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吴起在魏国变法成功后,为什么要出走楚国并遭排挤失败?
春秋战国名将吴起,留给后人很多可圈可点的功绩,但也留给人们不少的思考。今天我们主要说说,在魏国变法图强后,吴起为什么又要出走楚国,并遭到排挤身亡的。历史上,大凡有些作为又有成就的人,都经历过一番痛彻...……更多
齐国:战国七侠中的海洋霸主,海王之国的典范
...物质文明,也包括海洋信仰等精神文明。齐国海洋文明是春秋战国时期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从信仰、经济、贸易的角度来详细了解齐国的海洋文明:海洋信仰——入海寻找蓬莱齐...……更多
比干被奉为财神,为何说他更愿意做文曲
...时征战沙场,被视为武财神。此外,还有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鲁国端木慈、战国时魏国曲梁县令李贵祖、还有魏国商人白贵。其中,管仲掌管东南,端木掌管西南,李鬼掌管东北,白鬼掌管西北。你们很多财神生前都有经商的...……更多
齐桓公与管仲:尊王攘夷,天下安定
齐桓公用贤不避仇,不计射钩之恨,拜管仲为相。管仲相齐,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小白即位。齐襄公诸儿在位期间,内不修明政事、外不结好诸侯,到处惹是生非,眼看祸乱将至。智者料事于未发之前,管仲、召...……更多
清朝盐商,凭什么让乾隆发出9个字的感慨
...囊团自认为无法很好的辅佐他,于是就向他推荐了一个叫管仲的人。齐桓公对管仲并不陌生,因为他曾是自己王位继承对手的谋士,所以他就接受了手下智囊团的举荐,并在和管仲进行了面谈之后,他决定让后者当自己的谋主,...……更多
李悝变法:从农业到军事,魏国的崛起之路
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权更迭比较快的一个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纷纷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方的诸侯势力都在企图在动乱的时代大背景下扩张领土,因为那个时候诸侯国的命运不是侵吞就是被侵吞。所以各个国家都在努力的...……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战斗力最强的齐魏秦赵四国都是靠什么打赢战争的呢
...事最难?当然是打仗了,因为打仗要流血要死人。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当兵报国,还采取了不同措施提高战斗力。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战斗力最强的齐魏秦赵四国都是靠什么打赢战争的呢?经常...……更多
浅析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战争进行得更加激烈的原因
...各国之间为了生存,争相改变传统的、不利于战争发展的治国方式,战争理念、执政理念都发生变化,军队的改革使得战斗力提升。魏国进行了李悝变法,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赵国胡服骑射等...……更多
春秋霸主齐桓公,仁义背后的真实意图
...紧急求助。救还是不救?齐桓公也是摇摆不定的,后来,管仲说了一番言词:“戎狄这些野蛮的部落,贪婪成性,是不可以满足的,华夏各国血脉相连,是不可以抛弃的,安逸如同解药,是不可以贪恋的。”齐桓公听了这些话,...……更多
魏文侯的崛起:分散国土的强国之路
...君魏文侯。贤明国君,化劣势为优势“孤木不能成林”,治国之道虽是决定权掌握在君主手中,但若是没有贤士为其出谋划策,君王目光所及之处,便是他所能达到的广度,要想改革的足够彻底,关键就是有一群愿意为自己卖命...……更多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从英雄到自杀的悲剧
...让众多功臣寒心,其中文种和范蠡在当时可以称作是堪比管仲的良相之才,勾践对此都毫不爱惜,可见对于人才漠视到了何种境界。由于勾践对功臣让人寒心,所以勾践死后,很多士人都不再去越国效命了,没有新鲜血液的输入...……更多
为何说半部《论语》治不了天下,但是《商君书》可以
...滕国在春秋初期出现贤君还有可能兼并周边小国。儒家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突出,他们向各国宣传“仁政”,却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粮草和人口、军事。尤其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真的是很难被各国君...……更多
《商君书》和《吕氏春秋》哪个是大秦救命良方
...头加入了很多儒家礼治和道家无为的思想,另外还有不少管仲学派的重商思想。这就导致我们很难将其划入某一家学说,只能把他归为杂家了。 后来西汉王朝的历史已经证明了,黄老思想确实是从封建时代到大一统时代最好的...……更多
揭秘周朝:从建立到灭亡的惊天秘密
...宜臼从镐京东迁洛邑后,史称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更多
探究古代盛传的八拜之交背后的故事
...“生死之交”“生死之交”,指的是生死与共的友谊。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友谊故事最著名的,非管仲、鲍叔牙莫属。管仲和鲍叔牙都出生于卑微之家,两人志同道合,结为知己。他们合伙做生意,荣辱与共。尽管管仲经常...……更多
雍正帝与李卫:重才轻德的治国用人之道
...国方式用人之道莫过于两方面——“德”与“才”。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两位君主对德、才两方面的用人标准就不尽相同。秦穆公就重德轻才而秦献公就重才轻德。雍正帝的用人之道倡导“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更多
管仲同样的策略为什么会成功三次呢
管仲为相,名声千古。管仲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具有卓越的外交技巧、敏锐的政治远见和高明的执政方略。他经朋友鲍叔牙推荐成为齐国宰相。在担任首相期间,他如鱼得水,周旋于各国之间。他凭借高超的政治...……更多
聊聊先秦时期的教育
...家庭教育,就往往受到人们的推崇。除了孟母三迁以外,春秋战国之时还有很多成功的家庭教育。他们没有孟母那样的决心,可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就比那些学堂里的教育更有作用。鲁国权臣季康子成向叔祖母敬姜请教如何处理...……更多
春秋管仲,才能堪比诸葛亮,他的一条强国计策,为何让后人脸红?
...齐国国君还是齐襄公时。齐国国内的秩序十分混乱,当时管仲,也就是后来辅佐齐桓公称霸的那位高人,还不是齐桓公的人。管仲当时站在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这一边,管仲协助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当时齐桓公的谋士是鲍叔牙。...……更多
古代富商如何白手起家
...商的天分和基因,从殷商时代就开始被激发出来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学界认为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一次飞跃。此时工商食官制度走向崩溃,具有自由身份、独立经营的私商队伍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不...……更多
管仲:不徇私情,何以忠君
...人同样会为人所诟病。所以具体如何识人还要辩证对待。管仲就认为,不徇私情,何以忠君?管仲是春秋时齐国重要的谋臣,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病重之时,齐桓公前往看望。眼看管仲将不久于人世,齐桓公希望能够从...……更多
秦始皇使用郡县制的原因
...天子的统一指挥,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统一。这一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了各个流派的认同,成为推动郡县制产生的基础。《公羊传》中的“大一统理论”提出了王者执一,为万物正的观点。这一思想在吕不韦、韩非子、管仲...……更多
从青楼到瓦肆:古代夜生活的演变与百姓娱乐的多样性
...·忠义传·曲允传》据清朝夜梦珠的《阅世编》记载,自春秋战国以来,政府一直对商业严加管控,也就是实行宵禁制度。唐朝时期,每天鸡鸣第一声时,政府会敲三下铮,表示开市。晚上日落西山,再敲三下鼓,表示闭市。此...……更多
春秋时期国君亲征与被俘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祖,尊重君上,慈爱臣民,修明道德,勤修政事,以礼教治国等等。这些观念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开启了先河。3.释放前面谈到那些没后台,没地位,没利用价值的被俘国君会被拘押而后转为奴,但是反之如果被俘的国君有一定...……更多
揭秘孔子:一代宗师影响千秋,每朝皇帝都要为其守墓
...是孔子。春秋时期的大家,创立了儒学,至今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孔子提出了“仁”的主张,认为国君就该有国君的样子,要以“仁”治国,臣子要各安本分,这样才会天下太平。但是在那个慌乱的...……更多
秦国的崛起与统一:魏国人才的外流与秦国的吸纳
...,不失时机地提出“学而优则仕”主张,倡导与时俱进的治国理念。魏斯则尊子夏为师,使子夏在秦以前成为了第一个享有国师名号的士人。上古时代,在贵族和平民中间逐渐出现了一个士人阶层,但是,由于世俗和世袭的理念...……更多
孔子周游列国:儒家思想的早期传播与影响
导语:春秋战国是我国文化思想发展的高峰,诸家学派竞相兴起。针对乱世,各家学派都有各自主张,为使各国君主采纳自己的治国方略,各派代表人物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后世统治思想儒家也是如此。当时儒家和其它思想流...……更多
...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时间上说,主要是2000多年以前,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800年以及两汉时期;从空间上说,是以临淄为中心的山东中东部地区。因此,齐文化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更多
揭秘田氏代齐: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更迭
...。到了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孙齐桓公时,齐桓公重用大才子管仲,推行新政,把齐国推上了霸主的宝座,齐桓公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能够稳坐霸主的宝座,跟管仲的治国方略密不可分,而齐桓公在位期间扮演的角色是甩手...……更多
传统经济强国齐国,为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能称为传统大国和强国的国家屈指可数,这其中就有春秋时的晋国,齐国;战国时的魏国、楚国、齐国、秦国;其中秦国自战国中期,商鞅变法之后才强大起来,之前存在的状况是“六国卑秦”,秦国...……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锜之乱:权力的游戏与历史的教训
公元807年,唐朝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叛乱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当时的宁静,史称“李锜之乱”
2024-11-09 10:01:00
历史的转折:唐顺宗李诵的短暂帝国与改革梦
公元805年,唐朝历史上发生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内禅事件,这便是被后世称为“永贞内禅”的时刻。在这一年,唐顺宗李诵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纯
2024-11-09 10:02:00
“二王八司马”事件:唐朝改革的悲壮与启示
公元805年,唐朝历史的长河中,一场名为“二王八司马”的事件悄然发生。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政治斗争的缩影,更是对权力、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深刻反思
2024-11-09 10:02:00
唐朝的抉择:一场边境会盟背后的深意与启示
公元787年,唐朝的名将浑瑊与吐蕃宰相尚结赞在平凉举行了一场看似平常的会盟。然而,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外交活动,而是尚结赞深思熟虑的阴谋
2024-11-09 10:02:00
从忠臣到叛臣:李怀光的悲剧与反思
公元785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在兵败后选择了自杀,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悲剧的叛乱生涯,李怀光之乱也随之宣告结束。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历史中的一段插曲
2024-11-09 10:03:00
从忠臣到叛将:李怀光的悲剧人生与历史启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因一时的选择与环境的变化而命运多舛,李怀光便是其中之一。784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与泾原兵变后占据长安的朱泚合兵叛唐
2024-11-09 10:03:00
逆境中的坚守:唐德宗与奉天保卫战的英雄史诗
公元783年,历史的长河在这一年悄然涌动,唐朝的政局风云变幻,权力的游戏如同一场无情的角逐。唐德宗因泾原兵变而被迫逃亡奉天
2024-11-09 10:04:00
唐德宗的权力游戏:建中之乱的背后故事
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去世,成为了唐德宗李豫一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原本唐德宗希望借此机会削弱藩镇势力,重振大唐的雄风
2024-11-09 10:04:00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唐德宗如何逆风翻盘,重塑国家财政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在位的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向皇帝上奏,提议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旨在以“两税法”取代传统的“租庸调制”
2024-11-09 10:05:00
从忠臣到暴君:李忠臣的权力游戏与历史的教训
公元779年,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因治军无方,被部将李希烈驱逐,最终逃往长安,归顺于朝廷。这一事件不仅是李忠臣个人命运的转折
2024-11-09 10:05:00
重振大唐盛世:唐德宗李适与杨炎的权力博弈
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登基即位,开启了他作为皇帝的治国之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李适任命了流放途中的大臣杨炎为宰相,试图通过改革重振大唐的辉煌
2024-11-09 10:06:00
从安史之乱到权力割据:田承嗣的崛起与背叛
公元775年,安史降将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野心愈发膨胀,他不仅吞并了河北相州和卫州,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割据势力。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2024-11-09 10:06:00
杜甫:一位诗人心灵的孤舟与命运的波涛
公元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条孤舟上病逝,享年五十九岁。这位“诗圣”的离世,不仅是文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2024-11-09 10:06:00
父子反目:史思明与史朝义的悲剧背后,安史之乱的权力游戏
761年,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悄然上演。安史之乱的叛军领袖史思明,竟然被自己亲生儿子史朝义密谋杀害。这个悲剧的背后
2024-11-09 10:07:00
历史的转折:李光弼与史思明的决战背后
公元761年,历史的长河在洛阳附近的邙山之畔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役,唐将李光弼与叛军领袖史思明在此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然而
2024-11-09 10:08:00