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科举取士自隋朝设立以来,历代以来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寒门读书人进阶的唯一途径。虽然到清朝经历过“八股取士”的框架,比较死板,但仍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北宋初中期建国...……更多
聊聊晚唐诗坛上的佼佼者“鬼才”李贺
...为皇室远亲的关系不能参加科举,而另一个则是已经金榜题名,却因为科举舞弊案而付诸东流。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不得不说,只有经历相同的人,才能够对某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感悟,达到心有灵犀的一点通的效果。将这两句诗文...……更多
细数中国历史上科举状元中的奇人异事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脸...……更多
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一生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骂宰相
...时候,他对这个驸马人选就更满意了。原来,唐宣宗对于科举有着很深的执念。他平生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参加科举,高中进士。只可惜,因为他的身份。别说高中进士了,就连参加科举都不可能。他曾经在宫里的柱子上题字“乡...……更多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状元云集于此,为什么苏州状元那么多?
...于才子应有待遇的顶级描述。人生四喜的压轴不外乎金榜题名中状元,赴琼宴打马御街前。孟郊的《登科后》道尽读书人最真实的心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呼之欲出的雀跃,扑面而来的意气风发。历史上出...……更多
...教育下学习成长,学习上的发奋用功只为如其父一样早日科举成名,继承其父的伟光正的事业,做朝廷的大官,拿朝廷的高薪。1893年考上了秀才,这时其父年事已高,1904年参加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这时的慈禧太后依然把持...……更多
你优秀 全家人沾光
...表现优异的学子予以表彰。“‘筋膀蹄名’,谐音‘金榜题名’,寓意逢‘蹄’必会。”东泗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甘福成介绍,之所以奖励学生猪蹄, 还得从唐朝说起。相传唐朝时,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有人...……更多
...第谓之前进士。”宋代程大昌《雍录》引唐人诗云:“曾题名处添‘前’字。”唐代称科举及第而尚未授官的进士为“前进士”。唐宋时期的人,认可胡曾考中进士,为什么明清时期反而认为胡曾举科举不第,这与误读胡曾的《...……更多
揭秘朱元璋钦点“明代首元”的精彩人生
...国在明代又进入对外交流频繁时期。吴伯宗是朱元璋重开科举后钦点的第一位状元,但他作为外交家和在丝绸之路上传播知识的翻译家的两重身份,却并不为人所熟知。通过对其个人文集《荣进集》进行研究,并参校相关明清史...……更多
清朝悲催文人蒲松龄,一生科举不第,书写仙狐志怪传奇而得名
...绝仕途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考生的思想。想要金榜题名,就必须循规蹈矩作八股文。一旦心血来潮标新立异,便会自绝于仕途。蒲松龄所写《蚤起》,并不是官样文章,而是一篇讽刺小说。之所以能得案首,是恰巧遇到了...……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有女状元出现吗
科举制度科举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因为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于隋代,到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自从唐朝武则天时期开始,开创了殿试...……更多
吴越王后人钱易,少年天才17岁就该中状元,因提前交卷被除名
...两兄弟心里憋着一口气,从那以后他们便发奋读书,立志科举入仕,用真才实学来证明自己。皇天不负有心人,宋真宗在位时期,17岁的弟弟钱易考中进士,本来他极有可能成为古代最为年轻和最有才华的状元的,但是因为一点...……更多
唐伯虎经典对联: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下联让人无限伤感
...,体悟其中的禅韵与哲理。【一、高中状元:报国才俊的荣耀之路】28岁之际,唐伯虎荣登状元之位,一时之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对于一个尚未步入而立之年的杰出青年而言,其前程可谓是光明璀璨。当他于考场中崭露头角...……更多
殿试考卷上仅写了八个字,就成了状元
...入的了解。1895年,骆成骧再次参加会试,这次终于金榜题名。在随后的殿试中,他遇到了改变命运的机遇。殿试题目是\"国家之本,在于教化。阐其义。\"骆成骧深思熟虑后,提笔写下了\"民德归厚,国步方安\"八个大字。这八个...……更多
古代学历最高的皇帝,以状元身份登基称帝
...,老师都是学富五车的大臣,但他身份特殊,不需要参加科举,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学历。举兵谋反之人,要么是手握重兵的将军,要么是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草根,没读过多少书,大字不识几个,走投无路才选择“创业”,学...……更多
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推动大部分士人转向地方社会。作者在考察宋元之际金榜题名后的士人精英命运基础上,探究了未获得朝廷“编制”的士人走向民间后的生存与发展。如作者所言,“士人们走向民间后会干什么、能干什么,在黄公望一个人身上...……更多
县令审案出一上联,囚犯片刻对出下联,县令立马下令:无罪释放
所谓“十年寒窗苦读日,今朝金榜题名时”,在古代,金榜题名是所有学子的梦想,更是贫寒学子的唯一出路。但是科举考试并没那么简单,有的人虽有才学,但是穷极一生也就考上个秀才。清朝清朝乾隆年间就有这么一位姓...……更多
红楼梦:甄士隐的神秘身份,被妻子揭开,果然不只是个富家翁
...各府学教授……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也是正七品。进士金榜题名,进翰林院的基本是状元、榜眼、探花等一二榜靠前,也不过是正七品。其他进士就要通过制科考试再行分配。运气不错的会分去外县做县丞,只有正八品。贾雨村当...……更多
中国古代“学霸省”是哪一个
...,但事实上,隋朝留给后世的,可不只这一个谈资笑料。科举制比如科举制度,最早是隋朝时期建立的,但是在科举制诞生之前,朝廷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为主要手段来选拔人才。但是这样的筛选方法,显然是有缺陷...……更多
...活的年代里,拿到状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苏轼的科举成绩竟然不是状元!更离谱的是,考官明明认定了苏轼的状元之才,可是却偏偏不给他状元!还不是考官看不上他,考官反而非常欣赏这篇文章!这一系列不合逻辑的...……更多
古代状元奇闻:不为人知的故事与背后的故事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大多数读书人为官的唯一途径,科举考试中状元,则是众多读书人中的成功者。那么自隋朝创立科考制度以来,历代的状元都是有迹可循的,自唐至清,共有592名状元,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几个很奇葩的状...……更多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郑颢与万寿公主的婚姻奇缘
...五义》中的负心汉陈世美,但在中国历史上,从隋朝开设科举到清末废除科举的一千多年间,有据可查的状元有700多人,其中成为驸马的仅有一人,他就是唐朝的郑颢。郑颢,字奉正(一说养正),祖籍河南荥阳,后迁居河清,出...……更多
聊聊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己能否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的大事。01明朝建立以来,“非科举者毋得与官”已经成了朝野共识。然而,大多数进士自投身科举起,便养成了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由此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进士们...……更多
施肩吾:民间开发台湾第一人,非典型性状元的传奇人生
...历史背景相关。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施肩吾赴京参加科举考试,那一年是庚子年,所以称为“庚子科”,当时的试题很简单,就两道题目,写一首诗,写一篇文章。诗的题目叫做《早春残雪诗》,文章的题目叫做《何论》。...……更多
曾国藩与左宗棠:晚清双璧的辉煌与争议
...式踏上了官场之路,同时也娶妻成家,享受了金榜题名的荣耀和人生幸福。与此相反,左宗棠虽然早在15岁时考中秀才,但由于母亲去世,他返乡守丧,无法参加乡试。在丁忧期间,他不仅学习了正统的经典文化,还开始涉猎经...……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非常重视考生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因素,体现了读书人控制选拔的野心。在隋炀帝之前,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世袭制,这种制度太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更多
揭秘古代秀才:享有特权却难以养家
...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资助这名秀才赶考,然后秀才金榜题名,两人最终喜结连理,双宿双飞。这种桥段,几乎成了古代秀才的标准,“穷”基本上成了古代秀才的一个代名词。包括冯梦龙笔下的《三言》中,穷秀才更是比比皆...……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在科举的完善道路上,隋...……更多
逛天津宝坻新春文化庙会 体验 “庙”趣横生|锦绣中国年
...元笔”“福字糖”等文创产品,并送上“学业有成、金榜题名”等吉祥祝语,巡游点燃了现场游客的节日热情,争先恐后上前纳福迎祥。“年前刷抖音,看到了凡·赐福巡游,专门来这一趟,真是不虚此行。”来自唐山市的刘先...……更多
柳永:北宋落第才子,用一首词赢得千古名
...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说到“金榜题名”这个成语,因为在古代科举殿试结果的名单榜色如黄金,所以柳永在这里称其为“黄金榜上”。这个榜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也叫“偶失”。第二句把自己比作“遗...……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萧太后的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价值34亿的寿衣真的无人敢碰?
萧太后的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价值34亿的寿衣真的无人敢碰?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辽国萧太后,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
2025-02-23 18:21:00
课本上这幅著名插图的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恨情仇!
看到上面这幅画你是不是觉得非常眼熟!没错,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在课本上经常看到它。它叫《安东尼·洛朗·拉瓦锡夫妇》,后收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2025-02-23 18:38:00
山东根据地的两位创始人,在解放后,都享受什么军衔?
在八年抗战的残酷年代,八路军这支抗日力量先锋,不仅在晋察冀地区建立了规模最大的敌后根据地,而且在山东地界也建立了占地广阔的敌后根据地
2025-02-23 18:50:00
复旦张维为与国防大学马骏,不同的历史观VS不同的唯物创造史观
女人裹小脚,男人留长辫;死罪砍头,重罪凌迟;一人犯罪,株连九族;天下杀伐、天道轮回、朝代更替;一朝天子一朝臣,君欲臣死
2025-02-23 18:53:00
杨玉环被专家恢复了容貌后,居然和扮演过她的人十分相似
古代四大美女,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吧。她们分别是: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两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她们四个人的
2025-02-23 18:54:00
老农捡了块金片,拒绝文物贩子10万收购,主动上交国家,现成国宝
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贾谊《新书·先醒》唐朝建国289年,共出现了21位皇帝,其中有18座陵寝建在陕西
2025-02-23 19:01:00
钟会死后不久,63岁姜维随即被杀身亡,刘禅:他一生痴迷复兴汉室
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诸葛亮麾下的蜀汉军队可谓是星光熠熠、名将如云。而素有“天水麒麟儿”之称的姜维,又是其中特别突出的一个
2025-02-23 19:05:00
外国弃婴被中国夫妇收养,一辈子为中国奔波,就一句:报效祖国
人的情感是不会受到国家限制的,人不会因为自己出生于哪个国家就只会对自己国家的事和人有感情。只要受到他人的真诚的对待,那么他也会心生感恩
2025-02-23 19:07:00
叙利亚军官遭斩首示众,母亲接到电话失声痛哭,叛军开心嘲笑
众所周知,在土耳其加入叙利亚战场后,阿萨德政府统一叙利亚的步伐又变得缓慢了起来,因为土耳其是支援的叛军。不过在该国干涉进来后
2025-02-23 19:12:00
英女王罕见穿碎花白纱裙,在漂亮能干的撒切尔夫人面前,她也怕输
对于英国女王来说,绝对是优雅了一辈子的女性,就像人们说的那样:女王是自带光环的人物,走到哪里都不输气场。这是事实,一个从小生活在王室
2025-02-23 19:23:00
鬼谷子:多少人败在老实善良而被他人算计?用这1招,不再受欺负
这个花花万物的世界,就是由各型各色的人们所组成的,有的人工于心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人小心翼翼,每天都害怕被别人伤害
2025-02-23 19:27:00
盛行一时的“大明宝钞”,是如何从兴盛走向灭亡的?
货币是商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根本,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以物易物到用货币购买自己所喜欢的商品,中国古代的货币系统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
2025-02-23 19:38:00
黑道杀手林来福,一生专杀黑老大,枪决前提一要求:和女友完婚!
相信大家在小的时候都看过很多香港的影视剧,在香港影视剧里面,黑社会都有着不同的帮派,这些帮派还经常发生争执。而那些管理黑帮的老大
2025-02-23 19:49:00
礼尚往来的禁忌,4种东西不可乱送,指的是哪4种?中华礼仪文化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千古不变的规律,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为了表达心意和诚信
2025-02-23 19:51:00
都市快报讯 1076年,68岁的赵抃(biàn)自觉年事已高,萌生了隐退山林之意,上书宋神宗说自己想告老还乡。看到奏折
2025-02-23 2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