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聚焦重庆文博会|一笔一画 烙出老重庆的城市记忆
...七门科技、乾联文化等多家文旅企业参展,充分展示了“重庆母城 人文渝中”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渝中区展位烙画又称烙花、烫花、火笔画,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制铁笔的温度,不加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更多
“葫芦烙画”描绘“福禄”乡村
...种植园。曹光远在制作葫芦工艺品。 曹光远在工作室烙画。师徒切磋烙画构图。 寺后村烙画葫芦在景区展销。根据需要对葫芦塑形培育。 11月25日,笔者走进埇桥区曹村镇寺后村曹光远“葫芦烙画”工作室,满屋形态各异的...……更多
昌乐80多岁“王派烙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烙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手艺人用烙铁在木板、葫芦、纸的表面上反复烫熨,以烙痕作画。烙画图案优美,深受大家喜爱。1月23日,在昌乐县,80多岁的“王派烙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全战正在潜心创...……更多
葫芦烙画老人有新作一百单八将“安营扎寨”
...。3月15日上午,半岛全媒体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位痴迷葫芦烙画技艺术的老人——周强一的创作过程。小葫芦烙上水浒108将“水集二村文化市场有个老人,正在葫芦上烙水浒108将!”3月15日上午,市民张女士向记者爆料自己刚刚发现的...……更多
女博士校园传承宝庆烙画技艺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龙娟(右一)向学生们介绍宝庆烙画作品。邵阳日报讯 (记者 陈贻贵) 10月18日,宝庆烙画省级传承人唐文林、邵阳学院副教授王艳萍夫妇,宝庆烙画第五代传承人龙娟来到北塔区协鑫阳光小学,参加在这...……更多
孩子们穿越三千年讨来新春祝福
...:孩子们穿越三千年讨来新春祝福学生展示创作的甲骨文烙画作品□本报记者 刘剑昆 文/图“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富民强,祝福中华民族飞龙腾达!”1月18日,林州市西街学校烙画社团的学生展示用“火笔”烙绘的甲骨文新春...……更多
河北迁西:非遗葫芦烙画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件‘爱莲说’葫芦烙画新颖又有趣。”在河北迁西县兴城镇照燕洲村“非遗葫芦烙画颂廉洁”活动现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葫芦烙画,引得在场的党员干部群众连连称赞。葫芦烙画艺术又称...……更多
音乐剧《西大钟下》亮相 真实改编小柯音乐追梦路
...柯剧场重新亮相,这是一部以小柯本人真实故事为蓝本而创作的原创音乐剧,讲述了年少叛逆的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怀揣着一腔热血的摇滚梦,与好友组建摇滚乐队四处走穴的故事。同时,《西大钟下》也成为了他们音乐梦想...……更多
委员请提案 | 綦涛:留住重庆记忆 将非遗与城市更新、工业设计相融合
重庆市政协委员,市手工编织协会会长綦涛。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华龙网讯(记者 伊永军)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传承城市文化基因,实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留住重庆记忆、山城味道、烟火气息。此次...……更多
感受原“声”态的重庆 这个艺术展带你开启城市“耳边漫游”
声音艺术展活动在重庆大学国家科技园圆满落幕。受访者供图华龙网讯(记者 吴礼霜)以声音博览万物,感知生活美好,探寻山城记忆。1月4日,我的耳边漫游·静听山城「喧嚣」声音艺术展活动在重庆大学国家科技园圆满落幕...……更多
...成美术家庭作业,一张张照片映入眼帘。这些承载着美好记忆的照片,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五颜六色,让我铭记于心。在众多的照片中,一张照片深深吸引了我。这是一张全家福,是在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拍的,这也是迄今为止我...……更多
...时,走在路上,抬头望一眼大钟,也成为一代人的习惯和记忆。徐慧林接手大钟时,正是大钟最风光的时候。“那时候手机不多,老百姓出门坐车都看表,远远的看一眼大钟,心里也就有了数,都知道咱们这大钟准。”“守钟人...……更多
秦皇岛卢龙非遗进校园 传承不断档
...化在校园“生根发芽”。近日,笔者走进县第四实验小学烙画选修课堂,只见五年级学生李奕萱正全神贯注地在葫芦上面细心描绘。据了解,烙画又称火笔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使学生了解和传承非遗烙画,县第四...……更多
新春看奇幻山城!《雾都奇谭》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在解放碑开幕
...的可爱大熊猫;“青狮白象锁大江”成了跳绳游戏……让重庆人耳熟能详的元素,还有脑洞大开的演绎。2月10日,渝中区重庆国泰广场《雾都奇谭》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在解放碑开幕,带家人来看看吧!据介绍,本次展览由艺术家...……更多
亲悦读|春晚上的新年钟声来自这件国宝大钟
...宝”,也是人们了解中国文物的一扇大门。《八千年国宝记忆》从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64件(组)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中精选出32件,分青铜器、漆器、丝帛、陶器、玉器五个主题、深入挖掘文物的故事、文化内涵...……更多
夜雨丨陶灵:听小人物讲有趣的故事——读《口述重庆:从母城到江湖的民间生活史》有感
听小人物讲有趣的故事——读《口述重庆:从母城到江湖的民间生活史》有感文/陶灵手表上的指针为什么会转?小时候父亲逗我说,里面有一个小虫虫儿,拖着指针转圈圈儿。那重庆解放碑上的大钟是一只大虫子在拖吗?不!...……更多
重庆永川区:《从木传》作品研讨会顺利举行
3月16日,以重庆本土著名美术家、教育家万从木先生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从木传》作品研讨会在重庆市永川图书馆举行,万从木先生的曾外孙、《从木传》作者刘辰希以及中国作协等有关行业专家学者齐聚永川,围绕万从...……更多
“网络名人重庆行”破圈背后:网红城市秀出“数智硬实力”
...传递“正能量”,网络展示“高质量”。近日,“数智新重庆——网络名人重庆行”活动在渝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网络名人奔赴重庆涪陵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巴南区、永川区、潼南区、两江新区、高新区等区县,走...……更多
“IP·创未来”2023重庆艺术版权季作品展 亲子家庭绘未来
...亚公使馆旧址,契合雪花带来的喜乐,“IP·创未来”2023重庆艺术版权季作品展正在举行,许多游客纷纷驻足观展。30余组亲子家庭互动绘未来,为这座城市增加了温暖的记忆。参加互动绘画的孩子们。华龙网记者 李天春 摄重庆...……更多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重庆市工艺美术学校以艺术创教育 以文化塑品牌 以合作谋未来当前,九龙坡区正发生一场向美而行的蝶变,“美术+文化”不断提升着九龙美术半岛的气质。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以工艺美术为特色并以工艺美...……更多
禹城市安仁镇举办“赶黄河大集 品非遗文化”展销活动
10月23日,禹城市安仁镇举办“赶黄河大集 品非遗文化”展销活动,特邀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制作技艺传承人赵秀华到现场为参加活动人员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葫芦烙画起源于西汉,距今已于500年的历史,它不仅运...……更多
□李群1937年的今天,无数同胞家破人亡。这是血与泪的记忆,更是民族心灵深处难以消弭的伤疤。30万戛然而止的无辜生命令每一个中华儿女痛心疾首,无论多少次走近,人们仍然会感到震撼且悲怆。家难、城劫、国殇,没有...……更多
重庆的“老Gào”什么样?这场城市记忆影展找答案
华龙网讯(记者 刘艳)一张张老照片,勾起重庆人亲切、珍贵的记忆。11月3日,“一座城市的老Gào”城市记忆影展(重庆站)在山城巷开展。山城巷里展示的不同时期的重庆人面孔。华龙网记者 张质 摄“老Gào”,在川渝地区...……更多
南京青少年铭记历史向未来
...的网络云班会,将在13日上午举行。来自辽宁(沈阳)、重庆、云南(腾冲)、江西等地的4所学校将与雨花台区实验小学进行现场连线,共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同看国家公祭仪式;同时,贵州、陕西、湖北、...……更多
给解放碑的钟“上发条”是什么体验?来听听当年专职干这活儿的人的口述……
...了?当然没搞错,也不是段子、恶搞。而是真资格的我们重庆人自己讲自己的故事!12月16日下午,位于南滨路的精典书店里人头攒动。著名文史专家何智亚、地名专家李正权、著名作家吴景娅等齐聚一堂。让他们翘首以待的,...……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缆车是老重庆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曾是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11月20日上午,重庆礼嘉“时光缆车”正式发车,不少民众来到现场,搭乘代表着老重庆人记忆的缆车,共同...……更多
...惨案罪行的珍贵档案《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因为经历过炼狱般的人间劫难,所以更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因为有着无比博大的胸襟和气...……更多
...,魏巧和爱人分别辞去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从城市回到乡村,成了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几年下来,合作社越办越好。”亲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魏巧坚定地说,作为新时代青年,自己要不忘历...……更多
下一个网红城市,还得看它们
...《撞空》宥予著铸刻文化/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08重庆:是“鱼城”,也是“渝城 虚构,还是非虚构,《记忆之城》很难定义。作者袁凌以虚构的“我”为主角,将山城重庆称为“鱼城”。“鱼”通“渝”(即重庆的简...……更多
退休后,老年人怎样过得更有滋味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郭晓静 张莎 杨铌紫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代表性传承人张明志(中)给老年学员点评烙画作品(摄于2023年11月23日)。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开州区...……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讯(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6月18日,记者从南阳市文联获悉,在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新增会员名单中
2024-06-25 06:17:00
风雨中,他们一直在坚守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暴力梅”威力持续,防汛压力考验着杭州城市运行力本报记者走近那些城乡守护者——风雨中,他们一直在坚守省防指办发哥们将就着休息的“小床”管权二(左一)在排查情况 韩玉枫在雨中指挥交通“暴力梅”威力持续
2024-06-25 06:1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积极参与抢险救援、救助服务等工作——江西吉安1800余支党员突击队奋战在防汛一线(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本报记者 朱 磊 王 丹《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4 版)“我们加紧清淤
2024-06-25 06:19:00
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7 版)图一图二测绘遥感学家李德仁——精准测绘大地山河本报记者 谷业凯人物小传李德仁
2024-06-25 06:19:00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每个夜市都是贵州凯里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凯里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凯里的饮食文化。中博商业步行街:凯里美食的代表之地
2024-06-25 06:19:00
文化自信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化建设、艺术创作和学术创新上影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应该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影视语言可以是世界的
2024-06-25 06:37:00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品种选育及产业应用获突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食用菌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
2024-06-25 06:39:00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伏广伟访谈|龙江羽绒产业迎来新机遇□本报记者 孙思琪“黑龙江羽绒产业招商引资合作洽谈会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
2024-06-25 06:39:00
桦南  筑牢保田为民“安全堤”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众志成城加固堤坝。纪世强摄本报24日讯(贺东旭 记者刘大泳)24日,在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七虎力河堤坝上
2024-06-25 06:40: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记者手记】◎本报记者 付毅飞夏日的清华大学校园,绿叶摇曳、光影交错,宁静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李文正馆古籍阅览室
2024-06-25 06:42: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记者手记】◎王 菲 本报记者 吴纯新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登上了领奖台
2024-06-25 06:43:00
《看云南——名家笔下的云南》
本文转自:云南信息报《看云南——名家笔下的云南》汇聚收录全国近50位知名作家赴云南采风的散文佳作,从作家视角、以文艺形式
2024-06-25 06:44:00
抢通“孤岛村”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6月19日起,皖南强降雨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绍濂乡受灾严重,小溪、清溪、古祝等多个村庄一度断路、断电、断通信
2024-06-25 06:45:00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针对新型毒品及替代物质有所蔓延趋势兰州公安加大打击力度 侦破多起涉毒案件兰州晚报讯 6月24日,记者从兰州市公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4-06-25 06:45:00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兰州晚报讯 6月24日,市就业局发布公示,拟认定“兰州拉面师”“金城护工”“苦水玫瑰农艺工”等10个劳务品牌为兰州市市级劳务品牌
2024-06-25 0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