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宋朝经济实力强大,为何对外战争屡战屡败,最大的原因是以文御武的军事策略!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宋朝武人始终处在被压制的地位,终宋一朝难得打赢一场对外战争,不是兵将无能,而是皇帝、士大夫们管得太宽。
宋神宗登基后,全方位支持王安石变法,宋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直线上升,好大喜功的宋神宗狂妄地立下了“灭西夏”的决心。
“五路伐夏”在军事上损兵折将、大败亏输,却在地盘上有所收获——收复了米脂等战略要地。因而,吊起了北宋君臣的胃口,朝廷立即开展了新的战略:永乐建城。
在此筑城,不仅能让大宋以此为跳板,控制横山地区,还直接威胁到了西夏首府兴庆城的安危。如果成功,再采取稳步推进的政策,凭借大宋的国力,别说还真有灭夏的可能。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很残酷!大宋朝廷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只会动嘴皮子的读书人手中,他就是靠投机新法上位的监察御史徐禧。
1082年,20万民壮经过十余天的艰苦奋战,终于修好了永乐城,对于西夏人来说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都打到家门口了怎会坐视不理?
徐禧没有丝毫的防御策略,对部下武将们的提醒置若罔闻,再听到探马回报数千西夏骑兵来攻时,除了兴奋地表示:“贼若大至,是吾立功之秋也”,再无任何对策!
此时驻守永乐城的,是北宋四万精锐禁军,又有名将高永能、曲珍等辅佐。在一开始明明占据兵力优势,可以主动出击的情况下,徐禧选择了“不动如山”。
按理说,已经出现敌情,应该立即向后方传信,一是请求援兵;二是让后方做好防范,但徐禧却怕别人抢功,没有传出任何消息。
于是,数万宋军和20万民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夏骑兵越聚越多,人数从数千人变十数万,大宋军由优势转为劣势。

西夏要攻永乐城,还得渡过无定河,宋军原本正好可以“半渡而击”。谁知徐禧却学春秋时期的宋襄公“王师不鼓不成列”,绝不占“半渡而击”的便宜。结果十万西夏军从容渡河,列好阵势准备发起总攻。
徐禧这时想起自己的主帅权威,心血来潮般地让所有的选锋军冲击西夏军阵。可怜大宋朝屡建奇功的唯一精锐骑兵,悲壮地全军覆没。
初战告捷、占据优势的西夏军把永乐城围得水泄不通,宋军再想求援已无可能。最致命的是西夏人还切断了永乐城的水源。
一场惨烈的攻城战进行了二十余天,在此期间一半以上的大宋军民都被活活渴死、饿死,最后数日守城士兵已无力气再战。城破之时,20余万军民全部壮烈殉国,书生徐禧也阵亡在最后的守城战中,体现了士大夫最后的风骨。
20余万大宋军民之死是为国捐躯,也是被“不懂装懂”的徐禧活活坑死的。大宋将士是好样的,可这朝廷的国策“崇文抑武”可就太拙劣了。每逢国战,总找一些不懂军事的文人或太监们去瞎指挥,想求一胜可就难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4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