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中国南极秦岭站。记者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简称中国电科)获悉,该集团为秦岭站建设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已顺利完工...……更多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踏上征程年复一年,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南极潮声丨执笔 张蓉 何冬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于11月1日启航,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此次科考队由来自80余家单位的460多...……更多
浪费,没必要?中国地面造了一个空间站,太空的不用升级6舱位?
...不然是没有办法,我就说个简单例子就行。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无可替代巡天空间望远镜是中国自主研究的大型航天器,它是一台主径口径两米的望远镜,大小大概是一辆大巴车。它收集光的镜面直径两米,哈勃望远镜是两...……更多
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采访日志:跟着“雪龙”探南极
...”号静静停泊在岸边。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即将出征,码头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亲友。雄浑的汽笛声响起,出发!数百名队员奔赴地球之极、冰雪之巅。我有幸成为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的一员,作为“...……更多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内陆队出征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内陆队北京时间16日在中山站举行出征仪式,29名队员将分别前往泰山站、昆仑站和格罗夫山地区,开展相关科学考察。本次内陆队有20名队员将途经泰山站,抵达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4087米的昆仑站,...……更多
中国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启动建设 将形成3800公里“等效口径”
...者 孙自法 郑莹莹)继9月中旬启动建设日喀则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之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10月11日又开启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建设。这两台望远镜的加入可将中国VLBI网最长基线即“等效口径”拓展至约3800公里,有...……更多
...续探索自然奥秘 勇攀科学高峰——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南极秦岭站的贺信激励广大极地工作者以更饱满热情投入极地事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2月08日 第 02 版)“中国南极秦岭站的建成,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更多
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
...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诞生了。这个工程称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它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心血。拍摄过程中,人们调集了世界各地的数台射电望远镜,数据处理经过两年之久。黑洞连光都能吸进去,为什么还能拍照片呢?拍...……更多
守护“中国天眼” 探测遥远星空|访“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FAST工程团队
...美群山深处的“中国天眼”FAST总控室,科研人员正在对望远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搜集和记录着来自宇宙的数据信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杨俊波 邓刚 摄凭借望远镜的超高灵敏...……更多
阿蒙森海沿岸调查企鹅栖息地“雪龙2”号8小时冲破海雾
...天惠”轮破冰引航(无人机照片)。图为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正行驶在浮冰区。 新华社发2023年12月8日,考察队在搭建大型临时建筑(无人机照片)。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更多
南大专家:太阳探测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近日探测
...气的谱线,为此,南京大学团队专门研制出了一台Hα光谱望远镜,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在空间用Hα谱线观测太阳的望远镜。南京大学提出并主要参与研制的“羲和号”卫星,打破了我国无太阳探测专用卫星的历史,为我国太阳物...……更多
...洲航天局(ESA)近日公布了由其运营的“欧几里德”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首批彩色图像。这些图像包括英仙座星系团、螺旋星系、球状星团等多个天体,呈现出宇宙的壮丽景象。此次公布的照片是该望远镜在7月1日发射升空后的首...……更多
...眼”:探索宇宙奥秘的国之重器 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称为“中国天眼”。它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稳定而独特的地形条件建设的高...……更多
...网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月11日报道,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又增加了一项宇宙成就:这个空间天文台首次证实了系外行星的存在。这颗行星名为LHS 475 b,位于太阳系之外,大小与地球几乎相同。这个岩石世界距离地球41光年...……更多
新年画创新创作,绽放纷繁多样的魅力
...案,讴歌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后者则将手持望远镜和蓝图的南极科考队员与拟人化的企鹅,以及由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等元素并置于一画,彰显出国之重器的磅礴力量。除尘布新、赶集...……更多
智能查验系统助进境散粮高效通关
...据不同卸运场景,取留样之前和之后,可借助机器视觉与近红外技术,对卸运中的粮食进行感官检疫及理化数据的采集、标记与传输,实现即卸即检即报送数据。因为是嵌入卸运过程,且可以根据粮食品种自定义单次取样量、取...……更多
真相来了?中国夜间发射的卫星,是地球静止轨道最大空间望远镜?
...大家都想错了,是中国发射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最大的空间望远镜?这的确是令人比较惊讶,外媒在“炒作”了,这是什么情况?难道真的是这样吗?的确,中国长征五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之后,不少国家都在关注“此次任务的有...……更多
...之间,坐落着凝望星空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开放数据产出的高水平论文超150篇;发现的脉冲星总数达883颗,是国际上同一时期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FAST将中国人的深邃目光投...……更多
...转自:济宁日报山东太阳耐磨件有限公司铲雪板产品登上南极大陆本报济宁讯(记者 张静)12月16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内陆队出征仪式举行,29名队员将分别前往泰山站、昆仑站和格罗夫山地区,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更多
门禁系统,是怎么回事?一文读懂智能门禁系统
...左右转。在门禁系统中,一般采用非交互式的方法,比如近红外人脸活体检测。A、近红外光照射:通过摄像头对人脸拍摄、同时近红外光对人脸照射,由于近红外线对人眼不可见、所以不会对人造成不适。B、反射光检测:人脸...……更多
俄南极机场迎来首架国际航班
...社(AmurMedia)援引俄罗斯地理学会的消息报道称,俄罗斯南极“进步”科考站的“天顶”机场迎来了首架国际航班。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科学家和极地探险家乘坐伊尔-76VD-90飞机从南非开普敦飞抵南极洲。伊尔-76在6.5小...……更多
2023年度之最!13项破纪录太空发现,最热的夏天、最古老的超大质量黑洞等上榜
图|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在 IC 348 星团中发现了三颗褐矮星。2023 年已接近尾声,这一年注定非同寻常。日前,美国太空新闻网站 Space 选出了今年 13 项破纪录的太空发现,其中包括来自太阳的最强光、宇宙最大爆炸...……更多
动力足、底盘稳 中国经济乘势而上开启“加速跑”
...进水稻核心产区基础建设,今年预计增产17%。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今天启航今天,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从国内出发,预计2024年4月返回,考察队由来自国内80多家单位的460多人组成。本次南极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更多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理工大清洁能源系统在南极发出第一度电拟实现不间断零碳供电 本报讯 12月18日,从太原理工大学传来好消息,太原理工大学孙宏斌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风—光—氢—储—荷”清洁能源微系统,12月14日下...……更多
着陆精度暴增23倍,嫦娥七号先头兵力即将发射,领先美国至少10年
...能力不可同日而语。接下来,人类探月的重点将放在月球南极区域,因为月球极区与地球极区一样,也存在连续光照现象,加之地形因素,月球极区的某些高地区域的连续光照条件更为充分,有了连续光照,就意味着基于太阳能...……更多
捕捉天体爆发!我国成功发射爱因斯坦探针空间科学卫星
...质和物理过程。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共搭载了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和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两台有效载荷。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运用了“龙虾眼”微孔阵列聚焦成像技术,探测能力国际领先,可实现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1至2...……更多
大科学装置建设稳步推进 成果持续涌现
...的脉冲星数量已超890颗,是自其运行起至今、国外同类型望远镜监测数量总和的3倍以上。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经布局建设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35个已建成运行,部分设施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更多
中国天眼与南仁东的故事
...新公布的数据,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迄今已经发现了900余颗新脉冲星,其中包括120余颗双星脉冲星、170余颗毫秒脉冲星、80颗暗弱的偶发脉冲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作为我国...……更多
我国空间站正大量进行芯片测试,可同时测试百余款,芯片商仍排队等待
...技术历史的250nm制程芯片,即便是目前最先进的太空天文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使用的RAD750处理器也是这种芯片,导致它的时钟频率等方面比较落后。但是中国在这方面是大大领先的,天宫空间站中已有超过20款16~28n...……更多
恒星“批量生产”使用同一参数模板?郭守敬望远镜重磅成果挑战天文学经典理论
...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的最新发现: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会随着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发生显著变化。这一结...……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讯(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6月18日,记者从南阳市文联获悉,在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新增会员名单中
2024-06-25 06:17:00
风雨中,他们一直在坚守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暴力梅”威力持续,防汛压力考验着杭州城市运行力本报记者走近那些城乡守护者——风雨中,他们一直在坚守省防指办发哥们将就着休息的“小床”管权二(左一)在排查情况 韩玉枫在雨中指挥交通“暴力梅”威力持续
2024-06-25 06:1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积极参与抢险救援、救助服务等工作——江西吉安1800余支党员突击队奋战在防汛一线(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本报记者 朱 磊 王 丹《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4 版)“我们加紧清淤
2024-06-25 06:19:00
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7 版)图一图二测绘遥感学家李德仁——精准测绘大地山河本报记者 谷业凯人物小传李德仁
2024-06-25 06:19:00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每个夜市都是贵州凯里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凯里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凯里的饮食文化。中博商业步行街:凯里美食的代表之地
2024-06-25 06:19:00
文化自信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化建设、艺术创作和学术创新上影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应该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影视语言可以是世界的
2024-06-25 06:37:00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品种选育及产业应用获突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食用菌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
2024-06-25 06:39:00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伏广伟访谈|龙江羽绒产业迎来新机遇□本报记者 孙思琪“黑龙江羽绒产业招商引资合作洽谈会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
2024-06-25 06:39:00
桦南  筑牢保田为民“安全堤”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众志成城加固堤坝。纪世强摄本报24日讯(贺东旭 记者刘大泳)24日,在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七虎力河堤坝上
2024-06-25 06:40: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记者手记】◎本报记者 付毅飞夏日的清华大学校园,绿叶摇曳、光影交错,宁静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李文正馆古籍阅览室
2024-06-25 06:42: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记者手记】◎王 菲 本报记者 吴纯新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登上了领奖台
2024-06-25 06:43:00
《看云南——名家笔下的云南》
本文转自:云南信息报《看云南——名家笔下的云南》汇聚收录全国近50位知名作家赴云南采风的散文佳作,从作家视角、以文艺形式
2024-06-25 06:44:00
抢通“孤岛村”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6月19日起,皖南强降雨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绍濂乡受灾严重,小溪、清溪、古祝等多个村庄一度断路、断电、断通信
2024-06-25 06:45:00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针对新型毒品及替代物质有所蔓延趋势兰州公安加大打击力度 侦破多起涉毒案件兰州晚报讯 6月24日,记者从兰州市公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4-06-25 06:45:00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兰州晚报讯 6月24日,市就业局发布公示,拟认定“兰州拉面师”“金城护工”“苦水玫瑰农艺工”等10个劳务品牌为兰州市市级劳务品牌
2024-06-25 0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