是考虑到了皇室内部的稳定。同时,分封宗亲也削弱了原本掌握军权的名臣功将的实力。从而达到皇权的集中统一,改变了军权分置的窘困局面。

而细观明代历史,可以发现明代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成为了朝堂大小事务的统一管理者。虽说事无巨细,但一人之力,就要处理如此繁重的国家大事,仍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因而朱元璋就此挑选了一批“值得信任”的朝臣,以辅助自己。但从太祖却认为,这些“值得信任”的朝臣终有一日也会成为玩弄朝堂的权臣。

因此,与其将天下之权交给外室,还不如选择分封给皇室宗亲。这样哪怕宗藩崛起,依旧是朱氏明权的统治。而一场突变,也促成了宗室分封的形成。

朱元璋分封宗藩以安定明朝朝堂政局

洪武二年,原本承袭帝位的太子朱标,即朱元璋的嫡长子突然离世。使得皇室衰微,各方势力也因此肆意而动。察觉到政局的动荡,来不及祭奠自己骨肉血亲的洪武帝,将“设宗藩以拥皇室”摆在了首位。

“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洪武三年,朱元璋首次分封宗室。明确了自己实行分封实际上是为“效仿古代哲王”,并认为这才是稳固朝堂的“长治久安”之计。同时,从对诸王的分封册帖中,也能够看出太祖的殷切期许。册秦王文:“当敬天地在心……谨兵卫,恤下民”;册靖江文王文:“谨尔受封之制,毋忘训言,益修厥身”。

太祖的这一做法,是为了敦促受到分封的诸王,应该做到谨以修身,勤以养德,完成“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的重任,宗藩也自此开始发展起来。

朱元璋分封宗藩以安定明朝朝堂政局

二、朱元璋三次分封诸王,促成“藩屏帝室”局面的形成,使宗藩拥有独立的军权和一定的行政权,并相互制衡,实现独立治理以避免宗亲矛盾冲突

换言之,朱元璋分封诸王,的确是为了“设宗藩以拥皇室”。但简而言之“藩屏帝室”也不为其目的之一。因此,对与分封地的选择,也是充满了太祖对地区的认知和考量。而对诸王的安排,也是太祖用人的独到之处。洪武年间,朱元璋一共进行了三次的分封。

洪武三年,设其子为宗藩,其中四子朱棣为燕王;后洪武十一年及二十四年,将其余各子依次序分封为王,并作了相关的人事调整。

朱元璋分封宗藩以安定明朝朝堂政局

从三次分封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各子的分封之地均在北地,而诸王则统领军事重地。这一安排稳定了北地的统治,而将岷王封地调配至云南更是体现了朱元璋的军事谋划。那么,受到分封的诸王究竟有何权力呢?

首先,有着独立的军权。因为分封之地大部分均为北境,时局相对动荡不安。考虑到诸王的安全,太祖朱元璋允许诸王设立亲王护卫,以保障诸王。对亲卫的数量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也就形成了规模大小不一的亲卫部队。

“护卫甲士少则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

根据《明史》的记载,洪武六年,朱元璋命长兴侯耿炳文于西安、凤翔等地募兵19000人,作为秦王府的护卫军队;洪武二十四年,太祖命各地指挥使选派千余人,作为保护宗藩的亲卫军。

朱元璋分封宗藩以安定明朝朝堂政局

其二,对军事行动有着自主决定的权力。各地的宗藩诸王,在自己管辖之地的军队中处于最高统帅地位。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洪武十八年思州的蛮荒频发,太祖下令汤和为征虏将军,周德兴为副将听从楚王朱桢的指挥。”后来成功的平定了思州的蛮夷之乱,大受太祖赞扬。

除了对军事上有着极大的管理权力,诸王还有着对地方行政权力的有着一定的自治能力。而太祖朱元璋也借用诸王的自治,实现了自身的管理权力。洪武三十年,四川榷茶私卖,引发了朱元璋的担忧。

“我国家榷茶,本资易马,以备国用。今惟易红缨杂物,使番夷坐收其利……岂所以制夷狄哉?”

蜀王从太祖的诏令中得知朝廷对榷茶私卖的态度是极为抵制的,因此顺势借用自己在布政司权力,消解了此类现象的出现。由于这一事件,《明史》还专门刊载,以赞扬蜀王“独以礼教守西陲”的做法。

常言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之深远。朱元璋作为众多皇子的父亲,更是将这一点体现的一览无余。同样作为一国之君的他,也要考虑到应该怎样巩固朝堂。因而分封诸王,设立宗藩也就成为了明太祖的首选。通过赋予宗藩军事权和行政权进行自治,既达到了一视同仁的目的,避免了宗亲的矛盾冲突。同时也促成了“藩屏帝室”的形成。

朱元璋分封宗藩以安定明朝朝堂政局

三、明代宗藩的设立,其本质是为牵制诸王势力,实现宗室军权部署与制衡,保障皇权的地位,成为后世效仿的对象

明代宗藩的设立,可以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呕心沥血之作。但是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以及诸位皇子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矛盾,使得这一分封的进行并不是那么顺利,因而造就了先前所说的三次分封。

其实,朱元璋“设宗藩以拥皇室”的做法,的确符合了当时皇室衰微的政治局面。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太祖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以稳固宗藩。

从先前的历史经验中,尤其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四起。朱元璋就发现,宗藩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终将导致藩王拥兵自重的情况出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太祖不得不从宗藩的实力入手,从内外相消两个层面削弱藩权。其用心可见一斑,即用中央的实力,对地方力量进行严格管控。

朱元璋分封宗藩以安定明朝朝堂政局

之前所说,宗藩在军事和行政两个层面进行自治,这点不容否认。但明太祖朱元璋,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对宗藩的势力加以钳制。虽然各氏宗亲都有着自己的护卫军,其人员的数量也没有或多或少的规定。但朱元璋考虑到,一旦谋逆的事情发生,这一只军队很有可能就是危机统治的虎狼之师。

“(藩王)不许延揽交结奔竞佞巧、知谋之士,亦不许接受上书陈言者。”

——太祖诏令

于是,从这一诏令中就可以看出太祖的用心。即使对封地的军队有着最高统辖的权力,也不能私招幕僚,以壮大个人之力。诸王所管军队的长官,都必须是朱元璋亲自指派,直接听命于太祖。

即使是之后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称帝后,因为各地宗藩的施压,被迫只能在燕地建立行都,为后世不耻。名不正则言不顺,一反祖宗之制的朱棣在其后的朝堂之上,也只好启用宦官监军,实行“藩禁”的政策。

由此可见,太祖设立宗藩,其本质上是在诸王之间形成实力的对峙,从而牵制各方,使得皇权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后世效仿的对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宗禄供给制度:拖垮明朝财政的重要原因
...人的手中。不过因为金额过于庞大,国家财政负担困难,朱元璋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削减标准。比方说亲王五万石的米,削减到了一万石等等。可尽管如此,这样的俸禄还是高得可怕。不仅仅是亲
2024-02-23 19:47:00
明朝南陵王朱睦楧,《宗藩条例》的推动者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在总结前朝覆亡经验,考察历朝历代得失之后,决定恢复古老的分封制,分封诸子为王,让他们去藩屏帝室,希望能够在大明遇到生死存亡的危机时,这些藩王能够站出来挽狂澜于
2024-01-19 06:10:00
明初的藩王分封到底是什么样的
...度,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政策最差的一种。蒙古式封建残余朱元璋一手建立了明朝宗室管理制度明朝的宗室管理制度,实际上有着浓郁的蒙古遗风。以元朝继承人自居的朱元璋,不仅要对外继承过去蒙
2023-05-20 10:49:00
...们就命运不济,整体来说人生可谓灰暗。因为她们的父亲朱元璋以及兄弟朱棣,都是极其敏感且嗜权如命的皇帝。明太祖一共有16个女儿(两位早夭),基本都与功臣联姻。但14位驸马,有五位
2024-04-15 22:26:00
...宗藩具体都干了些什么呢?首先来看齐藩。齐藩始封王为朱元璋第七子朱榑,他也是齐藩的最后一任藩王。朱榑和他的不少兄弟一样,性格上存在致命缺陷“凶暴”。虽然朱元璋因爱护子女并未苛责
2023-03-13 16:43:00
为何说是朱元璋的子孙,吃垮了大明朝
文章引言:朱元璋作为一代雄主,建立大明朝,这样的人物,肯定对历史有一些了解。即是认识不足,身边也有一群君臣谋士。朱元璋自然会知道,“藩王”制度,在明朝之前的历史上,造成了巨大的危
2024-06-20 15:45:00
揭秘明朝宦官:皇帝的秘密武器与制衡文官集团的力量
...如,明朝前期曾出现了一群极其特殊的宦官:安南宦官。朱元璋登基后,明朝与周边国家建立起了宗藩关系,安南便是其中之一。安南是最早归附明朝的藩属国,这种积极的态度赢得了朱元璋的好感
2024-04-07 14:13:00
...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朱元璋在洪武三年正式确定封藩制度时,就赋予了自己后世子孙一个必须履行的义务-- 藩屏国家。从这点来说,危难之际朱氏皇族为大明
2024-05-22 08:52:00
明太祖朱元璋与高丽君臣关系的建立与破裂
明太祖朱元璋,现存文书甚多,是研究他思想和内政外交的重要数据。这些诏令有的是朱元璋亲笔,有的是文臣代书,但都遵从太祖训令,以白话文撰写。特别是那些,以白话书写,未经改动的“圣旨”
2023-09-09 00: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