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赵竹青)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中国南极秦岭站。记者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简称中国电科)获悉,该集团为秦岭站建设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已顺利完工,该系统涵盖光伏、风电、微燃机、低温锂电、柴油发电机、综合控制及微电网能量管理调度,是目前我国极地科考站发电总规模和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发电系统。
“系统是在经过临近空间领域相关验证的基础上开发研制,采用多能源协同联供微网,运用免维护设计,有效降低对科考人员的依赖。”中电科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近空间事业部总经理呼文韬表示,系统的新能源最大输出功率可达500kW,预期新能源发电占比可达60%,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中,研发团队针对南极的低温特性、冰雪反射特性等特点,对太阳电池材料和工艺进行优化,在安全高效发电的同时,利用地表积雪反射实现太阳电池自动融雪。
为保障考察站持续用电,研发团队专门开发适用南极低温环境的低温储能电池,采取“云边协同”控制策略,通过云端远程实现数据处理、参数设置、发电预测、远程监测、故障预警、数据分析等功能。南极现场本地端可实现发电/负荷预测、供电能力评估、燃油储备管理、能量动态优化、运行模式切换、柴油机运行管控、负荷管理等功能,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作为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考察站,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空白,实现对南极长期观测网的系统构建,更好地回答气候变化、冰雪和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等前沿科学问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