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是朱元璋的子孙,吃垮了大明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0 15: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文章引言:

朱元璋作为一代雄主,建立大明朝,这样的人物,肯定对历史有一些了解。即是认识不足,身边也有一群君臣谋士。朱元璋自然会知道,“藩王”制度,在明朝之前的历史上,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那么疑问就来了,既然如此,朱元璋成立大明之后,坚持推行“藩王”制度呢?

为何说是朱元璋的子孙,吃垮了大明朝

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是这样解释的:

众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古今通谊,朕何敢私!尚赖中外臣邻相与维持,弼成政化,故兹昭示,咸使闻知。

也就是说,西北边疆,必须由亲兄弟带兵镇守,才可以抵御外患,因此采取分王制度,辅助中央朝廷。

朱元璋说得冠冕堂皇,小编却认为,封藩王和宗亲制度,只是为了优待朱家子孙而已。

朱元璋为了保证,朱氏子孙的融化富贵,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待法令:

为何说是朱元璋的子孙,吃垮了大明朝

第一,礼制

所有的皇子,都封为亲王,冠冕车旗都是第一等,公候大臣,见之必须伏面拜谒。

第二,传承

所有亲王的嫡子,10岁就授予金册金宝,立为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皆为一品。其余诸子,10岁授予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冠服为二品。

第三,请名,请封

所谓的“请名”“请封”是联系在一起的,宗藩子孙,一出生就可以到宗人府,登记赐名,然后就可以领取禄米。获得这样的身份之后,就可以“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也就是说,大明朝廷养其一辈子。

为何说是朱元璋的子孙,吃垮了大明朝

第四,爵禄

这个政策,是拖垮大明朝的主要措施。

按照洪武九年的规定:

亲王级别,每年可领取米5万石,钞2.5万贯,锦四十匹,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银2000两,盐200引,茶1000斤。

靖江王级别:米2万石,钞万贯,其余物品,折合亲王级别的一半。

公主未受封,丝、纱、罗各十匹,冬夏布三十匹,银200两。如果受封,会赏赐田庄一所,米五百石,钞2000贯。

亲王子嗣未受封,待遇与公主相同,女子减半。

受封的郡王,米6000石,钞2800贯,其余是亲王待遇的四分之一。

为何说是朱元璋的子孙,吃垮了大明朝

其余还有很多的限制,反正只要是朱家的子孙,多多少少都会有俸禄。

如此慷慨地赐予,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大明朝廷就已经不堪重负,逐渐的减量。

第五,品级

洪武年间开始,郡王之子为镇国将军,为三品,孙子辈为辅国将军,为四品,以此类推,一直到六世孙一下,为奉国中尉,为八品。

也就是说,朱家的子孙,不管繁衍多少代,都是由官职,可以领取俸禄的。

洪武四年,亲王可以得到庄田千顷的赏赐,停止禄米。

明朝中后期,大量的亲王都侍宠邀功,索求赐田,成为明朝时期的一个社会弊端。

宗室居住的房屋、坟茔,也有严格的规定和造价,金钱都有政府出资。

为何说是朱元璋的子孙,吃垮了大明朝

房屋造价为:

郡王1000两,镇国将军700两,辅国将军660两,奉国将军620两,中尉和郡主500两,县主460两,乡主340两。

坟茔造价为:

郡王350两,镇国将军240两,辅国将军225两,奉国将军147两,中尉和郡主123两,县主190两,乡主185两。

明朝时期,采取这样的政策,从政治上可以保证宗室的等级地位,从经济上,给予皇室优厚的待遇,可以让子孙后代,永远高于平民百姓。

朱棣之后,对宗藩政治,逐渐开始进行限制。

为何说是朱元璋的子孙,吃垮了大明朝

由于大明朝财政紧张,面对如此庞大的支出,对宗禄经常出现拖欠。

于是出现了一种“折钞”之法,就是将宗亲的待遇,全部换成宝钞。比如宣德年间,一石粮食,折合十五贯或者二十贯。

折钞、欠禄让一些比较远的宗亲,生活日益的窘迫,可是亲王、郡王还是霸占大量的庄园田产,逃避国家税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大明朝廷,对皇亲贵族自一次开放宗室之禁,允许一些经济困难的宗亲,可以从事各种事业。

从万历年间开始,宗亲之禁逐渐的放开,更定了宗藩制度,可是为时已晚,大明朝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为何说是朱元璋的子孙,吃垮了大明朝

文章总结:

因此小编认为,朱元璋制定的藩王制度,宗亲制度,为子孙考虑长远,却忽略了,人类繁衍速度之快,最终导致朝廷不堪重负。爱子孙,却毁了国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18: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灭亡是因为藩王养的太多了吗
...至还享有一定区域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富得流油。当年朱元璋实行这个制度,本意是让自己的子孙不要像自己一样过苦日子。虽然朱元璋对于臣子极尽刻薄,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谓是溺爱至极
2023-04-28 17:22:00
朱元璋的厚待子孙政策,成为明朝的沉重负担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皇帝。从贫民到皇帝,就像一个暴发户一样,朱元璋心中所想的是如何让子子孙孙享尽荣华富贵,而不是有朝一日再跌落为贫民。于是,基于这样的心理,
2023-12-03 16:01:00
揭秘明朝王爷的另类生财之道
...某一天会流落街头,潦草度日。低薪养官和高薪养子由于朱元璋出身贫苦,幼年流落民间尝尽疾苦,更是痛恨那些贪污的官员们。朱元璋认为官员贪腐的重要原因就是官员们的俸禄给得过高使得这些
2024-01-28 17:07:0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凭借着一生的艰苦奋斗,从贫苦的农家子弟一步步登上皇位。他以铁腕治国而闻名,在其统治期间,对待功臣极为严苛,多次大肆清洗那些在夺取天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和功臣
2024-08-01 21:42:00
他是明朝最特殊的藩王,不是朱元璋直系后裔也被册封
...朝统治时期,先后册封了51位藩王,按理说他们应该都是朱元璋的后裔,但有一个人却很特殊,他虽然与朱元璋也存在血缘关系,但却来自旁支。这个藩王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他的地位高于
2023-07-06 09:30:00
朱元璋痛恨腐败,却又把朱家子孙培养成了朝廷的“寄生虫”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他所有杀伐果断的举动,都是围绕着腐败就行了。在位期间,他编写了《大诰》和《醒贪简要录》,上面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凡是官吏贪赃满60两,一律处死,绝不宽待。朱元
2023-01-30 18:55:00
明朝宗室从繁荣到衰落
...年朱棣就是以藩王身份抢了朱标一脉的皇位。其实大多数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过得还真不怎么样,甚至可能还得靠做点小买卖来勉强维持温饱。明朝后期,各个宗室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即使那
2024-01-19 05:19:00
为什么明宗室的名字有那么化学元素
未发迹时候的朱元璋化学元素的名称大多是生僻字,但你想不到许多字要是放在明朝,那可都是宗室的名字。朱元璋立国后,为了重塑正统,就用了一些手段,甚至对起名做了特殊规定,这也体现了朱元
2023-04-20 15:35:00
明朝中期的一场宗室谋叛事件
朱元璋称帝后派兵北伐,灭掉了元朝,将蒙古人逐出中原地区;他的儿子朱棣在位时期,先后五次北征,扬威漠北。可是朱元璋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子孙里面也有败类,甚至要勾结蒙古骑兵,来攻打明朝
2023-08-27 14: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