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其他候选新闻条目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1-12 07: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其他候选新闻条目

(按新闻发布时间排序,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谷歌新方法改善量子计算纠错

2月23日,《自然》上线了谷歌“量子人工智能”(Quantum AI)研究团队一项改善量子计算纠错技术的研究成果。在这项题为《通过扩展表面编码逻辑量子位来抑制量子误差》的研究中,Hartmut Neven及其同事展示了一种逻辑量子位表面码,可以在系统规模增大时降低错误率。

他们建造了一个72个量子位的超导量子处理器,并用两种不同表面码做了测试—— 一种称为distance-5 逻辑量子位(基于49个物理量子位)和一种较小的distance-3逻辑量子位(基于17个物理量子位)。实验显示,较大表面码展现出能够实现更好的逻辑量子位性能(每周期2.914%逻辑错误),优于较小的表面码(每周期3.028%逻辑错误)。

英国第一批三亲婴儿诞生

5月10日,英国人类受精与胚胎学管理局证实,英国首批体内含有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信息的三亲婴儿已经诞生。这是在监管环境中、线粒体捐赠治疗(MDT)背景下于英国出生的首批三亲婴儿,婴儿数量少于5名。

从基因上讲,三亲婴儿有两个母亲,但是捐赠线粒体的“母亲”和孩子的遗传联系较少。这些孩子体内绝大部分的DNA(超过99.8%)依旧来自他们的父母,只有大约0.1%的遗传物质来自线粒体捐赠女性。

南极“冰立方”探测到来自银河系平面的中微子信号

6月29日,国际天体物理学合作项目“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挖掘“冰立方”的观测数据,探测到了来自银河系平面的中微子信号。

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的基本粒子,在宇宙中大量存在,但极少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难以探测。理论上,宇宙射线撞击银河系中的星际物质会产生高能中微子,但其信号淹没在外来中微子的“背景噪声”中难以区分,该研究团队找到了具有统计显著性的信号。

研究团队分析了“冰立方”在2011年5月至2021年5月之间记录到的约6万个高能中微子事件,与不同的理论模型对照,找到了来自银河系平面的中微子信号。据悉,这项成果有助于追溯宇宙射线的来源,并为研究银河系提供新的观测窗口。

世界上最古老的驯化作物完整基因组出炉

早在1.2万年前人们就开始种植小麦,其中单粒小麦被认为是人类种植的第一种作物。随着世界各地农业发展,单粒小麦被普通小麦取而代之。人们不断选育粒径大、易脱粒的小麦。经过几个世纪的集约种植和选育,普通小麦反而失去了对干旱、高温和虫害的天然抗性。而这些抗性在当前气候变化威胁下,对作物来说尤为重要。

为了帮小麦“重拾”这些重要抗性,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单粒小麦的完整基因组进行测序,并追溯了其演化历史。这些信息有助于研究人员识别耐疾病、干旱、高温等的遗传特性,并将其重新引入现代普通小麦中。这是在保护世界粮食供应未来几年免受气候变化,以及日益恶劣的天气影响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相关研究8月2日发表于《自然》。

基因编辑猪肾脏在人体内正常工作超过一个月

8月16日,据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疗中心公告消息,该中心的一个研究团队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名已脑死亡但仍维持生理机能的受试者体内,猪肾脏已正常工作了32天,创造了基因编辑猪肾脏在人体内工作的新纪录。

据介绍,这次移植手术在7月14日进行,研究团队将受试者的两个肾脏摘除,然后植入一个猪肾脏。猪肾脏在植入后立刻开始产尿,表明其工作正常。研究团队称,这次试验所用的基因编辑猪只敲除了一个基因,即编码生成α-半乳糖苷酶的基因。

“月船3号”探索月球南极

8月23日,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消息,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所携带的着陆器当天成功在月球南极着陆。

“月船3号”携带的着陆器“维克拉姆”当地时间18时04分(北京时间20时34分)在月球南极实现软着陆。印度成为继苏联、美国和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探测器登月的国家。

“月船3号”于7月14日发射升空,它所携带的“维克拉姆”着陆器高约2米、重约1700公斤,包括一辆26公斤重的探月车。“月船3号”按计划在月球上工作两周左右,对月球表面的土壤和岩石进行分析,并探索月球南极是否存在“水冰”。

另据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认为,“月船3号”并没有在月球南极着陆,而且距离极区还很远。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稳定的氧同位素氧28

8月31日,据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公报消息,该校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首次成功观测到稳定的氧同位素——氧28,并测定了其质量。

该国际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研究团队借助重离子线性加速器开展实验,令高强度氟29粒子束射入氢原子核,氟29和氢原子核反应后脱去一个质子形成氧28。研究人员随后利用技术手段确定了氧28的生成,并测定了其质量。“双重幻数核”对于研究原子核结构非常重要。

美国首个小行星采样任务样本返回地球并公布初步研究成果

9月24日,美国首个小行星采样探测器奥西里斯-REx在小行星贝努上采集的岩石和尘埃样本随样本舱回到地球。这是美国首个小行星样本返回任务。

此次返回的样本由奥西里斯-REx探测器在贝努小行星上采集。该探测器耗资12亿美元,发射于2016年9月8日,并于2018年12月3日抵达贝努附近。

贝努小行星富含碳元素,科学家推测其可能含有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是许多陨石中发现的碳基分子,可能有助于生命形成。该样本有助于科学家对行星形成及地球生命起源的了解,同时还能更深入探索可能影响地球的小行星,为未来研究小行星轨道偏移技术提供信息。

“欧几里德”发布首批图像开始绘制最大宇宙三维地图

11月7日,欧洲航天局(ESA)近日公布了由其运营的“欧几里德”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首批彩色图像。这些图像包括英仙座星系团、螺旋星系、球状星团等多个天体,呈现出宇宙的壮丽景象。此次公布的照片是该望远镜在7月1日发射升空后的首批成果。

据悉,这些照片的拍摄得益于独特的光学设计、完美的制造和组装以及极其精确的指向和温度的控制。照片中的细节令人惊叹,包括能够观测到的暗弱的星系和极其遥远的星系,这些星系发出的光需要数亿甚至数十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此次公布的图像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推断宇宙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属性,增进人类对重力作用以及宇宙本质的了解。

工程酵母新纪录:合成DNA含量过半

11月8日,世界科学家合作成功合成半合成酵母,将7条合成染色体组合成一个细胞,形成了具有50%以上合成DNA的酵母菌株。该研究在《细胞》杂志上发表。

据悉,此项研究是全球联盟“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从零开始开发第一个合成真核生物基因组。该团队通过构建合成基因组来理解基因组的基本原理,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合成并调整了所有16条酵母染色体。这一创新性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即工程生物学从修补少数基因到了从头设计和构建整个基因组的时代。

该研究开启了理解生命规则新篇章,也为实现更大规模的基因组操作提供了可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来自南极的中微子悄悄揭开量子引力的秘密
...量子引力是否存在?这些传感器监测从外太空到达地球的中微子--不带电荷、几乎没有质量的粒子。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NBI)的一个团队参与开发了利用中微子数据揭示量子引
2024-04-10 10:41: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德 国 Germany中微子质量上限又有新纪录 量子计算多技术路线齐发力——2022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基础研究篇◎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山2022年德国最重要的
2023-01-04 01:11:00
弯曲的现实:南极冰川中的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
...利用设置在南极冰川深处的粒子探测器探测到的超高能量中微子粒子,对这两种理论之间的界面进行了深入的新探索。 DOM 降入阵列
2024-05-13 10:49:00
二〇二五,这些科技热点值得期待(科技视点)
...人形机器人进行测试。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图⑤:江门中微子实验液体灌注日前启动,工作人员用特卫强纸遮盖水池底部。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从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到深
2025-01-06 05:57:00
上帝粒子为什么是万物起源,它究竟有多厉害?是它主宰了宇宙……
...就是不断产生各种基本粒子的过程。在这里要注意一下,中微子的质量十分轻,所以中微子十分稳定。另外,中微子总是在振荡,也就是三种中微子总是在不断相互转化。我们现在一般认为中微子质
2024-06-07 13:48:00
二代中微子望远镜扎堆深水,在南海、南极、贝加尔湖、地中海捕捉宇宙幽灵信使
...里?从“贝加尔湖实验”、“地中海望远镜”到“太平洋中微子实验”,再到我国科学家参与的南极“冰立方”二代、我国科学家主导的“海铃计划”南海中微子望远镜,在世界各大洲的湖海深处,
2023-09-12 13:51:00
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
...在核心产生的高能伽马射线。还有,核聚变过程还会产生中微子,而中微子在逃离到表面过程中,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干扰。但是高能光子需要长达十万年的漫长过程,才能到达太阳表面。而从太阳最
2024-03-18 10:49:00
2023年狄拉克奖揭晓:美国四位物理学家获奖,对弦理论作出贡献
...“弦”的不同振动状态会产生不同的基本粒子,如电子或中微子。弦理论被认为是统一的物理学理论——结合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前者描述引力,后者描述物质的基本元素。弦理
2023-08-09 14:13:00
真空里面真的“什么都没有”吗?
...些辐射能轻而易举地穿透墙壁。每一秒,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微子、宇宙微波背景发出的光子,以及太阳发出的中微子穿越我们的身体。我们可以用物质屏蔽真空室,用水吸收和反射辐射,但对于中微
2024-10-11 10:0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中新经纬11月1日电 题:零首付租赁,机器人“普惠时代”来了作者 王喜文 北京华夏工联网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近期,智元机器人联合飞阔科技
2025-11-02 10:54:00
中新经纬11月1日电 (袁媛)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
2025-11-02 10:58:00
鸿蒙电脑版微信强势升级:40+项功能释放办公社交新势能
作为超10亿人使用的国民级社交应用,微信深度适配鸿蒙电脑并不断进行版本更新。本次更新,鸿蒙电脑版微信一次性推出40+项实用功能
2025-11-02 14:26:00
正雅齿科与士卓曼集团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合作将整合两家集团的核心优势,以更高的效率和速度推动全球口腔健康市场的增长
2025-11-02 14:26:00
京东服饰联合天纺标发布《新舒适内衣》团体标准 共建行业品质新生态
10月31日,由京东服饰与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内衣行业高品质供应链峰会暨京东服饰&天纺标联合发布会”在天津成功举办
2025-11-02 14:26:00
华为擎云 W515y登顶自主创新性能榜 引领自主创新终端从可用迈向好用
在全球科技格局深刻演变、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自主创新产业正加速从可用向好用的真替真用阶段迈进。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5-11-02 14:28:00
赛力斯2025前三季净利润超53亿元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10月30日,赛力斯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以亮眼的经营表现和持续攀升的交付数据,再次印证其在中国新能源豪华车市场的领跑地位
2025-11-02 14:29:00
雄安人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中国雄安官网11月1日电近日,雄安人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正式部署完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雄安新区在构建集约高效
2025-11-02 18:03:00
中国轻奢美护品牌黎科世亮相巴黎设计周,以生物科技融合感官美学
近日,中国轻奢美护品牌SENSLUX(黎科世)凭借其融合生物科技与感官美学的独特理念,在2025年9月举办的巴黎设计周中国创新馆中精彩亮相
2025-11-02 21:50:00
AI盛宴启幕!“科大讯飞1024科博展”燃动合肥
大皖新闻讯 11月2日,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1024全球开发者节科博展在合肥体育中心盛大启幕。从萌趣幼教机器人到智能健康助手
2025-11-02 22:42:00
走进院士专家工作站系列报道丨专家工作站“破局” 双兴智能实现豆类收获“芯”突破
编者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技术瓶颈到产业升级,十堰市科协主动作为,当好“科技红娘”
2025-11-02 20:13:00
英语培训机构教务系统高适配推荐:外教管理 + 分级排课 + 学员约课!
现代英语培训机构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专业教务系统的有力支撑。一套设计科学的英语培训机构教务管理系统,如同机构的智能中枢,将教学管理
2025-11-02 18:46:00
日前,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学府总部经济园区的医学影像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已完成平台建设和医院对接
2025-11-02 1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 通讯员夏俊林娜10月31日,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发布南京经济“三季报”
2025-11-01 09:44:00
上海虹桥医院癫痫专病诊疗新高度:个性化方案,全程化守护
癫痫发作的不可预测性及其对记忆、情绪、社交、学业与工作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构成了广大患者面临的核心挑战。诊断的复杂、治疗方案的普适性困境以及持续管理的缺失
2025-11-01 1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